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香悠远话大豆|这里是世界栽培大豆的起源地

科普三舍 2024-03-07 00:06:54

栽培大豆的具体起源,可谓观点众多、看法不一,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的一些主张:起源于东北地区说,起源于华南地区说,起源于华北地区东北部说,起源于两河(长江、黄河)源头说,起源于黄河中下游说,还有起源于云贵高原说等。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所记载“菽”的分布、考古资料发现的大豆遗存的分布,同时结合野生大豆的分布与大豆的生长习性进行分析,“栽培大豆应起源于黄河流域”已成为学者共识。在这里,中国的先民第一次与栽培大豆的祖先——野生大豆相遇,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是黄河,黄河流域是世界栽培大豆的起源地。

从文献资料看

比如殷墟甲骨卜辞中多次提到“菽”,并且“受菽年”与“受黍年”同时进行占卜,足以证明菽与黍同为农作物。比如《诗经》中多次提到菽,如“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采菽采菽,筐之莒之”“七月亨葵及菽”等。再比如《管子》《周礼》《墨子》 《睡虎地秦墓竹简》等资料中均有关于“菽”的记载,并且这些记载提到的地点集中在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

从大豆遗存看

大豆虽然由于不易保存,在传统的考古发掘中发现较少,但从目前的考古遗址分析,已发现了数十处栽培大豆的遗存,主要分布范围在黄河中下游的陕 西、山西、河南北部、内蒙古东南部、山东中部地区,时间大致从龙山时代至周代。同时,具有商周时期碳化大豆遗存的遗址和出土大豆的数量逐渐增多,这些特征说明,作为一种农作物,栽培大豆至少在商周时期,已经在黄河流域得到广泛种植。

从生态环境看

远古先民栽培植物时往往是“就地取材”,野生大豆为草本豆科植物,是栽培大豆的近缘祖先种。我国野生大豆分布情况受地形、地貌影响,从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到云贵高原东缘一线开始,向东分布逐渐增多,特别是松辽平原、黄河中下游地区和江淮之间最为普遍。所以,从生态环境分析,黄河流域也具备野生大豆被人类驯化为栽培大豆的自然基础。

大豆起源问题

只有了解大豆的起源问题,才能更科学地指导大豆种质的搜集、分类、研究和利用。此外,研究大豆的进化,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大豆遗传特性的演替规律,为改良和培育大豆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大豆应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判断,虽然从古农史、生态学、生物化学方面均有论证,也是大多数研究者的共识,但这一假说缺少最令人信服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而且也有学者认为“栽培大豆起源于黄河中下游”的假说所引用的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是不全面的、不准确的。因此这一观点也没得到绝对全面的认同。由上可见,大豆的起源与进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命题,需要从多方面来综合分析,积累更多的研究成果,才有望取得较大的进展。

0 阅读:0
科普三舍

科普三舍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