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朋友问我担心我们的电动车领域是否会步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后尘,隐士笑着说:咱们跟日本不同。
最近,西方开始从拥抱电动车的态度,转为拥抱内燃机汽车了。甚至西方出现了多个“反风电组织”,有人还特地给风电起名为“垃圾电”。
日本半导体产业受阻并不是产品有问题,而是国力有问题。
一来我们是大国,即便出口受阻,依然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去消化我们新能源车领域的产能,也就是受益于早些年提出的“国内大循环”。
二来我们不会屈服于国际霸权。美国扶持日本经济后,日本在很多产业上大有取代美国之势,尤其是半导体和汽车领域。美国一收紧,日本的产业就被拿捏住了,美国之前请日本吃过“李梅烧烤”,还特地给他们展示过原子弹的威力,导致日本那个时候遍地熟人。
再者,美国在日本有驻军,日本能不乖乖听话?
这是日本失去30年和半导体产业缩水的根本。
但美国这招对我们有用吗?显然是没用的,美军跟谁作战吃过亏,他们心里有数。即便是产业上卡脖子,也只能激发我们突破的内在动力。
那么,为何西方为何抛弃电动车,看似在开历史的倒车了呢?
是环保不重要了吗?显然不是,这其实是建立在2个大背景下的。
一是全球经济下行,在经济和环保面前该怎么选,政客们都有数,这不是“面子”和“里子”的问题,更关乎选票的问题。
二是在新能源领域他们从“领先者”变为了“追赶者”。
欧盟在上世纪90年年代率先提出“碳达峰”,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切换赛道,试图利用“赛道差”去收割发展中国家的“韭菜”。
事实证明,这招对于99%的发展中国
家有效,但他们的战略目标没有达成,也就是没赚到便宜。因为我国已经在光伏、风电、电动车等领域做到了世界第一。欧洲想要发展绿电或者新能源电车,就要走我们当年引进桑塔纳等汽车“合资”的路线,即“市场换技术”。
如果欧洲经济能说得过去,相信很多国家会争先引进,但现在欧洲是经济下滑严重,就只能选择“闭关锁欧”。
当然了,朋友们也别以为没了国外市场,我们的这些产业发展会受阻。从小米电动车的火爆程度看,新能源这条赛道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也该到了“适者生存”的阶段。
即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得以存活,淘汰掉没研发、靠补贴过日子的“混子”。
可以理解为,2024,对于新能源赛道的企业来说可能是很艰难的一年,但对真正有实力的新能源企业来说,也是很关键的一年。
大浪淘沙,经历过风雨活下来的企业会更有竞争力,到时候,我们从光伏+风力发电、电动车、充电桩等提供全方位服务,而且从价格、能耗、驾驶体验都优于欧洲内燃机汽车的情况下。
欧洲汽车还有什么竞争力呢?欧洲市场还有什么招架之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