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草书天花板”的李锐作品,竟长什么这样子?

书法世家 2025-02-11 19:45:06

李锐,男,汉族,字青弋,号隔半堂主,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导师,中国书协“国学修养与书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广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东南大学艺术研究院特聘书法研究员,全国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

草化欧书,拓而为大

文/李锐

甲辰春夏之交,古晋城天气不时下着小雨,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行草区在山西省展览馆展出,备受全国书友关注,我因家中有事未能前去参观学习,但经过公众号发布及自媒体的直播已让我如临现场感受颇深,借此写几点感受,与书友们交流并请指导。

看了两天的直播,对展览作品有个整体的了解,行书整体小字多取经典法帖,技术精湛,气息恬淡;大字多取法明清调,以晚明的董其昌、徐渭、张瑞图、倪元璐、王铎为主,王铎尤盛;另一类沉着雄强,质朴古拙,熔碑铸帖,体现作品正大气象。草书整体来看,小字草书今草类写得灵动活泼、才情横溢,少部分作品虽有学当代名家风格,但笔性极高。而章草作品,有两种方向:一类拙朴有新意,字形和墨色有自己特色。另一类推崇尚意,作品章法、字形与大小、节奏活泼跳荡,生趣盎然;大字草书同行书一样以明清调为主,也有少部分黄山谷风格,但与前些年的一味求黄山谷字形有所不同,更多的是借用山谷收放规律来书写。往年的二王、《书谱》小字拼贴作品明显少了很多。综合两体作品大小字看,大字作品成为主流,这是前几届不多见的。

以上的现象细想也对,展厅时代,作者们行书多取法碑刻金石类,草书上取法明清诸家,这类作品气象正大沉雄,起伏跌宕,张力更适应展厅。至于流行书风的话题,我觉得熟悉书法史的人应该更清楚,历史上每个时代、每个时期都有流行的书风,正如清代梁巘所言“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如今当一种书风泛滥,评委有意压制,而另一种书风便会取代,如十届国展时的《书谱》,十一届国展时大字榜书,十二届国展时的黄山谷,如今十三届国展的明清调王铎风,无非流行的具体内容不一样。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资料共享化、信息迅捷化、全国一体化带来的,不可回避,也回避不了。当代人也不必过早给这个时代的书法现象下定义,这种现象的好坏,后人自有定义。

作为此次入展的作者,谈谈这次创作感受。近年来,我一直想把欧阳询书法的艺术特质融入到大字草书的创作中,所以这次投稿作品用了八尺整张白色宣纸,内容选择了米芾的《垂虹亭诗》,技法和字形取势上将米芾的外拓和张瑞图的内擫相结合,以求作品体势多变、技法丰富,在章法和节奏上追求欧书的“孤峰崛起,四面削成”之感,期望作品整体跌宕豪迈、气势磅礴,力求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虽然我是书法展赛中的“老运动员”,但这次能够入选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内心仍然很激动。一路走来得到诸多老师的教诲和鼓励,在此感谢!同时也要感谢专家评委们对我近年的书法探索的肯定,我将以此次展览为新的起点,继续自己书法的沿袭和探索,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和全国书法同道共同进步,不负这个伟大时代。

李锐书法作品选刊

李 锐 十三届国展草书入展作品

断云一叶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继桑苧,垂虹秋色满东南。

▲草书条幅

▲行草中堂

▲岭树汀沙联

▲义随理以联

▲行草中堂

▲江城万众联



欢迎点赞+关注!

转载声明:本文系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阅读:0
书法世家

书法世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