提起“东风”这个名字,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国庆阅兵上的东风导弹,它威武地驶过天安门广场,代表着国家的军事力量。然而,生活中的另一款“东风”——东风汽车,也同样频繁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你可能会好奇,为何军用导弹和民用汽车,居然会共用“东风”这个名字?要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几十年前。
东风导弹东风导弹的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决心自主研制导弹,而当时国内的技术基础几乎是零起步。1957年,在苏联技术援助的背景下,中国成功引进了仿制的R-2导弹技术,这便是东风一号的前身。然而,没过多久,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专家并中止技术支持,中国的导弹研发一时间陷入困境。面对这一难题,中国科学家没有气馁,反而咬紧牙关,坚持自主研发。东风一号的命名,可谓饱含深意。“东风压倒西风”——毛主席的一句话,让研发团队决定用“东风”来命名这款导弹。1960年11月,中国成功试射东风一号,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导弹技术的国家。此后,东风系列导弹家族迅速壮大,从近程的东风二号,到洲际导弹东风五号,再到近年来的东风21D“航母杀手”,东风导弹的威力和精准度大幅提升,逐渐成为捍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不仅如此,东风导弹还逐步走向国际舞台。例如,1980年代中国向沙特出口东风三号导弹,这是东风导弹首次外销,标志着中国导弹技术的成熟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这种出口不仅为国家带来外汇,更巩固了中国与友好国家之间的军事合作,彰显了大国地位。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东风导弹作为军工产品,它的名字象征着强大的国防力量,那东风汽车呢?一个民用品牌为什么也会选择“东风”这个名字?东风汽车:从军工到民用的变迁实际上东风导弹和东风汽车,乃是同源,不过各自负责的方面并不同,分得比较开。不过有趣的是,“东风”这个商标包括了运载工具和军火及弹药等不同品类,都是在东风汽车集团旗下。东风汽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7年。当时,为了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毛主席提出要建立一个大型汽车制造厂,以补足我国在交通运输和军用车辆方面的短板。这一年,第二汽车制造厂(即“二汽”)在湖北十堰破土动工。这个厂的建立,既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国防的需要。1975年,二汽的第一款车型——东风牌EQ240越野车下线,这款车的名字同样来自“东风压倒西风”的理念。
EQ240越野车不仅在日常运输中发挥作用,更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功臣车”“英雄车”。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东风汽车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实现了从单一军车制造到多元化民用车生产的跨越。1992年,二汽正式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标志着其市场化转型的开始。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时任总经理苗圩的带领下,东风汽车大胆改革,初步建立了现代化的母子公司体制,确立了在国内汽车行业的领先地位。今天的东风汽车,不仅涵盖了商用车和乘用车,还在新能源车领域积极布局,推出了高端品牌“岚图”,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东风汽车的成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也离不开技术的不断创新。从1992年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到2017年进一步升级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这个名字几经变化,但“东风”的核心精神始终不变。如今,东风公司已经成长为国内第二大汽车制造企业,并在全球500强中排名第65位,资产总额达到3266亿元。东风汽车不仅是国家工业实力的象征,更成为了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东风导弹和东风汽车,一个关乎国家安全,一个服务于国民经济,它们都带着“东风”之名出现在世人面前。东风与三菱和中国的东风导弹、汽车基本分开模式不同,日本的三菱等集团才是真正的集合了军民两用的集团。日本的三菱集团也是典型的军民融合企业,生产军工产品的同时,也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商。三菱重工自成立以来,一直是日本重要的军工企业,参与制造了许多军用装备,如战机、舰艇等。同时,三菱汽车作为其分支,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二战后日本的和平宪法对军工产业进行严格限制,三菱不得不在民用领域更深耕。
而东风则不同,它从一开始就带有国家意志和战略意义。无论是导弹还是汽车,东风品牌都带有“国防”和“经济”双重使命,两者分得比较开,但是三菱却是合在一起的。甚至很多技术还在国际领先。好在近年来,咱们的东风十分给力,不管是军事方面还是民用方面,咱们都不惧日本的企业。东风21D“航母杀手”等先进导弹技术,甚至让一些世界大国感到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