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秦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国力虚弱,为何五国没有趁机行动?

一点儿历史事 2023-08-25 12:59:45

长平之战秦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国力虚弱,为何五国没有趁机行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要先给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翻个案。

自古军事作战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长平之战也不例外。

到了作战末期,两国的损耗都极其惨重。

因此秦昭襄王才被逼无奈亲自动身前往河内地区,强制15岁以上男子充军并官爵升一级,这才完成了对赵国的绝杀。

赵括在这场战争中也表现出了十足的韧性,在被围困的四十多天里,赵括努力维持纪律,保持了军队的稳定性,以至于到最后赵国军队也没有出现混乱。

只可惜,赵括比起杀神白起来说,还是要差一点。

这个年轻人看到秦军包围圈出现了漏洞,于是冒险决定突围。

只可惜他哪里知道,这其实也是白起提前布置好的陷阱。

最终赵括突围失败,被伏击而死,赵军缺乏主帅,群龙无首,彻底没有了斗志,并最终被秦军屠杀殆尽。

在这次斗争中,赵括确实完完全全地落入了白起的陷阱之中,被白起摆了一道,并最终导致四十万赵国孤魂血染长平。

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赵括在此战中也表现出了高超的作战技巧,这一点大家也要予以认可。

只不过强中自有强中手,不仅赵括打不过白起,赵国的综合国力也不能和秦国相提并论,落败也就成了必然的结局。

接下来,我们言归正传,来为大家揭开这场决定秦赵两国命运以及未来中原局势的长平之战的神秘面纱。

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战争最重要的就是粮草,而秦赵长平之战打到后期,赵国已经没有能力再将战争继续下去了。

因此赵王才换下了稳扎稳打的廉颇,让年轻的赵括替了上去。

赵括的做法确实很符合赵王的心意,结果却正好落入了白起的圈套之中。

白起也当真无愧“杀神”之名,一口气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将士,打得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但打完长平之战之后的秦国也几乎没有了再战之力,最终只好无奈选择撤退。

面对空前虚弱的秦国,为何东方其他五国却并没有伺机而动呢?

1.不是不想动,而是动不了。

到了战国后期,之前曾经风光过的几个大国们现在就只剩下了“曾经风光过”。

先来说说齐国,之前它曾经和秦国并称“东、西帝”,是最古老,也是最有资格统一中原的国家。

结果一波五国攻齐,打得齐国喘不过气来,后来虽然名将田单努力复了国,却也只是表面光鲜。

韩国经历申不害变法终于有了点崛起的苗子,接着就被魏国和秦国暴打一顿,再也没有了冒头的机会。

魏国之前作为晋国的继承者,倒是可以把秦国按在地上摩擦,但它与齐国几次交战中耗费国力,再加上秦国崛起,魏国再也没有了脾气。

楚国倒是一直风光,但那也只是国内风光,楚国大部分领土开发程度都很低,而且国内氏族权力过大,国王根本没有办法集中国力进行远征。

当然了这些人保家卫国的时候还是有几分能力的,因此秦始皇灭楚的时候才会遭遇坎坷,最终举国动用六十万大军才把这块骨头啃了下来。

燕国经历乐毅变法,倒是有几分“梦想”的感觉,但燕昭王一死,立刻被打回了原形,被齐国暴打。

到了战国末期,秦国兼并天下的局势逐渐明朗,东方六国只剩下了倒计时。

2.不是不想动,而是不敢动。

长平之战后,秦国固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余威犹在”,东方五国根本没有能力和它抗衡。

在提秦国之前,先讲一个赵国的例子。

赵国长平之战四十万将士被坑啥,打得可真的就剩下女人和孩子了。

也正因如此,燕国看到了机会。

公元251年,赵王大寿,燕王喜(太子丹的父亲)以“贺寿”之名派丞相栗服打探赵国消息。

“赵王壮士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尤可伐也”

