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近期消息,美国特使以“斡旋和谈”身份访俄,引发国际社会对俄乌局势走向的密切关注。在此敏感节点,美俄之间暗流涌动,诸多举措与表态耐人寻味。
普京(资料图)
自俄乌冲突爆发,局势便持续胶着。近期俄罗斯方面动作频频,普京罕见身着军装亲赴库尔斯克前线视察军事部署。库尔斯克在俄乌冲突中战略意义重大,如今俄军已收复此地86%的领土,乌军阵亡人数超6.7万。普京亲临前线,无疑向外界释放出俄罗斯坚决推进特别军事行动、捍卫自身利益的强烈信号。这一举动彰显出俄罗斯在冲突中坚定的立场,绝非轻易言退,对乌克兰及背后支持的西方国家形成有力震慑。
面对俄罗斯的强硬姿态,美国也不甘示弱。当地时间3月30日,特朗普针对普京呼吁乌克兰组建过渡政府一事,公开表达“非常生气”与“恼火”,直言普京言论“不恰当”。特朗普还威胁称,若俄罗斯和他无法就停止乌克兰冲突达成协议,且他认定是俄罗斯的过错,将对俄罗斯石油征收25%-50%幅度的二级关税,甚至放言“如果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就不能在美国做生意”。此前,特朗普也曾威胁若俄罗斯拒绝30天停火协议,将采取制裁措施“彻底摧毁俄罗斯经济”。
但回顾特朗普上台后的外交举措,其诸多威胁言论常流于表面。在巴以冲突期间,特朗普胜选后曾威胁哈马斯停火并释放所有人质,否则将付出惨痛代价。然而停火协议签署后,哈马斯依约释放人质,特朗普却未采取实质报复行动。此外,特朗普宣称要清空加沙地带230多万难民至周边国家,结果遭到中东多国一致反对,计划不了了之。此次针对俄罗斯石油的关税威胁,同样令人质疑其实际执行力。毕竟自俄乌冲突爆发,美西方已对俄罗斯实施多轮经济制裁,将其踢出SWIFT体系,可俄罗斯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如清空美元、欧元,将人民币纳入国家货币储备,积极与中国等友好国家加强经济合作,逐步降低对西方经济体系的依赖,特朗普的经济制裁威胁恐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普京(资料图)
再看美乌方面,泽连斯基公开表示接受特朗普政府提出的30天停火建议,条件是美国说服普京接受。可这一建议背后疑点重重,美乌会谈后,泽连斯基在会谈前几小时还发动无人机突袭莫斯科,随后普京便下令轰炸乌克兰全境作为报复。且此次和谈并非美俄乌三方共同参与,而是美国单方面派特使访俄,让人不禁怀疑美乌是否真有推动停火的诚意。
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美国长期以来试图通过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乌克兰成为美俄博弈的关键地带。俄罗斯坚决反对北约势力延伸至乌克兰,认为这严重威胁自身安全。而美国利用乌克兰问题,不断向俄罗斯施压,试图削弱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在这场地缘政治较量中,普京坚持强硬立场,积极巩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略成果,保障本国安全利益;特朗普则试图通过外交施压与经济制裁手段,迫使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让步,以维护美国在东欧地区的战略利益。但特朗普的一系列举措,既未能有效推动俄乌停火,也未对俄罗斯经济造成实质性致命打击,反而在国际舆论场引发诸多质疑。
普京(资料图)
随着局势发展,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俄乌双方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减少地区动荡与民众伤亡。但就目前美俄之间剑拔弩张的态势以及双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强硬立场来看,俄乌冲突的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未来局势如何演变,值得全球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