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三年,崩溃厌战的英国民众从没有想过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亲人会陷入这个残酷程度超出想象的战争泥潭中这么久,而且胶着的战争似乎看不到尽头,只有不断增加的伤亡数字。
索姆河战役
就在前一年,当索姆河战役英军伤亡四五十万人的消息传回英国时,无数个期待儿子、丈夫归来的家庭破碎了。绝望的英国民众开始憎恨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德国,所有德国元素都被英国人列入黑名单而被仇视,德国人的商店被打砸抢烧,甚至于德国品种的小猎犬也惨遭英国人虐待,只为发泄心中对德国人的血海深仇。
而有着德国姓氏和血统的英国王室也被带节奏的有心之人惦记上,民间舆论越发的对王室不利。
英国国王乔治五世
改名换姓眼瞧着有人将仇恨矛头指向自己,有苦说不出的英国国王乔治五世从没想到自己家族的姓氏和德国血统会给王室惹祸上身。
面对汹汹民意,英国国王乔治五世不敢大意,没有什么比王位安稳更加重要。如果有,那就改名换姓吧。
于是,乔治五世命令英国王室立即放弃使用德国姓氏(萨克森-科堡-哥达),更换到英国式的温莎,一座祖传(千年前法国的诺曼公爵建造)的行宫城堡的名字,并放弃使用所有德国头衔和荣誉,以示和大老表德皇威廉二世及德国划清界限,王室坚定的跟英国人站在一起对抗德国佬。
温莎堡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英国王室改名,在英国的德国亲戚们也开始跟着改名。
其中,巴腾堡家族(Battenberg)被更名为蒙巴顿家族(Mountbatten),这个就是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所在的家族。
蒙巴顿和菲利普
而玛丽王后所属的腾克家族(Teck)被更名为剑桥家族(Cambridge)。
那么英国王室为啥会有德国姓氏和血统呢?这跟德国的汉诺威又有啥关系呢?
汉诺威首先我们回顾下汉诺威的历史。
17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
其实,汉诺威的历史也不长。1692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为了嘉奖不伦瑞克-吕讷堡公爵恩斯特·奥古斯都在对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争中的突出贡献以及扩大哈布斯堡家族竞选神罗皇帝的优势,将自己人恩斯特·奥古斯都提升为选帝侯,从此不伦瑞克-吕讷堡公国成为不伦瑞克-吕讷堡选侯国(正式名称),因为国家首都在汉诺威,所以又被世人称汉诺威选侯国(非正式名称)。
18世纪初期的神圣罗马帝国
1698年恩斯特·奥古斯都逝世,其子格奥尔格·路德维希(英语名:乔治·路易)成为第二代汉诺威选帝侯。这位已到中年的壮实侯爷在汉诺威无比快乐的生活着,国家由他控制的议会管着,每日与情妇厮混、游山玩水,虽是贵为选帝侯,但显然没机会被选为神罗皇帝,于是政治地位基本到顶的他就成了标准的混吃等死富贵型人才,一辈子可能就这么平平淡淡了。
乔治一世
在欧洲那个看重血统的年代,不得不说,这位格奥尔格·路德维希(乔治·路易)有个好出身。他是前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索菲的儿子,这让他对于英国王位也拥有继承权,尽管顺位排名50多位。
英国的特殊情况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包括领土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英格兰女王安妮成为首位英国女王,她也是斯图亚特王朝最后一位国王。
安妮女王
这位安妮女王十分不幸,她的10多个子嗣都夭折了,没有后代的她是个新教徒,而她所在的斯图亚特家族却是天主教徒。大家都知道,那会在英国受欢迎的新教和天主教斗得非常惨烈,“血腥玛丽”的名声人尽皆知,英国人排斥天主教是必然的。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议会早早通过1701年《继承法》把天主教徒的斯图亚特家族其他继承人给规避了。
最强捡漏王论起辈分,格奥尔格·路德维希(乔治·路易)是安妮女王的表兄,曾经在女王还是公主的时候前来向安妮求过婚但未果。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由于《继承法》的限制,信仰新教的乔治得以越过排在他前面50多位天主教的斯图亚特家族继承人成功继承英国王位,成为英国国王乔治一世,汉诺威家族的第一位国王。
乔治一世
此时54岁的乔治一世虽然年轻时因为安妮父亲反对而未能得到安妮的爱,但却因为宗教原因,在安妮死后得到了她的王位,所以,这算是另一种形式的馈赠?
