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夜晚温度很低,这个时候水里的温度会变得非常低,但是因为有了过冬的准备,鲫鱼的活性开始减弱。
然而白天的时候温度还是比较高的,活跃度也在随之变化,所以春秋季节往往会很适合夜钓鲫鱼。
而到了冬季,有什么具体技巧,让夜钓鲫鱼不再难?
除了比白天救难度加大的冬季夜钓,还有什么具体情况呢?

对于夜钓的鲫鱼来说,最容易钓到的主要原理就是依靠鲫鱼的生活习性。
鲫鱼是比较喜欢待在水草较多的地方,水温又较高的地方。
而一个非常简单容易变化的地方就是天气。
因为天气原因导致白天温度下降。
此时水温也随之下降。
这个时候鲫鱼就会被迫四处移动寻找食物,因为它们不是顶级捕食者,走不快,只能一边吃一边移动。

这个时候鲫鱼最容易被诱惑,迷失方向,就会游游游着游到了岸边。
这个时候钓友们只要下好窝,就能使它们自己主动上钩。
这样看来,冬天晚上水草多的地方是不是最容易拿下鲫鱼呢?
其实不然。
因为冬天的时候就算是白天,由于天气太冷,夜晚更冷,殊不知水里的水精更冷!
鲫鱼没有办法像冬天的白天一样在温暖地水里四处嬉戏。
所以它们会选择窝在哪些地方?
一个一般来说比较科学的答案是:“离水草不远的亮水区”和“离亮水区不远的草丛阴影区”。
首先什么叫做亮水区?
就是水较浅,但是光线能够穿透的区域。
此时水面上透出阳光来,能够照见水底的情况的一般都是浅滩。
而对于鲫鱼来说,食物一般是漂浮或者暂时停留在水面上的。
而鲫鱼又不是顶级捕食者,它们没有办法长时间在深水中等候食物,只能在较为适合自己的浅滩区待着等待。
此时它们也不能长时间回家,有些地方会有流动又较寒冷或者闹猛的地方需要躲着,一般来说它们会选择前几条位置最好同时又离着较近的茂密的水草区来避开或者躲开流动,所以最终选择了距离水草不远的亮水区。

而一般来说,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发生的话,水面不会一些突发情况发生的话,鲫鱼不会因为自己游着就让其他鱼一起从亮氧区域走掉,所以他们会积极吸引更多的朋友过来。
实际上来讲,这种方法对人类来说也很有效,不论是观察还是引诱都可以利用起来!
两个注意。那么结合以上分析,夜间选钓位的时候还有哪些需要额外注意的点呢?
第一个就是水深问题。
在冬天的时候,由于天气很冷,而生物体如果长期待在冷气或者冷水里的话,体内活性会减弱。
因此此时鲫鱼一般往往会选择水比较深的地方。
这个时候一般来说鲫鱼往往窝在1米或更深的地方并且慢慢上升,一开始的时候往上升的时候还不那么积极,很慢,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慢的时候最后就会慢下来,并且有些逐渐更积极,所以大部分时候它们醒来后先找到水比较宽阔又离草不远,并且较深的地方待着再逐渐往上游去。
按照这个规律,当选择钓位时,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选择3米和1.5米之间比较适合。
那么不选择0.5米附近呢?
因为这里太浅了,会让鲫鱼觉得不安全,从而选择别的地方或者根本不来。
盆地、深潭、凌乱着很多水草的地方等,这些地方一般都可能使荤腥味道浓,另外因为有碍物,它们不会认为一个天然存在花花草草会是一家餐厅;还有就是流动性强的地方,它们也没办法为自己提供一个稳定安静的环境,所以自然也不会来!

第二个注意点就是补窝的问题。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白天的时候打窝离晚上钓位较远怎么办?
其实这个担忧是完全不必要的!
白天打窝之后坝上的人下完窝就走了,在鱼儿眼里,这可就代表这家餐厅由于老板都走了已经关门了!
因此,在晚上的时候,还有一些打窝余留在上面,就算是节省了一些时间和金钱,所以当做准备就很好!
而我们补窝不要过多,因为在晚上没有这么多时间,可以少量补窝,但是要确保补窝在钓位周围!
同时补窝之后,一定不要发出大的声音!
因为像鱼儿这样的动物,它们是感知声音的力度来判断安全与否的。人的声音,一般比较大,看起来没有吃太多,实际上已经足够使它们认为不安全了!

因此想要点安静,我们钓友也应该保持安静!
每次下贫时尽量保持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