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养孩子到处负债?一个可怕现象: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多

我是棉花糖妈妈 2025-02-18 22:16:36

在一个妈妈群里,看到一位宝妈在群里发了一句话,引起大家的热议:

有没姐妹因为养孩子到处负债的?

养孩子到处负债

这位宝妈从结婚、怀孕到生孩子,负债20多万了,据她说,自己也没想到,养个孩子这么费钱,不知不觉就负债了20多万。

她自己也不知道钱花在哪里了,基本上都是给孩子花的,比如奶粉、尿不湿、衣服、玩具等等。

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听过因病致贫,因学致贫,没听过因生孩子致贫啊……

那你生孩子的意义是什么?每天盯着这些负债不头痛吗?而且还会一直增长。

其实就是她自己想花而已,能力和消费一定要挂钩,你想要富养孩子,你又没这个能力,怪谁?

要么不生,要么节省,平价奶粉、尿不湿也有啊……

难道说,怀孕的时候,不知道养孩子需要花钱,孩子生出来才知道?

不是应该准备好钱,才准备要孩子的吗?

想不通,为什么有人自己生活都费劲了,还要生孩子。

应该要做好准备才要孩子,虽然不能给孩子大富大贵的生活,但是不至于到处借钱养孩子。

我一直认为,你的生活圈子,你的收入水平,你的家庭环境,就是你应该对应的一个参考,任何产品、食品、日用品,在当今我国都有相对的区间。

不要跨界去消费,想存钱就下沉消费,这应该是正常人的消费观。

在我看来,穷有穷的养法,富有富的养法。我只做能力范围内的事,不然会焦虑。

富养孩子,也不是让你到处借钱去“富养”啊!这样养出来的孩子,一定会养成一个巨婴。

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多

我有个朋友,她在手机店工作,有一天一位清洁工大叔,走进朋友的手机店,面色羞赧地表示:想要一台最新款的苹果手机。

朋友见大叔衣着普通,不像是需要这么贵手机的样子,就多问了两句。

大叔说:是给自己的儿子买的。

因为买手机这件事,父子俩还吵了一架,最终大叔妥协了。

只见大叔颤颤巍巍从口袋里掏出一些百元大钞,剩下全是零钱,10元、20元,甚至还有一些硬币。

朋友于心不忍,给大叔的儿子打电话沟通,想让小伙子换一台实惠点的手机。

可是小伙子一口咬定,就要这个最新款。

这位大叔,平日里为了孩子能省则省,而他的儿子却丝毫不体谅自己的父亲。

想想就觉得很心寒。

明明家庭收入撑不起大额消费,而孩子却眼也不眨地要钱?

其实,再仔细想想,这样的孩子,难道不是父母教出来的吗?看似是孩子不懂事,其实家长教育出了问题。

父母宁愿自己穿得差,吃得差,也要给孩子最好。

发现一个可怕的现象: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多。不要踮起脚,把孩子养成“假富人”。

“穷人家富二代”,多么刺眼的一句话啊!

父母榨干自己,供养着看起来能在生活中挥霍的孩子。

穷人的家底,富二代的生活,就只会导致一个结果:让孩子对金钱失去概念,对父母的一切付出,当成理所当然。

当下的中国,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

当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东西和所有的爱都给孩子时。

父母的“呵护”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味“毒药”。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归根到底,还是精神上的贫穷和教育方法的匮乏。

家庭什么条件,就怎么去养孩子。

雪崩来临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孩子这样,跟家庭教育也密不可分。

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只指责孩子,父母也有责任。

不想让孩子为钱操心的父母,累了自己也害了孩子。

穷人家的富二代,是家庭教育不重视金钱观培养的失败,也是家庭教育的悲哀!

我一直认为,家里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在孩子跟前粉饰太平。

我小时候,我妈每个月发一工资,都会在一个本子上写着:水电多少元、菜钱多少元、储蓄多少元……

如果有剩余的,就会分给我一点零花钱;如果没有剩余的,就会跟我说:这个月没有你的,没钱了。

有时候,我实在想买什么东西,我妈就会拿出本子算算,能从别的项目挤点钱出来就买,没有就不买了。

后来,我妈的工资渐长,也从未瞒过我,给我的零花钱也多了。我有时候会羡慕别的同学有好玩的、好吃的。

但我从来不攀比,不强求。因为我知道,我妈工作有多辛苦。

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家庭成员,让孩子参与到家里的事务中。而不是以一种供养者的姿态,这是一种非常棒的教育方式。

我有了孩子后,也是用同样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娃。

为人父母和子女,是一场双向奔赴却渐行渐远的修行,谁也放不下谁,但谁也不是为了谁而活。

咱们终究只能陪伴孩子一程,他们想要的未来,想要过得舒服,必须自己去创造,而不是通过压榨或啃噬父母。

1 阅读:51
我是棉花糖妈妈

我是棉花糖妈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