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舞台上,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可能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就像平静湖面下隐藏的暗涌,随时可能掀起惊涛骇浪。最近,一场围绕着国家间关系的微妙变化,正悄然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而这一切,似乎都与一个特殊的时间点以及几位关键人物紧密相连。
中新网1月13日电据加拿大广播公司1月13日报道,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就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表明态度,如果特朗普执意对加拿大加征关税,加拿大必将会予以反击。渥太华方面正在准备一份数百种美国制造的商品清单,其中包括钢铁、塑料和橙汁,考虑对这些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特鲁多还强调,加拿大是美国约35个州的第一大出口伙伴,任何边境上的动作最终都会让美国公民失去工作,同时坚决回应特朗普“加拿大应成为美国第51个州”的言论,称这不会发生。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资料图)
无独有偶,在地球的另一端,中日关系也出现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动态。据相关消息,在2025年1月这个关键节点,中日开启了两场备受关注的高层交流。先是1月13日,应中方邀请,日本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公明党干事长西田实仁率团访华,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举行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第九次会议。在代表团出发前,日本首相石破茂亲自会见两名团长,表达了希望自己尽早访华的愿望,预计森山裕将带着首相的亲笔信前往中国。与此同时,经中日双方商定,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代表团将于1月中旬访问日本,期间将会见日本防卫省、自卫队联合参谋部领导,参访有关军事单位。
把目光再拉回到加拿大,特鲁多的强硬表态看似坚定,背后却有着复杂的缘由。特朗普声称加拿大在边境安全方面存在问题,大量人员和芬太尼越过美加边境,所以考虑对加拿大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而从经济层面看,特朗普一直对美国的贸易逆差耿耿于怀,妄图通过对加拿大加征关税来减少逆差,平衡双边贸易。然而,加拿大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一旦实施报复性关税,美国经济同样会遭受重创。西安大略大学国际商务教授安德烈亚斯·肖特指出,即使美方只征10%的关税,也将导致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GDP)在两年内收缩2.4个百分点,约50万个工作岗位流失,25%的关税更会造成严重供应链中断、永久性的经济结构变化,同时美国的GDP也将受挫,财政赤字大增。
美国(资料图)
在加拿大国内,对于如何应对美国的关税威胁,也并非铁板一块。2025年1月15日,加拿大13位省长与总理特鲁多举行联邦委员会会议,会后发表了旨在共同应对特朗普关税威胁的联合声明,但艾伯塔省没有批准这一声明,该省省长丹尼尔·史密斯表示加拿大政府应该尝试通过某种外交方式解决贸易冲突,而安大略省省长道格·福特则表示坚定支持报复性关税。一家市场调研公司2025年1月21日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82%的受访者认为加拿大应该采取报复措施,超过77%的加拿大受访者希望立即举行选举,以便赋予下届政府强有力的权力进行应对。
再看日本,石破茂上台后,日本与美国的关系也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拜登不顾多方反对,下令阻止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这让日本深感不满。而特朗普当选后,对石破茂发出的会晤邀请先是拒绝,虽然后来松口见面,但这种态度让日本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美日同盟关系。此外,特朗普上台后可能发起关税战,日本作为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很难逃过一劫。特朗普还可能要求日本多交保护费,甚至退出“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IPEF),这些潜在威胁让日本感到不安。
石破茂(资料图)
在此背景下,石破茂积极推动中日关系升温。他或许深知,在美日关系充满变数的当下,与中国改善关系是日本的重要出路。一方面,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可以为日本带来更多经济机遇,减轻对美国经济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在中美之间保持一定平衡,能让日本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多话语权,降低被美国单方面“抛弃”的风险。
而此次日本执政党代表团访华以及东部战区代表团访日,无疑为中日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契机。对于石破茂而言,他希望通过这些交流,向中国展示日本的诚意,推动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多领域的合作。然而,历史问题始终是横亘在中日关系之间的一道坎,日本若想真正与中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必须正确对待历史,拿出足够的诚意。
从加拿大特鲁多政府应对美国关税威胁,到日本石破茂政府积极改善中日关系,国际政治局势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特鲁多在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下,虽有反击的表态,但加拿大国内的分歧以及对美国经济的依赖,让其立场充满不确定性。所以未来局势变化如何,还不能完全确定。而石破茂则试图在美日关系的波折中,为日本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积极向中国靠拢。
加拿大(资料图)
在这场国际政治的棋局中,每个国家都在权衡利弊,力求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不过对于日本来说,能否在改善中日关系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关键在于是否能以史为鉴,真诚合作。而加拿大在与美国的贸易博弈中,最终能否找到平衡双方利益的解决方案,也将影响着北美乃至全球的经济格局。国际舞台上的风云变幻,时刻提醒着各国,唯有坚守正义,以合作共赢为导向,才能在波涛汹涌的世界浪潮中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