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小霸王:波兰人民共和国简史(2)

小华说史 2025-01-10 00:13:29

书接上回,在打败纳粹德国后,波兰的政治生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多个政党和社会团体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包括波兰工人党、波兰社会党、波兰农民党、劳动党(工党)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包括天主教会等)。这些政党和社会团体在波兰政治中各自拥有一定的支持者和影响力。但在苏联的影响下,波兰的左翼政党逐渐占据优势。1946年6月30日,波兰全国人民代表会议决定取消参议院,实行一院议会制。这一决定为后来的政治体制变化奠定了基础。在1947年1月19日举行的战后首次议会选举中,波兰工人党与社会党组成的民主联盟取得了胜利,共获得80.1%的选票和394个席位,从而在联合政府中获得了绝对优势。这一结果标志着波兰工人阶级政党在政治上的崛起。

波兰在二战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为了迅速恢复经济,波兰政府采取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政策,政府实施了三年恢复计划(1947至1949年)。在这个计划期间,个体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小规模工业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农民通过耕种自己的土地恢复农业生产,手工业者和小规模工业主也努力恢复生产活动。当时的中央计划局曾指出:“波兰的经济制度是混合的经济形式,是波兰的多种经济 成分的经济模式,是民主的和过渡性的经济模式”。可以说在这一时期是真正按波兰自己的模式发展的,大家对这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感到满意。

波兰农业

但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东西方之间出现了冷战局面。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子1948年6月通过决议,其中,要求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农业加速向集体化过渡。在这样的背景下,波兰工人党领导集团内部围绕农业发展的方针和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等重大问题,发生了严重分歧。当时,以博莱斯瓦夫·贝鲁特为首的一部分领导人主张,要学习苏联,走苏联模式,响应情报局的号召,强调农业合作化运动,要求城乡过快地向公有制过渡。以波兰工人党总书记瓦迪斯瓦夫·哥穆尔卡为首的另一部分领导人,则反对城乡过快地向公有制的过渡,反对当时就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他们认为条件还不成熟,还要再等一等。

哥穆尔卡

在波兰工人党1948年8—9月全会上,以博·贝鲁特为首的部分领导人的主张获得了胜利,并撤销了哥穆尔卡的总书记职务,支持他的观点的一些领导人也被撤销了职务。贝鲁特接任波兰工人党总书记。

1948年12月15日,波兰工人党同波兰社会党举行了两党合并的代表大会。大会接受了在波兰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速度的主张,大会通过的思想宣言规定: “要从经济生活中消除资本主义因素,同时要把小农经济改造成集体经济”。为了贯彻这一纲领,当局采取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小农经济的集体化;在经济指导思想上,波兰政府片面的强调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结果出现了周期性的比例失调,生产下降、倒退。在国民收入的使用和分配上,实行高积累、低消费的方针,造成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市场商品紧缺。因此人民有理由认为,党只对完成指标感兴趣,而不关心他们的生活;指标的实现给官僚的事业来了利益,但往往是以损害人民利益为代价的。

1956年2月,贝鲁特率领波兰统一工人党代表团出席了苏共二十大,会后因突发心肌梗塞,于3月12日午夜在莫斯科逝世,终年64岁。赫鲁晓夫在会上所作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在波兰引起极大反响,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思想混乱。

赫鲁晓夫

1955年下半年,由于波兰政府改变工资制度,约有75%的工人工资下降。同时,政府向先进工作者征收过高的奖金所得税,虽然后来得到纠正,但迟迟不予退款。1956年6月8日,波兹南采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制造厂16000名工人首先提出增加工资和减税的要求,但两个星期过后,工人们同厂方谈判毫无结果。为此,工人决定开始罢工,同时声援罢工的还有铁路修车厂的职工和市交通公司的职工。

1956年6月28日早晨6点半,采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制造厂约80%的职工开始上街游行,从捷尔任斯基大街向波兹南市中心行进。游行者举起“要面包和自由”的标语,并喊出了“俄国佬滚回去”、“释放囚犯”和“打倒秘密警察”等口号,沿途有更多的群众和铁路修车厂的工人加入游行队伍。游行队伍走向密茨凯维奇广场(斯大林广场),到达省党委和市政府大楼时,已经聚集了约10万人。游行者解除了狱警的武装,夺得了武器,并释放了257名囚犯。当局动用高压水龙试图驱散示威群众,示威群众则用石块袭击省公安局。尔后是枪声响起,双方开始互相射击。

当波兹南工人走上街头的消息传到华沙后,波兰政治局开会研究决定派出军队进行镇压。波兰第十装甲师、第十九装甲师、第四步兵师和第五步兵师等部队和波兰国家安全部队奉命进入波兹南,军队配备有坦克、装甲车和野战炮。整个晚上枪声不断,直到29日早晨4时许才平静下来。30日,军队撤出市区。

愤怒的波兰人民

波兹南事件共造成74人死亡(包括军警8人),800人受伤,658人被拘捕。波兰总理西伦凯维兹于1956年6月29日发表广播讲话,强调波兹南事件是“帝国主义代理人”和“国内地下分子”精心策划的挑衅活动。然而,波兰政府后来也采取了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如将原机械工业部部长费德尔斯基降职,将波兹南采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制造厂征收的税款分期返还给该厂工人,为事件中的受难者举行安葬仪式等。

1956年9月27日至10月22日,波兹南法院开庭审判罢工事件参与者,22人被判刑。同年10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召开二届八中全会,被批评为“有右倾民族主义倾向”的瓦迪斯瓦夫·哥穆尔卡当选为波兰中央第一书记。新改组的党中央为波兹南事件平反,释放被捕者。哥穆尔卡表示:“把痛心的波兹南悲剧说成是帝国主义特务挑起的,这种笨拙的企图在政治上是非常幼稚的”、“波兹南工人抗议的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歪曲”。

波兹南事件是波兰逐渐摆脱苏联政治控制的里程碑事件之一。它反映了波兰人民对苏联控制和苏联模式的不满情绪,并加速了波兰公众对斯大林模式的批评。该事件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时任联合国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正在波兰访问,许多外国客人目睹了波兹南事件,感触颇深。西方媒体则纷纷谴责波兰政府的粗暴行径。波兹南事件也对后来的波兰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