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学不在逻辑思维,而在形象思维。

禅武说文化 2024-07-04 17:53:15

拳学不在逻辑思维,而在形象思维。

禅拳不二,拳道一如。拳性即自性,自然力即自性妙用。以“形象思维”之法门,抽象变实质,激醒自身的“本能”。

四肢根与躯体分离,各根似有一堆乱弹簧相连,两者之间能“万向伸缩”。四肢在一侧眉下“脸颊骨和下牙(参与区)”带领下,借“躯体”反作用力,能单独做拳之技能;躯体在一侧眉下“脸颊骨和下牙”带领下,借“四肢”反作用力,能单独做拳之技能。一侧眉下“脸颊,有和下牙”是“四肢”和“躯体”的“公共统帅”。肢体和躯体两者同时应敌时,两者链接的缝隙处可“卸化漏掉敌方多余之力(漏劲如网漏,从缝隙中的“漏劲”,如“过波浪”漂物,能把敌方“吸”过来,又能使我涌过去,王芗斋谓之穿堂风、振电欲飞)”。肢体与躯体,两者“非一非二”。无论肢体与躯体如何匹配,都由“头部参与区”统领,这个“参与区”有挨揍后的“麻纭纭”感,又有“下牙与眼齐,犹如琴弦”的回振之常态感,又嗅觉如如。六识统一,五官见性。

拳架练习,要以虎豹或狗熊上树的形象思维来匹配用力。四肢根与躯体相连处,是功夫的窍要处;一侧眉下“脸颊骨和下牙(头部参与区)”之领劲,是功夫的窍要处,一颗上伸至眉骨,此处与头分离能单独做功,这样在发力时不会震头,并且出狠劲;躯体成“B,”状是功夫之要领,大椎虚灵上引、收腹尾向前弯,旨在脊柱伸直成“1”,上面“p”是“胸”,下面“b”是“骨盆”,自然而然使躯体成“B”状。在此特别指出,拳架不只有“四肢”,头部也要识为“一肢”,并且是主要的“一肢”整体要识为有“五肢”。“头部参与区”,是“头肢”的“稍节”,要有“手脚”一样的灵活功能。

稍节(前部)领,中节(中部)随,根节(后部)追。

动作由大到小,再到从外形似乎看不出在动时,就是“站桩”。站桩能使浑身关节多元化,能使全身“细胞”相互之间皆为“关节,整体犹如“砂粒”所堆成,其劲路运动如“振电”,非常的细腻、缜密、饱满而雄厚,外形根本看不出“技能动迹”,却含有诸多“技能动迹”。站桩就是,“以浑身细胞运动代替了肢体关节运动”。

当各处“本能”被激醒,就会感觉处处“得劲”,这时就会再次回到现实的自然现象来。这时,与没练拳时无有异样,但会感觉浑身轻松,也没有了什么“意念”,与敌方作拳漠然得劲,处处是拳,所谓“出家以后再出出家”者是,对“见山三阶段”有了透彻的认识。

学拳贵明理,参理须用逻辑思维,练拳力感实,试 做须用形象思维,以形取意,以意赋形,由形揣其意, 因意度其形,非运用形象思维难得拳之妙也。故平日练 习时,须富于想象,仿生拟物,想象万千,无穷假借无 穷象,似有如无,如无似有,设身处境应钻入所想象之形象中去,以体现其神、形、意、力,大有“吾不知蝴 蝶之梦周耶,抑或周之梦蝶耶”之慨。果能如是,发力 始能灵活透达也,(引自《断手述要》)

——河北邢台 李虎逸之

0 阅读:0

禅武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