于是,乔治一世的继位为英国王室注入了德国血统,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与汉诺威公国结成共主邦联。
英国-汉诺威共主邦联
尽管这位年过半百的新国王一生几乎都生活在汉诺威,只会说德语和法语,也会一点蹩脚的拉丁语,他既不会说英语,也不认识英文,尽管他还带着两位奇特的情妇前来伦敦登基,尽管他看起来鲁莽愚钝且虐待正妻,尽管他从没有感受过英国人民对他的热爱,而他也只把一小部分时间放在英国上,尽管他把英国的黄金运回汉诺威惹得英国贵族和平民不断质疑,尽管有这么多不如人意的尽管,但是他是詹姆斯一世的直系后代,更重要的是他是新教徒,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了。
于是,对天主教极其恐惧和厌恶的英国人将王冠牢牢地戴在了乔治一世的头上。
现代英国议会大辩论
乔治一世不喜欢英国阴冷潮湿的气候,不喜欢这里激烈的党争政治,更不喜欢英国这种君主立宪,没有权威的国王在这 看起来就是个签字盖章的小丑,哪里有自家汉诺威大权独揽来的爽快。
更麻烦的是语言文字不通。英国的大臣会说法语的不多,乔治一世面对天主教詹姆斯二世及其儿孙和托利党人的阴谋勾结,只得依靠辉格党人重臣罗伯特·沃波尔等人。
可以想象,君臣之间只能用蹩脚的拉丁语进行效率极低的沟通,递呈上来的英文国务文件更是让他头大。没多久,本想跃跃欲试的乔治一世就去英国政务失去了兴趣,借口避暑,乔治一世溜回了心心念念的家乡汉诺威,去享受那里的阳光和自由,直到1727年病死在汉诺威。
现代汉诺威
汉诺威海伦豪森宫
乔治一世这个不称职的英国国王却非常符合英国议会的口味。对议会来说,不瞎折腾,最好啥事不管做个吉祥物就是最称职的国王,这一点上,乔治一世完美做到了。而他的放任不管,也让英国议会的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1721年,远在汉诺威家乡的乔治一世倚重辉格党人、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罗伯特·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协调王国各部门的日常工作并以此形成政治惯例,沃波尔因此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
英国第一任首相-罗伯特·沃波尔
乔治一世虽然刻薄且冷淡对待妻子,并将出轨的妻子软禁了30余年,且不让子女与母亲见面,由此,引发了父子关系极度紧张。乔治一世有一子一女,儿子自然就是后来继位的乔治二世,女儿索菲嫁给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而他们的儿子就是著名的腓特烈大帝。
历史有时很会开玩笑。100多年的1866年,普奥战争后,普鲁士废黜汉诺威国王,并把汉诺威王国变成普鲁士的汉诺威省,这要是极度看中汉诺威领地的乔治一世泉下有知,自己女儿的后代灭了自己家族的龙兴之地,不知作何感想?
汉诺威的巅峰这是英国王室第一次混入德国血统,也由此开创了英国的汉诺威王朝。这个王朝影响力最大的两位君主便是乔治三世和维多利亚女王。
乔治三世
乔治三世在位期间文治武功显赫:文能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幕,武能在七年战争中击败法国,让法国割让加拿大领地给英国,而后又参加反法同盟战胜拿破仑,让英国声望达到新的巅峰。但在他任内,镇压失败美国的独立战争,英国失去北美最重要的十三个殖民地,这让乔治三世威望受损。
年轻时的维多利亚女王
汉诺威王朝的最后一任君主便是大名鼎鼎的维多利亚女王。她的登基意味着汉诺威王朝即将结束,因为她的继承人将冠以夫姓,成为一个新的王朝开创者。也因为维多利亚是女儿身,在不承认女性继承权的德意志地区,这意味着维多利亚女王无法再继承祖传的汉诺威领地。
于是,由女王的五叔坎伯兰公爵恩斯特·奥古斯特一世前去汉诺威继承王国法统。这样,长达123年的英国与汉诺威的共主邦联关系正式结束,从此两国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
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
1840年,维多利亚女王与来自德意志的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的阿尔伯特亲王结婚。这样,女王的后代则要被冠以夫姓,萨克森-科堡-哥达这一德意志姓氏在此时被引入英国王室,直到1917年改为温莎。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60多年,英国在此期间政治、经济、军事上都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维多利亚女王成为日不落帝国强大和繁荣的象征。
老年维多利亚女王
突然想起一个关于英国王室的笑话:一战时候警察盘问一个间谋嫌疑人。疑犯说:"我发誓我真的不是德国奸细!我是堂堂正正英国人!我的英国人程度就跟维多利亚女王一模一样!"警察:"哦?跟女王一样?那么说你老爸是德国人,你是个半个德国人,而且你还跟德国人结婚了?”
汉诺威王国
我想如果维多利亚女王能继承汉诺威的领地,那么这将是汉诺威王国的巅峰时刻。当然,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以当时的情况,已经不允许英国君主再兼任汉诺威王国王位,风云变幻的欧陆让英国贵族顾虑重重,他们非常担心一旦汉诺威领地遭到强国入侵,共主下的英国会因为君主的愤怒被卷入这样的无妄之灾。因此,要赢得英国贵族的完全信任,将英国与汉诺威的联系中断是非常有必要的。
汉诺威王国
而走自己路的汉诺威王国则混迹在德意志邦联,王室自我感觉良好,对内倒行逆施,对外站队老大哥奥地利。很不幸,内外选择都错了,结果就是二世而亡。
普鲁士王国-汉诺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