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的股票现在值多少钱——内在价值测算及交易参考

文和先生 2024-10-24 09:14:31

交易的能力

8月3日晚,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发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净利润大幅超出市场预期,达到303.5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大幅增加了现金储备,此外还大幅减持了苹果股票,减持幅度近50%,另外还持续减持美国银行。巴菲特此前曾表示,除非发生重大变化,否则苹果将是最大的投资。

巴菲特之所以厉害,其实主要不是市场认为的价值投资,也不是他发现好公司的眼光。而主要是以下两点:

长期投资的定力。因为巴菲特的伯克希尔集团是全球数一数二的保险公司,这为公司源源不断提供的充足的、无成本的保险浮存金,让巴菲特有了长期投资的底气。也就是说,他借的钱都是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才需要还的,那么他完全不用因为还款压力而进行短期操作。这种长期投资的定力,让他在好公司上获得了超级回报。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可以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超过十年。交易能力。这是巴菲特最被低估的方面。中石油的经典战例,就不说了。在其他巴菲特投资过的股票中,十次有六次,巴菲特都能够顺利出货。股价越卖越高,到了阶段高点全部清仓。我在进行股票投资时,经常会卖得太早。巴菲特这种恰到好处的交易能力,实在令人佩服。

在进行股票投资时,我们经常会模仿优秀投资者。但有时候因为崇拜,导致模仿出现错误。正确的学习方法,还是孔子说的方法,“听其言而观其行”,仔细分析优秀投资者的言论,并观察他们的实际行为。这样才能保证模仿和学习,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这个号,主要是分享上市公司投资的知识和方法。实际上,大部分长期基本面因素都不是什么很难理解的东西,甚至因为我通俗的写作风格,让这些关键因素显得很平庸。你会不知道茅台的品牌价值吗?你不清楚长江电力的独占优势吗?你看不到三桶油、中移动的垄断经营吗?这些具有投资价值的好公司,你都可以发现。但难的地方在于,耐心等待低估值然后长期持有,最后出货时可以越卖越高。虽然我可以提供内在价值测算和交易参考,但真正能够落实到行动中的投资者,又能有几人呢?

大部分朋友可能因为不信,所以不会采纳我的意见;一小部分人是因为个性原因,即使相信也做不到。如果让鲁迅先生分析一下原因,他肯定说国内的散户有投机炒作的劣根性,所以才会亏钱。但我更倾向于认为人性是相同的,主要原因还是环境。

由此,我利用这个号坚持免费分享投资知识,就是希望能创造一种新的环境,通过长期、低估、分散的投资风格,让更多的人在股票上可以光明正大地赚到钱。

中芯国际的内在价值

之前的两篇文章《中芯国际——科技股投资应该赶晚不赶早》和《中芯国际的产品真的不愁卖吗——成长空间分析》分别分析了中芯国际的核心竞争力和未来成长空间,剩下的内在价值测算就简单了。

中芯国际作为国内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未来会展示出强者恒强的竞争力。如果未来能够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把盈利能力做起来,是可以给到15倍的基础市盈率。受制于技术水平和需求萎缩,中芯国际的成长空间并不乐观。所以,在进行内在价值测算时,假设增长率为零。不考虑成长的话,就没必要计算未来的估值了。由于中芯国际的业绩波动较大,这里取过去七年的平均净利润52亿,作为合理净利润水平。那么中芯国际的合理市值=52×15=780亿。折合每股股价为10元,相当于当前股价的二折。即使中芯国际可以实现技术突破,考虑到全球第一的晶圆代工企业台积电的估值为30倍,那么中芯国际的股价还可以提高一倍到达20元,约为当前股价的四折。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中芯国际当前的股价是高估的。有人说中芯国际的成长性会更好,所以应该给更高的估值。但实际上,这一点并不成立。

交易参考

当前中芯国际的市盈率约为80倍,上市时的估值比这还高,约为100倍。另外,中芯国际还有港股,港股的股价约为A股市场的三折。按道理来说,同样一家公司,不管在哪个市场上市,价值应该都是一样的。之所以股价表现不同,所有的原因都在于交易者。类似于拍卖市场,同样一件古董,不同的竞拍者会给出不同的价位。A股的交易者似乎更愿意给高价格。

显然,真正的内在价值只有一个,而竞拍者当中也只有一个人是对的。相对来说,历史更悠久、机构数量更多、国际玩家更多的港股市场,正确的概率会更高一些。如果让我下注赌输赢,我会押注港股。所以,我认为港股的定价更接近内在价值。

显然,我现在不会买入中芯国际,特别是在AH价差这么大的情况下。逻辑上,即使买入,也应该买港股,而不是A股。而且作为投资者,又不经常交易,A股的流动性对我意义不大。红利税是个问题,不过影响有限,一是中芯国际分红较少,另外投资者的回报80%还是来自于价差。

结论:中芯国际可以持续跟踪,现在还不是好的买入时机。一方面,它还没有展示出强大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估值太高,完全不具有性价比。

文章首发于2024年08月05日,同名号。

0 阅读:8
文和先生

文和先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