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芳华》第一波真实口碑出炉!观众的打分和评价一针见血

马孙良评娱乐 2025-01-08 20:34:49
当《国色芳华》官宣定档之时。

这部由顶流演员杨紫和实力派男星李现再度携手的大剧,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等待着“炸”出一场古装剧市场的狂欢。光是这两个名字的组合,就足够点燃古装迷和CP粉的热情。

再加上导演是操刀过《下一站是幸福》《以家人之名》《去有风的地方》的丁梓光,编剧则是曾参与过《老九门》《雪迷宫》的专业班底。从阵容到制作,怎么看都是“爆款预定”的节奏。

伴随着《国色芳华》高调亮相后,热度虽然冲上了全网第一,但评论区却迅速被分为两个阵营。一边是狂热粉丝的怒赞,另一边是吃瓜路人的“冷嘲热讽”。

不少网友的评价直戳痛点:“剧情陈腐,磨皮滤镜太重,靠美妆滤镜撑场”,“爱上那颗‘美妆蛋’是全员男配的宿命”,甚至有人调侃这部剧是“晋江梗被用烂的教科书”。

本该成为湖南卫视开年大作的《国色芳华》,为何一开播就引发如此大的争议?

为何成了“口碑炸裂”的两极分化?

一、熟悉的味道,却让人吃出乏味

《国色芳华》的故事设定并不新鲜,讲述了唐朝时期商户之女何惟芳(杨紫饰),如何从底层突破世俗枷锁,与夫家斗智斗勇。

最终凭借智慧和勇气打造商业帝国,并带领一群女性实现价值的励志故事。从简介上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大女主逆袭剧,尤其是古装领域的“安全区”题材。

但问题出在,套路化的剧情已经无法再打动“被套路惯了”的观众。

前几集中,为了铺垫女主的成长线,编剧用尽了一切虐心桥段——母亲因吃假药去世、丫鬟被夫家人推水淹死、丈夫冷漠自私,连反派都写得“脸谱化到极致”,好人坏人泾渭分明。结果呢?观众感受不到女主的成长,反而只看到了“为了虐而虐”的工具人剧情。

有观众吐槽:“丫鬟被推下水,男主一把抱住女主,这情节像极了古早玛丽苏。”这让人不禁反思:是不是我们的观众已经越来越难被这种套路打动了?

二、演员演技在线,但角色设定拉胯

杨紫的演技一直是她的“王牌”,从《香蜜沉沉烬如霜》到《长相思》,她在虐心哭戏方面的表现几乎没有失手。在《国色芳华》中,面对丫鬟溺亡时那段跪地磕头、哭得声嘶力竭的桥段,确实让人心疼。

问题也出在了这里:观众已经对杨紫“哭”的戏码感到审美疲劳了。从《沉香如屑》到《长相思》,虐来虐去的女主形象没有新意。哪怕她哭得再凄惨,观众也会觉得“不过如此”。

杨紫的形象和角色的设定似乎有些“违和”。剧中为了突出她作为当家主母的贵气,给她安排了过于精致的妆容和复杂的造型,但她纤细单薄的身形撑不起这股“唐朝富态”的风韵,反而让人出戏。

更离谱的是,连睡觉都带妆、发簪精致到不会硌脑袋,让观众一秒从“剧情沉浸”切换到“槽点吐槽”。

三、服化道精致,但剧情支撑不足

不可否认,《国色芳华》的服化道和画面调色确实是加分项。浓郁的唐风美学和考究的服饰让人赏心悦目,妆容也尽量贴合了唐代审美。再精美的画面也需要剧情和角色来支撑。

正如一些观众所说:“我已经get不到女主的成长线了,她更像是被剧情推着走,而不是主动去解决问题。”一个好的大女主剧,不应该只是单纯地用虐心桥段来堆积情绪,而是通过情节的发展展现角色的智慧、成长与突破。

目前来看,《国色芳华》的虐点设计得太生硬,完全把反派当成了“工具人”,缺乏可信度和合理性。比如母亲去世这一桥段,竟然只是通过旁人只言片语带过,完全没有留给观众感受到“母女情深”的机会。

四、流水线制作的古装剧,缺乏灵魂

《国色芳华》的导演丁梓光是现代剧的专家,他执导的《以家人之名》和《去有风的地方》在节奏和情感铺陈上表现得可圈可点。但将现代剧的节奏感搬到古装剧中,却很容易显得不伦不类。

观众想看的是一部有深度、有内核的古装大剧,而不是“披着古装外衣的现代情感剧”。虽然剧中试图探讨女性如何在封建社会中寻求自我价值,但却流于表面,缺乏深刻的矛盾和思考。

《国色芳华》从热度和话题性上看,已经达到了湖南卫视的预期。

但从口碑来看,却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喜欢的观众被杨紫的演技和精美服化道吸引,不喜欢的观众则吐槽剧情降智、套路化严重。

说到底,这部剧的问题出在“美而无魂”。精美的外壳可以吸引观众点开,但却无法让观众留住。作为一部开年大作,观众期待的绝不仅仅是美轮美奂的画面,而是一个能打动人心的故事。

未来的古装剧制作,或许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何在套路化的题材中找到创新?如何让角色更加真实、有血有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观众越来越挑剔的口味。

《国色芳华》能否在后续剧情中找回节奏,挽回口碑,还需要看接下来它如何讲好这个大女主逆袭的故事。毕竟,所有爆款,都需要时间和诚意来打磨,而不仅仅是顶流演员和精致外壳的堆砌。

0 阅读:0
马孙良评娱乐

马孙良评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