——《战国策》

按照常理,赵国这个时候确实是最虚弱的时候,燕国虽然有点落井下石,但方案可行。

虽然名将乐行(乐毅之后)认为赵国常年作战,战斗力不可小觑,但燕王喜认为只要出动三倍的兵力,那么赵国还是会被一举攻破的。

就这样,栗服带着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了赵国。

结果燕国被打得大败,主帅栗服也被俘虏,最终只好割地求和,成了战国后期最大的笑话。

秦国虽然伤亡惨重,但他们坑杀四十万赵军的做法也让五国倒吸一口凉气。

从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国还能组织军队进行“邯郸之围”来看,我们也能明白秦国的军事战斗力不是盖的。

此时的秦国早已经有了统一天下的势头,五国要是有人敢贸然行动,迎接它的将会是秦国的怒火。

就算能够打赢秦国,但只要无法灭亡秦国,那么等待五国的就是提心吊胆的报复。

3.不是不想动,而是怎么动?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大国互相交战不休,彼此之间早就形成了血海深仇。

哪怕是三晋国家,此刻的关系也势同水火,根本没有办法形成有效的合力。

战国后期不是没有发生合力攻秦这样的事情,可结果是那些诸侯联军进攻到函谷关就再也不敢向前再进一步了。

总结

1.秦国虽然受到了重创,但余威犹在,国力不是其他五国能比的。

2.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将士,给五国造成了很大的震撼。

3.五国之间相互攻击已久,仇恨很深,根本无法有效团结起来,给秦国致命的打击。

4.战国后期,五国早已“雄风不在”,无力进行远征。

5.五国早已被秦国吓破了胆子,也不敢贸然进攻。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1 阅读:651
评论列表
  • 2023-08-25 18:09

    一个主场作战的将领竟然被别国将领利用地理优势给包围全歼了,真不知道赵括厉害在哪里?

    vKIYOv 回复: ☞☞☞
    以当时秦国的人口最多也就能拉出六十万军队,损失了三十多万白起怎么可能会劝说秦王一举拿下邯郸一年后怎么可能又能拉出几十万军队攻赵?怕不是六国会联合起来灭秦
    ☞☞☞ 回复:
    秦军损失三十万有余,由此可见,赵括还是有些能耐
  • 2023-08-25 17:36

    发现被围的时候不是选择全力突围而是修建工事等待援军,饿了一个多月手脚发软才选择突围,赵军的战斗力是强,但赵括绝对是个废材

  • 2023-08-25 18:49

    一,长平初期是王龁率军攻击赵国,后期换白起也是秘密行事,不可能让白起带多少人上前线.而王龁当时任左庶长,左庶长在商鞅变法以后,只是一个中等爵位.且秦国在秦始皇巅峰时期,也只能勉强拿出60万,更何况昭襄王时期,能不能拿出60万都不一定.让一个中等爵位的军官带全国主力?合适吗??且没有任何史料记载秦军参战人数,长平秦军60万参战?全凭意淫??二,史料确实有记载白起说了一句秦国“伤亡过半”,但是史料也有记载秦军“不亡一甲”.只提伤亡过半,不提不亡一甲,合适吗??且长平之战打完之后,白起还能分军继续攻略赵国,完全看不出秦军伤亡过半的样子.而且根据史料记载长平之战的过程以及赵军实际战死人数,秦军怎么可能伤亡过半?秦军利用地形坚璧包围赵军,赵军被饿了一个多月,40多万人投降后被坑杀,注意,是投降后被杀,不是战场阵亡的...就这秦军还能伤亡过半???我是不是要怀疑一下赵军人手一把机关枪???可笑

    回首往昔 回复:
    【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军40万投降,总共阵亡45万.自己算.
    哇哈哈哈! 回复:
    正解,就算秦国有60人,如果伤亡过半,那么就说白起用30万人就包围40万赵军,并坑杀之。在冷兵器时代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所以,“不亡一甲”是可信的,“伤亡过半”可能是算上了后面邯郸之战的伤亡。毕竟邯郸之战确实打得挺惨的
  • 2023-08-26 18:27

    长平之战秦国惨胜是伪命题,秦国在长平战场投入60万兵力,如果秦国真的伤亡过半,那么白起用30万人包围赵国40万人并坑杀吗?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一点儿历史事

简介:山东作家协会成员,历史“中毒患者”,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