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逆袭《射雕》,预售票房成笑话,回本得靠电影二级市场
春节期间的电影市场总是风起云涌,各大影片在这段时间里拼命争夺观众的眼球,仿佛每一秒都在上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每年春节档都像是一场电影的豪华宴会,众多影片蜂拥而至,引得观众眼花缭乱。
今年春节档,一部动画电影迅速成为了焦点,这便是《熊出没·重启未来》。
这部电影目前的累计票房已达6.14亿,紧追在《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之后,两者之间的票房差距甚至不到1000万。
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熊出没·重启未来》赶超《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只怕是迟早的事情。
春节档一开始,《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无疑是当之无愧的王者,预售票房迅速攀升,甚至一度击败了票房高达75亿的《哪吒之魔童闹海》。
当时,由肖战主演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可谓风头无两,势不可挡。
再看看现在,这种盛气凌人似乎已经成为过眼云烟。
虽然票房表现看似不错,但实际结果却在4亿到6亿之间,这对于很多影评人来说并不意外。
原因何在?
其实,肖战上一部主演的《诛仙Ⅰ》的最终票房也不过是4.05亿,这次虽然遇到流量巨大的春节档,但依然难以突破瓶颈。
春节档虽然是个流量巨大且抢手的黄金档期,但真正的顶级制作并不会让肖战独挑大梁。
那些卖座大片通常优先选择那些有实力、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绝不仅仅依赖于演员的粉丝基础。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上映前声势浩大,粉丝们的热情也是高涨,但最终票房成绩却令人失望,这也验证了这一点。
影视市场向来残酷而现实,电影票房的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影片的质量而不是主演的知名度。
*《哪吒之魔童闹海》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这部电影没有任何真人演员,但凭借其精湛的制作品质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成功感动了无数观众,成为华语影坛的佼佼者。
*
再看看《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尽管票房已达到6亿左右,但考虑到影片5亿以上的制作成本,片方实际能够收获的票房收益恐怕只有两亿左右,离真正回本还有很大差距。
这让我们不禁思考,背后的投资方是否能够从中获益?
其实,电影是否回本并不仅仅依赖票房收入,背后还有一个错综复杂的电影二级市场。
在这个市场中,电影的收益权会不断交易和溢价,可能A影片的制作成本为1亿,但在不断的交易中,原始投资方在影片上映前就已经实现了回本甚至盈利。
而作为后来者的投资者,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靠运气。
如果碰上了一个像《哪吒之魔童闹海》那样的爆款,大家自然皆大欢喜。
否则,就可能沦为悲催的“接盘侠”。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是否存在类似的情况?
这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能够让肖战主演一部耗资5亿成本的影片,背后的制片方必然做过详尽的评估和精算。
毕竟,在资本逐利的驱动下,没有人愿意无谓地冒风险做注定亏本的买卖。
这也再一次证明,电影的成功与否不仅仅依靠票房。
春节档的电影市场总是充满了变数和黑马的故事,《熊出没·重启未来》能否最终逆袭成功,还需要时间来给我们答案。
不过,无论这场逆袭之战的结果如何,这个春节依旧洋溢着欢笑和期待。
作为观众,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静静看戏,期待更精彩的电影接踵而至。
不论票房如何,能够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享受电影带来的快乐和感动,也许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电影市场的魅力在于其不可预测性,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哪部电影最终会称霸票房。
而正是这份不确定性,使得电影市场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期待。
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像《熊出没·重启未来》这种并不被大家看好的电影成功逆袭;也可能看到像《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这样的影片最终凭借口碑慢慢发酵而翻盘。
谁能知道呢?
每一部电影都在拼尽全力,为观众呈现最好的自己。
春节档为我们提供的,不仅是一场场视听盛宴,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期待和猜想。
电影市场的残酷和精彩,也正是在这动态的博弈中展现出来的。
我们既可以看到实力影片凭借制作和故事取胜,也能见证流量明星影片虽声势浩大但终究难掩质量不佳的事实。
无论如何,我们一如既往是这场大戏的忠实观众,乐于见证每一个瞬间,每一个扣人心弦的转折和结局。
在此,我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欣赏到更多佳作,每一部电影都能不负观众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