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完《流浪地球2》,走出影院门时,脑中突然闪现出一个念头——如果说是刘慈欣单枪匹马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那同样可以说,是这部《流浪地球2》,将中国科幻电影拉到了世界第一梯队的行列。
我们的70后到00后,整整四代人,应该说都是在美式科幻大片的伴随下成长起来的。
从《星球大战》到《星际穿越》,从《绝世天劫》到漫威英雄,曾几何时,我们是如此羡慕美国的电影工业、羡慕美国电影向全世界进行文化输出。
电影《星球大战》尤达大师
但我们终究只能是羡慕,因为此前的中国电影,很难拍出能与好莱坞大片相媲美的经典科幻大片——即使是之前的《流浪地球1》,那也只能谈得上是一次探索,影片精彩之余却也稍显青涩。
直到今天这部《流浪地球2》的横空出世,中国电影工业,才算是一脚踹开了世界科幻电影最高殿堂的大门。
这是一部真正可以载入中国乃至世界电影发展史册的里程碑式作品!
坦率地讲,影片本身的特效并未超出好莱坞影片最高水准的范畴,这部片子真正令人惊讶并震撼的,是它史诗般的剧本以及影片所展现出的思想高度。
《流浪地球2》海报
电影以编年体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流浪地球”计划启动前所遇到的数个重大危机。
2044年数字生命派叛军对行星发动机的进攻,2058年月球推进发动机的突然爆炸,人类被迫进入地下城……
在这一幕幕危机背后,展现出的是人类在面对自身无法抵御的灾难时,人类文明内部先一步分裂动荡的人性至暗,以及文明内部消弭矛盾达成共识后,人们抛弃成见团结协作争取一线生机的人性光辉。
《流浪地球2》叛军进攻海报
有人说这是集体主义,这个表述不太准确,严格地讲,影片表现出的是全人类联合在一起共同抗争的英雄主义。
这与美式大片中常常体现出的个人英雄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好莱坞影片中,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在灾难面前,某个人突然挺身而出,此人历经重重艰险,然后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拯救了全人类。
数十年来,美国科幻电影极是沉湎于这种“好莱坞式的叙事方法”,包括《流浪地球1》拍摄时,也曾模仿了这一套路——比如刘培强的自我牺牲,刘启闯入行星发动机等等。
《流浪地球》行星发动机
然而在《流浪地球2》中,这种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方式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每个致力于保卫地球、拯救他人的普通人,都是英雄!
驾驶歼20战机与叛军作战牺牲的飞行员,穿着潜水衣深潜到被淹没的北京城里执行联网任务的程序员,以及深入月球手动引爆核弹的各国航天员们,都是英雄。
影片的镜头,没有聚焦于某个个人,其刻画出的,是一幅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英雄群体像。
影片深刻地揭示出,个人英雄主义或与之相对应的排他性国家单边主义,并不能在未来指引人类前行,唯有全世界人民团结在一起,相互协作、共同发展,人类社会才能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我们无法忘记,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大流行,正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次深刻危机。如果在流行之初,世界各国便达成共识,共同应对,那么今日之局面,或将大大不同。
这就是《流浪地球2》里程碑式的意义,它用一种史诗叙事的方式,将美式科幻电影中常见的个人英雄主义拔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思维诠释了影片的丰富精神内涵。
《流浪地球2》刘德华饰演的人工智能专家
除此之外,《流浪地球2》的成功,还体现出另一个重要作用——如何用世界普遍认同的电影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不可否认,经美式科幻影片这半个世纪的培育,世界人民已充分认识了“科幻大片”这种特殊的电影语言。
世界上有很多人不懂英语,也不懂中文,但科幻大片里的特效以及电影传递出的精神,却是人人都能看懂的。
在以前,因咱们的电影工业能力有限,这种建立在顶级特效技术基础上的“科幻电影语言”讲得不够好,不够吸引人,或者讲了,但却因文化差异的因素,别人看不懂也听不懂。
换言之,咱们在“科幻影视化”这个难题上迟迟无法取得突破。
这个难题不仅仅是困扰着中国电影,事实上除了美国电影工业外,其他国家同样受限于它的制约,这不是出现一个两个天才导演、或者投资足够大就能解决的问题,因为实现“科幻影视化”的基本前提,是电影背后,需要有一整套先进电影产业链的顺利运行并提供支撑。
《流浪地球2》联合政府主力战机——垂直起降歼20
这一点,以前只有好莱坞能做到,这其中固然有好莱坞自身沉淀雄厚的原因,另一方面,这也与好莱坞能充分调动并利用全球电影资源来为自身服务有关。
所以“科幻影视化”问题的背后,实质上是一个国家能不能建立起先进电影工业体系的问题。
而《流浪地球2》的出世,充分证明今日的中国,已基本完成了这一体系的建设,这不仅意味着中国电影工业已初步完成技术积累,同时也说明中国新生代的电影人,也开始参与全球市场,调动并利用全球资源为中国电影的生产提供助力。
因此,《流浪地球2》是标志性的,更是划时代的。
《流浪地球2》沉没在水下的北京
它的重要意义,并不是拍出了一部好电影这么简单,它的成功,本质上是中国电影产业链的成功,它的出现,表明今天的中国电影工业,终于也能使用和好莱坞一样的国际电影语言,拍出世界顶级水准的中国式科幻大片!
