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才子水平极高的七律,聚散如萍,相思若草,读之令人感慨万千

墨有云水心语 2025-02-23 21:30:57

时光荏苒,好友虽然多年未见,一份牵挂却如老树根深,愈发坚韧。每当夜幕降临,星辰便成了故交之间的信使,传递着无声的问候与祝福。即使山水远隔,无法欢聚,却希望在梦里看见朋友在他乡一切安好,心中也就能涌起一份暖意。

元代一位诗人漂泊江南,有一天他独自坐在春草萋萋的庭院里,凝望着苍茫的天穹,看见鸿雁掠过,听到杜鹃悲啼,一时间万千思绪如潮水般翻涌。才子笔锋轻触,墨迹晕染,深情地写下了一封跨越千里的书信,下面一起欣赏:

寄友

元 · 吴师道

聚散悠悠水上萍,相思千里梦魂惊。

门扃白日闲花落,愁入春风芳草生。

天北云遥回雁影,江南春尽老鹃声。

飘零王粲今何处?想见登楼此日情。

吴师道,元代至治年间进士,刚入仕时担任过高邮县丞等职,终以礼部郎中致仕。他学宗朱熹,诗文清丽,其诗文不追求华丽辞藻和典故堆砌,通俗易懂,有一种返璞归真之感。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人以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并悲戚自己的漂泊生涯,读来令人感怀,不愧为元代诗坛的佳篇。

“聚散悠悠水上萍”,首句比喻精妙,奠定了全诗的伤感情调。聚散不定的人生,宛如水上的浮萍,浮萍无根,随波逐流,正如诗人在仕途中经常身不由己,亲友之间也是聚散匆匆,诗人借此暗示了自己经常四处漂泊的境遇。

“相思千里梦魂惊”,次句紧承上句,转入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在交通和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遥远的距离,使得见面成为一种奢望。一个“惊”字,进一步强调思念之深,以至于梦中也会由于牵挂友人而突然惊醒。如此虚幻场景描述,将思念之情表现得更加浓烈。

颔联营造出充满愁绪的氛围,“门扃白日”描绘出庭院的寂静,门扉紧闭,白日悄然流逝。“闲花落”则增添了一份寂寞与无奈,春花自开自落,无人欣赏。

“愁入春风芳草生”一句,将抽象的愁绪与具象的芳草结合,令人感觉诗人的愁绪如同芳草一般,在心中不断蔓延,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愁苦。

“天北云遥回雁影,江南春尽老鹃声”,颈联进一步拓展了诗歌内涵。北方的天宇辽阔而又遥远,大雁南飞,是否能带来友人的书信?江南的春天即将过去,杜鹃的啼鸣声更让诗人感慨万千。

杜鹃啼声常用来表达哀怨、思念等情感,作者采用这个意象,暗表诗人内心思念的回响,在暮春的江南久久回荡。

春风起,大雁远翔,那是游子对故乡的遥望。杜鹃啼血,声声泣诉,唤起心底对往昔美好的眷恋。一时间思念之情仿佛奔涌的潮水,不断地漫上才子的心房。

结尾运用典故,东汉末年文学家王粲因战乱而漂泊异乡,他的《登楼赋》抒发了怀才不遇、思乡念友的情感。诗人以王粲自比,感慨自己飘零异乡,也不知友人身在何处。

“想见登楼此日情”,这一句从对方写起,作者想象友人也在高楼远望。这种对友人情感的推测,深化了彼此的情谊,令人如临其境。

元代才子水平极高的七律,聚散如萍,相思若草,读之令人感慨万千。全诗意象丰富、情感细腻,作者通过比喻、用典,将人生聚散、漂泊无依的感受融为一体,内涵丰富,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诗歌创作功底!

0 阅读:0
墨有云水心语

墨有云水心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