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岛是个位于北马里亚纳群岛的小岛,面积大约102平方千米,这个岛最出名的事迹,应该就是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的B-29轰炸机,都是从天宁岛起飞的。
不过最近天宁岛再次登上新闻,则是因为它将成为美国“复活”太平洋基地群计划之一。除了天宁岛,曾在二战时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不少旧基地,比如本土的戴维斯营、贝里琉岛等等,还有可能扩建或新建基地的威克岛、帕劳、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等等,相关基建工程都已经开展或正式开始计划。
(天宁岛北部机场修缮前后对比,可见是个巨大的机场)
很明显,这是明确第一岛链基地群战时无法在解放军远程精确火力下生存多长时间后,美国军方的权宜之计,试图退到以关岛为支点的第二岛链再做打算。那么美军试图避其锋芒,解放军要有麻烦了?近期055遵义舰编队远航澳大利亚的航迹,其实已经写出了答案。
从美媒“战区”贴出了卫星照对比来看,天宁岛北部的大型机场翻新目前有了相当显著的进展,这座最多可以容纳超过500架B-29轰炸机的机场,是1944年美军在一座日本机场的基础上扩建而来,1947年被废弃,但如今已再次清理出了跑道、滑行道和其他基础设施,并呈现出完整的网状布局。
除了这座废弃机场被重新启用,位于岛南部、原本用于旅游和运输的天宁岛国际机场也在进行扩建,从卫星照来看,在原有跑道以北修建了面积不小的新停机坪和滑行道,据称还要有燃料储存设施等项目等待施工,看起来天宁岛国际机场以后将是一座军民两用机场。
(扩建后的天宁岛国际机场,已具备起降大型运输机的条件)
实际上如此大的变化也不是短时间内完成的,2000年到2010年左右,美国军方对北部机场进行了一些小规模修复,主要用于训练飞行员在条件比较差的机场条件下完成降落,或者进行条件更苛刻的前沿部署作战训练。2020年美国军方决定对南部的天宁岛国际机场进行扩建,作为天宁岛以北160公里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无法使用时的备降机场,2023年底美国军方下决心完全重启北部机场。
美国空军2024年4月对北部机场修复工作进行过报告,称正在清理和修复超过185万平方米的旧跑道和停机坪,“以便最终使这条修复后的跑道可以作为力量投射平台”。也就是说,从几乎完全被植被覆盖的废弃机场到如今具备初步起降条件的机场,美军只用了一年左右,可见只要钱到位,美国的基建能力还是在的。
(第二和第三岛链主要支点的位置)
机场修好以后,下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用了,从美国空军参谋长阿尔文上将的声明来看,这些机场主要为美国空军的“敏捷作战部署”(ACE)作战概念而服务,这个作战理念指美国空军在战时通过伪装、隐蔽、欺骗和不定期部署,来打乱敌方原本的打击计划,增强前沿部署部队的战斗力和生存力,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开发了类似的“分布式作战概念”。实际上,这些战术的核心就是担忧大型基地比如关岛安德森的生存能力,试图用狡兔三窟的办法来尽可能降低基地被摧毁的可能性。
美国军方如何评价这个办法不得而知,但“战区”看起来还是比较乐观的,认为天宁岛北部机场重新启用不但能提供额外的据点,敌方必须投入大量资源才能确保破坏跑道和基础设施,而摧毁就更难了,况且天宁岛可以与正在建设反导体系的关岛互为犄角,进一步降低被有效摧毁的可能性。
(2024年在天宁岛进行ACE演习的美军F-22)
这大概可以说是美国媒体的自娱自乐了,因为摧毁或使机场失能并不是什么难题,根据俄乌冲突的战例,只要一两枚携带集束弹头的导弹在机场上空抛洒子弹药,就至少能让机场在几天里都无法恢复。所以这些处于第二岛链基地最有效的“防御手段”,实际上还是与中国大陆相对较远的距离,这让解放军发起大规模精确饱和打击的难度增加不少。
此前外界普遍认为,解放军会动用陆基中程弹道导弹对这些美军在太平洋的基地进行打击,但从需要的火力密度来看,可能要至少一两个东风-26旅的全部火力才能确保摧毁天宁岛国际机场这样并不算很大的目标。
如果是天宁岛北部的大型机场,再考虑到故障、拦截等因素,也许仅仅一个天宁岛,就要四五个以上中程弹道导弹旅的全部火力,可以说很不划算。
(遵义舰编队的行动轨迹,由于导弹技术的进步,舰队不再需要有航空母舰才能进行远程打击)
出动空军的轰-6K/N战略轰炸机呢?也有不小的问题,首先载弹量有限,战时组织大量没有自卫能力的轰炸机群,穿过可能有防空火力的危险地域进行远程精确攻击,不但极其考验组织协调能力,还要做好承受大量损失的准备,也不是很理想的选择。
最终这个重担还是落到了海军身上,携带大量攻陆导弹的055和052D驱逐舰,可以视为对第二岛链美军基地的有效打击手段,而且理论上来说舰队可以建立海陆空潜全方位立体作战网络,威慑力比陆基弹道导弹和轰炸机更全面,这一点从遵义舰编队进入澳大利亚东南海岸,引发澳大利亚全国震动可以看出来。
当然可以预料,届时解放军会采用的战术必然是各军种各兵种配合,海陆空潜天电等多领域同时发力,美军若是认为只靠多几个基地、把部队分散开就能躲过从天而降的怒火,还是把问题想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