中国的声音,需要用电影来传递,中国的理想,同样也需要直观的影视语言来向全世界阐述。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一段《纽约时报》在《流浪地球2》上映后第一时间给出的评论来为本文结尾:
......这部电影失去了前作(指流浪1)的欢乐,取而代之的是提供了近三个小时的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生涩的主题、明显的政治潜台词......很难说《流浪地球》在给中国带来自己的“世界末日”影片时,从中取得了多少真正的电影成就。
《纽约时报》评论截图
在我看来,这段因竞争对手精神高度紧张而给出的“批评”,正是对《流浪地球2》的最佳肯定和赞赏,另外我还得告诉您,老美这段文字中透出的那股冲天酸味,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心和理由。
因为给出这段傲慢评论的美国先生,需要有人为他解释一下《流浪地球2》的耀眼成就究竟体现在哪里。
我,愿意满足他的愿望。
用户75xxx51
期待导演的300分钟版,没看过瘾,有些地方交代的不清楚
蓝色的天空 回复 01-27 21:34
时长太长了,又不是电视剧,有的地方嫌拖拉,删减20-30分钟最合适。
用户18xxx87
第一梯队?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老美一部2015年的幽冥都能吊打你了,科幻?第一梯队?关上门自封的吗
无痕 回复 01-27 17:36
这个卖沟子的是吸毒的吧,吸的美毒,真同情这个干儿子。
昨夜咖啡 回复 01-27 09:56
就你那个把后期合成当牛逼的眼光是不是小学没毕业?多去搬砖学学啥子叫建模渲染!真是漂亮爸爸的屎都香(老子作为一个3D从业人员二十多年前就开始看好莱坞电影了)
海纳百川
外媒点名批评的绝对质量不错
笨笨
一级棒,必须去电影院[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UC中国网友
国外电影流行个人英雄主义。当然看不懂中国的电影
用户15xxx98
烂片一部。花钱看特效,特别是那个老头。看到他就想到一句话,让开我要开始装逼了。
蓝色的天空 回复 开心就好 01-28 08:51
除了开始几部国外大片,后面的都只有特效,国外的也一样
开心就好 回复 01-27 23:43
科幻除了特校,还有剧情和幻想。让幻想搬上荧幕的是特校。没有剧情的特校,就和现在评论阿凡达2一样,就剩个视觉盛宴了。什么时候电影就剩下看特校了。
蛮荒男爵
点赞!!!先锋的路并不好走。但是已经迈出去了,不是么…
深蓝观注
动了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蛋糕。首次有G8以外的电影拿他们的地标开涮。首部强调全球合作才能胜利的科幻电影。颠覆西方科幻电影套路的制作。
用户96xxx51
封杀了最好,烂片一部
勇哥 回复 01-27 21:09
你更烂
红旗。 回复 01-27 22:32
的确
独往独来
犹达大师是朱科祺老了以后吗?
绿色心情
我没看,包括第一部,我怕看了起鸡皮疙瘩
那我尝尝
电影成就谈不上,钱肯定哗哗的赚,中国人赚块钱最拿手
jogerma 回复 01-27 17:44
漫威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007系列碟中谍系列星球大战系列笑了
`偷得浮生半日闲·
动了资本呗
勇哥
老外批评证明拍得好
一条有梦想的咸鱼
第一部,炸木星。第二部,炸月球。第三部,咋啥? 冥王星,金星瑟瑟发抖中[呲牙笑]
编号9527
说烂片的,可以爬开了!你报的什么态度黑这部电影自己心里不知道吗!
wq_opc
剧情和特效都很赞,感觉是这几年看过的最好的科幻片
用户14xxx71
很热血的影片
寻梦GoBeyond丶
品味可能不同,有一说一是真不好看
寻梦GoBeyond丶 回复 02-01 07:37
小丑
寻梦GoBeyond丶 回复 02-01 07:37
小丑
AmanX8
嗯,你这么一挑,又能刺激一批所谓的爱国粉去电影院了[点赞]
高一航Phoenix 回复 01-27 21:00
不爱国你爱啥?
开心就好 回复 01-28 00:13
不爱国,不自强,你一天到晚就想卖国吗?
普通人一枚
敌人说不好,那就证明我们做对了[得瑟]
不悟
赶紧出第三部,氦闪
路通道201611
东西方价值观不同,中国人其实很浪漫的,可以为只存在理论中的世界或者想象中的世界,最终不计生死;不计成败付出的那种精神,就像中国百年前的那波年轻人一样。而老美只想着过好现在100年就行或者看着复联几个人拯救世界,然后有钱佬造几个飞船跑了。所以西方人很难gai到,我们东方这种超越生死的为了未来的点上
所以
不论是哪个行业 只要中国出色了就会有人来打压
去去去一定去
《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的大门,不到半年《上海堡垒》给它关上了。今年《流浪地球2》又把这关上的大门踹开了,我相信不到半年肯定还会有关门的。
你能奈我何
不过瘾,坐等第三部。全片感觉有两处几秒的沉于,有点想接着看《流浪地球1》。
沉默
凡是外媒批评的,绝对是好片 凡是好评如潮的,绝对不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