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契奇又输了,输的方式还挺戏剧性,公牛队基迪的中场三分绝杀。这事儿放在谁身上,都得郁闷几天。东契奇赛后接受采访,说这球像他去年在克利夫兰经历的斯特鲁斯绝杀,还补充说那球更疯狂。
这话里头,信息量可不小。先说这“像”,像什么?像那种明明拼尽全力,却还是被命运捉弄的无奈。篮球比赛嘛,胜负乃兵家常事。但这种超远三分绝杀,就像买彩票中了头奖,还是别人中的。努力训练,战术布置,到最后都抵不过这一下“如有神助”。这种情况,就好比你吭哧吭哧写了一篇论文,结果隔壁老王随便抄抄,还比你发得早。你说气不气?再说这“更疯狂”。疯狂在哪儿?斯特鲁斯那球,是真真正正的“四分之三球场”距离,纯粹是蒙进去的。基迪这球,虽然也远,但好歹还在合理射程之内(好吧,可能对大部分人来说不合理)。东契奇强调“更疯狂”,不是在比较球的难度,而是在表达一种情绪:斯特鲁斯那球,让他感觉输得更“离谱”。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篮球这玩意儿,说到底,还是概率游戏。
再厉害的球员,也不可能保证每次投篮都进。但当比赛的胜负,被这种小概率事件决定的时候,人们就会觉得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感,不是针对对手,而是针对命运。就像你辛辛苦苦攒钱买房,结果房价突然暴跌,你找谁说理去?从人性角度来看,我们都希望付出和回报成正比。努力了,就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但现实往往不是这样。有时候,你做得再好,也抵不过运气差。这就像职场,你能力再强,也可能因为站错队,或者得罪了领导,而升不上去。是不是很扎心?从商业逻辑来看,NBA本质上是个娱乐产品。而娱乐产品,需要戏剧性。这种超远三分绝杀,就是戏剧性的一种。它能让观众肾上腺素飙升,让比赛充满悬念,让社交媒体充满话题。但对于球员来说,这种戏剧性,可能就是痛苦的回忆。记住:商业的本质是逐利,而人性的本质是追求确定性。
当商业利益和人性需求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会产生矛盾。东契奇的郁闷,就在于此。他想赢,想用自己的努力赢得比赛,但命运却给他开了个玩笑。这种情况,就好比你兢兢业业创业,结果被资本裹挟,最终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你付出了心血,投入了热情,但最终却成为了资本的棋子。是不是很悲哀?所以说,东契奇的这番话,不仅仅是在评价两个绝杀球,更是在表达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他想掌控比赛,想掌控自己的命运,但现实告诉他,有些事情,不是你能掌控的。这就是篮球,这就是人生。充满了变数,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无奈。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它,适应它,然后在每一次机会来临的时候,全力以赴。但是,这真的合理吗?谁知道呢。人真的是太难了,太惨了。这种“明明很努力,却还是输了”的剧情,简直就是“奋斗逼”的终极形态。接受现实吧,少年。篮球是圆的,人生也是圆的。说不定下一次,幸运女神就会站在你这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