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荣:没有弟弟出名,没有哥哥成就高,却是武行圈混得开的人

暴雨微读 2024-12-28 09:29:01

刘家荣这个名字,说起来可能不如成龙、李小龙这些响亮,可在港产片黄金年代里,他却是个绕不开的存在。你看啊,这人出身武术世家,按理说该有点锋芒毕露的样子吧?可偏偏他没把自己搞得那么张扬,就像一股暖风,悄无声息地吹过香港影坛,却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这事要从头说起,还真挺有意思。

先讲讲他的家庭背景。刘家荣生在一个“根正苗红”的武术世家。他爸刘湛,那可是黄飞鸿弟子林世荣的大徒弟,从小就耳濡目染,全是拳脚功夫和江湖规矩。兄长刘家良呢,也是出了名的洪拳高手,一招一式都带着浓浓的岭南味儿。而咱们这位主角,看着跟他哥一路练武,但骨子里其实是不一样的人。他哥哥属于那种闷头钻研技术流派的人,整天琢磨套路怎么打更漂亮、更实用,而刘家荣则显然对社交更感兴趣。在我看来,他早早就懂了一个道理:光靠本事吃饭行,可想活得顺溜还得会做人。所以小时候,你总能看到他热心帮忙搭把手,也难怪大伙都觉得这孩子好相处,“有眼缘”。

后来嘛,大概是在六十年代初,他进了邵氏公司当龙虎武师。从那时开始,他算是真正踏入电影圈。这工作其实挺苦,一个镜头拍不好摔几次都是常事。不过比起别人憋屈地干活攒资历,他倒是很快混熟了圈内的人,谁也不得罪,每个人又都乐意跟他说话。当年有人评价过,说这人嘴巴甜,又会察言观色,是个“润滑剂”。这么听着,好像少了些棱角,但你别小瞧这种特质,在那个“大佬云集”、人人争抢资源的地方,这就是一种绝活。我猜啊,多半也是因为这样的性格,让他后来的路越走越宽。

再提到七十年代,那时候港片市场竞争白热化,新导演、新演员层出不穷,要站稳脚跟没点绝招压根不行。但就是在这个节点上,刘家荣遇到了洪金宝和麦嘉,两个人同样才华横溢,又各自掌握了一部分资源。三人一拍即合,很快组成铁三角,把友谊和合作玩得明明白白。据传他们组建嘉宝电影公司的时候,有不少业内人士私下酸溜溜地评论:“嗨,不过是一群朋友凑一起罢了。”可事实证明,人家的作品真就火了。《老虎田鸡》、《搏命单刀夺命枪》,这些名字放现在依旧经典,当年的票房成绩甩其他影片几条街也不是问题。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仨虽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每逢团队内部出现矛盾或意见分歧的时候,总是由刘家荣出来调停,不动声色间让大家消气继续干活。有同行戏称他为“移动灭火器”,虽略带调侃,却也是发自肺腑佩服他的情商高超。

接下来要说八十年代,这是港产片最辉煌的一段时间,同时也是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巅峰期。如果细数一下那些年上映过的大制作,比如《夏日福星》和《富贵列车》,基本都有他的参与。不管是作为动作指导还是客串角色,都能看到他的影子。我记得有人问过:“为什么每部片都有你的份?”他说:“反正哪里需要我,我去哪里呗。”听着轻描淡写,其实背后藏着多少努力外人哪知道呢。当然啦,到九十年代的时候情况慢慢变复杂。一方面市场风向变了,加上新艺城解散等原因,他们原本稳定的小团体逐渐瓦解。《瘦虎肥龙》可以算作最后一次深度合作,此后的几年里,我们见到的更多只是零星几个动作指导或者幕前的小配角演绎。不过也不能太苛求,每个人都会经历低潮期,只不过对于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来说,这种落差未免来得太快,让人唏嘘。

这里还有件趣事值得提一下,就是1991年的《黄飞鸿》。这是徐克执导的新版本,当时找来了甄子丹做主演,请任达华演对手戏,其中许多场打斗设计全靠幕后默默付出的动作指导完成,而其中自然少不了我们的老朋友——刘家荣。他凭借此片拿下第1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奖,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质疑者:自己的确不仅仅擅长拉关系,更拥有硬核实力支撑职业生涯。这么多年过去,再回忆起当时领奖台上的模样,我敢肯定,那应该是属于他人生中最闪光的一刻吧?

当然啦,没有永远盛开的花朵,同样没有不会谢幕的人生舞台。从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可以明显感觉到整个香港影视行业进入调整期,大批演员转战内地寻找机会,而一些元老级人物则选择隐退或转型幕后工作,包括我们今天聊到的主角。在某些访谈节目中偶尔还能见到他的身影,只不过大多数时间已经归于平静生活。据说晚年的他喜欢养鸟、喝茶,与儿孙共享天伦之乐,比年轻时候忙碌奔波更加悠闲自在。我想,对于这样经历丰富且充满智慧的人而言,无论生活在哪个阶段,总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与位置吧?

所以如果让我形容一下的话,我觉得呀,刘家荣并不是耀眼夺目的明星,而更像夜空中的北斗七星,它不会刺眼,却始终指引方向;它从来不喧宾夺主,却给迷路者以力量。他留给世界的不止是一堆经典作品,还有那个时代独特氛围里的温情与担当。

1 阅读:636
暴雨微读

暴雨微读

搜集世间温情,编织成篇,与你共享每一个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