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就争一争,晾干江南的湿润

贝母聊小说 2025-02-21 15:18:41

“不服就争一争,晾干江南的湿润”,这般豪情壮志,仿若一道磅礴的雷暴,刹那间划破历史与现实交织的苍穹,激荡起人心底的热血豪情。

不服就争一争,晾干江南的湿润

回首岁月长河,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句“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于幽咽婉转间,道尽了国破家亡的哀愁。

可这哀愁背后,却是他作为一国之君的失职与颓唐。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之中,诸多英雄豪杰以弃文从武之举,书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

不服就争一争,晾干江南的湿润

班超,生于史学世家,兄长班固乃赫赫有名的史学家,他自幼浸润在诗书的墨香之中,文学素养颇高。然而,东汉初期,边疆烽火连天,匈奴铁骑肆虐,扰得百姓不得安宁。班超胸有凌云壮志,怎肯困于书斋,终日与笔墨纸砚为伴,编撰史书?于是,他毅然掷下手中笔,投身戎马生涯。跟随窦固出击匈奴,战场上的他仿若蛟龙出海,尽显非凡军事谋略,战功赫赫。此后,奉命出使西域,更是凭借果敢无畏的气魄与超凡的智谋,纵横捭阖于各国之间,成功重塑东汉在西域的威望,为边疆的安定、民族的交融立下不世之功,其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的传奇故事,至今仍被广为传颂。

辛弃疾,生于金国统治下的山东大地,自幼目睹百姓在金兵的铁蹄践踏下,深陷水深火热之中,救民于水火的豪情在他心间熊熊燃烧。尽管他自幼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词作才华惊艳世人,笔下诸多豪迈词章传唱千古。但在那山河破碎、苍生蒙难的乱世,他深知笔杆的力量终究有限,利剑方能荡涤乾坤。于是,他振臂一呼,拉起一支义军,义无反顾地投身抗金大业。曾率五十余勇士,如猛虎般闯入数万人的敌营,生擒叛徒,一时间威震四方。南归之后,仕途虽布满荆棘,可他恢复中原的信念坚如磐石,词作之中满是壮志未酬的悲愤与激昂,用激昂文字与实际行动,为国家统一的曙光不懈奔走。

岳飞,年少时勤奋好学,经史子集烂熟于心,一手书法更是刚劲有力,尽显深厚文化功底。南宋之际,金兵如狼似虎,长驱直入,国难当头,他毅然而然弃文从武,投身军旅。组建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猛如虎,屡次大败金兵,令敌军闻风丧胆。“精忠报国” 四字,不仅深深刻于他的脊背,更融入他的血脉灵魂。他挥师北伐,剑指黄龙府,一心收复失地。奈何,最终却被秦桧等奸佞小人以 “莫须有” 的罪名陷害,含冤而死。但其爱国精神与英雄壮举,永远镌刻在史册之上,激励着后世无数仁人志士,为守护家国抛头颅、洒热血。

不服就争一争,晾干江南的湿润

反观李煜,身为南唐后主,本应肩负社稷重任,却在其位不谋其职。国破家亡之际,他只是用那引以为傲的诗词才华,留下一篇篇泣血绝唱,沉浸于个人的哀伤之中,对往昔的贪图享乐、沉迷美色、祸国殃民之举,毫无悔过反思之意,轻轻一笔便欲掩过所有罪责:“他是一个风流才子,错生在帝王家,何其不幸!”

可叹,堂堂一国之主,沦为阶下囚后,贪生怕死,面对妻子遭受凌辱,竟只是一声叹息,如此软糯、无能、毫无骨气,与当下社会的三观全然相悖。

恍惚间,脑海中浮现出近期火爆银幕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相较敖丙,我更为喜爱哪吒。哪吒生来背负魔丸诅咒,命运似乎早早被黑暗笼罩,无法重新抉择出身,可他偏不信命,凭借一腔热血,喊出 “我命由我不由天” 的豪迈宣言。他不服输,争强好胜,心怀仁心,关爱他人,那带着一丝邪性却又有血有肉的形象,令人倾心不已。

不服就争一争,晾干江南的湿润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若天理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 我真想将这句话,赠予敖丙的父亲敖光。

敖光,这位本应翱翔九天的龙王,智谋超群,领袖气质尽显,帅气迷人。却因种种缘由,遭受折翼之痛,沦落到被人欺辱的境地。但与李煜相较,他倒算得上能屈能伸、有担当之人。敖光身处困境,仍为龙族未来默默谋划,虽手段或有争议,可那份不甘沉沦的劲头,值得些许肯定。

历史如镜,映照古今。这些英雄豪杰与失败者,各自演绎着人生的悲欢离合,也给予我们无尽的思考与启迪,鞭策着我们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0 阅读:4
贝母聊小说

贝母聊小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