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5万亿!刘扶民谈体育产业特色发展之路

体育大昇意 2025-01-10 16:43:24

2025年1月7日,第十一届体育大生意年度大会暨颁奖仪式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举行。大会由体育大生意主办,由北京市体育产业协会担任指导单位,中国联通、蒙牛集团、vivo、百岁山、青岛啤酒、竞彩猫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给予大会大力支持。

体育总局经济司原司长刘扶民发表了题为《十年高速增长,中国体育产业走出特色发展之路》的主旨演讲,复盘中国体育产业2014-2024年的“十年生聚”,站在2025年新起点,展望下一阶段聚势向前的三个焦点方向,一是融合发展之势,二是科技创新之势,三是大赛振兴之势。

此外,未来体育市场参与者需留意管理趋势,政策鼓励将更多以简政放权、政策引领等方式呈现,引导市场形成更强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国体育产业的未来在于当代行业人的努力,期待业界同仁共创体育产业新篇章。

中国体育产业十年成绩单

2014年10月20日,《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重磅面世,中国体育产业开始从风口中起飞。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各项跟进政策的推动下、在体育行业同仁的坚毅奋斗下、中国体育产业交出精彩的十年发展成绩单。

第一,体育产业总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数据,2014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13574亿元,增加值为4041亿元,占当年GDP的0.64%。而根据2025新年前夕公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到36741亿元,增加值为14915亿元,占GDP比重1.15%。中国体育产业的规模发展有目共睹。

第二,体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最新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体育服务业总规模为21046亿元,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比重为57.3%,比上年提高3.4%; 体育服务业增加值为10849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2.7%,比上年提高2.1%。 其中,最体现体育核心价值的“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比例已逼近10%(分别为2.0%和7.5%),2014年时该数据仅为2%左右。上述数据反映出体育产业结构多方面优化的积极态势。

第三,体育消费积极性不断提高。根据清华五道口体育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城市体育消费报告》,到2022年时,我国体育消费规模已达到约1.5万亿。更多不同来源的数据印证着国内体育消费市场的扩张。例如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的规模为5429亿元,同比增长8.56%,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群众对体育运动装备产品的需求。又如杭州亚运会票务收入超过6.1亿元、2024中国网球公开赛总票房超过8000万元,均创下各自领域的纪录,体现出群众巨大的观赛消费热情。众所周知,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体育消费的高歌猛进突显体育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持续加深。

第四,政策、法律等多种手段促进,体育营商环境不断改善。“46号文”发布后,从国家到地方发布一系列政策跟随响应。尤其是在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方面,一系列规划、政策、标准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马拉松赛事取消审批后国内跑步市场的快速增长。另外,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首次加入“体育产业”专章,从法律层面表达出对体育产业的重视程度,为未来体育产业发展实践中可能出现利益纠葛、权利冲突、法律界线不明细、法律适用不明确等问题,以前置式搭建法律框架的形式做好先行应对。政策与法律双管齐下,意味着体育产业的相关市场经营者受到更充分的鼓励、得到更有效的保护,有助于提升市场活力、拉动体育经营积极性,也有利于体育市场正向发展氛围的营造。

第五,体育创造的社会效益不断释放。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扩大体育消费品供应、增加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的热情,体育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这十年来,我们看到随着中国运动健儿在国际大赛屡创佳绩,人民群众倍添民族自豪感;我们看到体育通过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入互动,优质体育项目铺遍华夏大地,助力区域协调发展;我们看到各层级、各领域体育公益活动不断推进,将体育所创造的融融暖意送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当然,发展绝非坦途,这十年里体育行业遭遇过一系列的挑战。我们必须客观承认当下体育产业、事业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包括在全面深化体育改革的过程中,仍需进一步统筹、多管齐下、大力推进;在对外体育交流中,中国体育仍需努力扩大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地区发展、项目发展、产业门类发展仍存在多种不平衡现象……各项制约性因素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组织等各方未来凝聚共识,合力应对。

中国体育未来三大趋势

今年大会主题“聚势向未来”,在此我也结合过去一年的行业动态变化、信息更新进一步探讨下一阶段聚势向前的焦点方向。

第一道“势”,是融合发展之势。202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重点任务,其中强调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的构建、文体旅游业发展的促进,还专门提及积极发展冰雪经济。所以下一阶段,如何搭建与体育相关的跨界消费场景值得深思。“体育+旅游”“体育+数字”“体育+音乐”“体育+影视”“体育+消费节”“体育+社区活动”……。关于体育的异业合作、融合发展的探索,应该有更多的实践、更开阔的思路。像目前发展趋势迅猛的冰雪产业、户外产业,其内涵绝不仅限于某种具体体育运动的项目实践,而是集结玩、乐、吃、住、行、购等多种业态的消费场景。怎样去丰富其内容构成、为消费者提供更强的体验刺激,就成为相关行业发展的破局方向。

第二道“势”,是科技创新之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也是我们谈论体育产业改革时最重视的催化剂之一。近年来,有关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领域科技成果对体育行业的影响,已有非常多的讨论和实践。不少项目或成果已经深入融入大众日常的体育实践体验,例如运动数据检测、运动用品领域的直播带货。也有更多的“黑科技”成果应用在B端,例如大型赛事的管理工具、体育制造行业的生产工具。数字经济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它肯定仍将是今后体育行业在科技创新领域所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我建议对低空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概念也多加关注。低空经济是经济“新的增长引擎”,其与体育的交集不仅仅在于无人机运动等具体项目,还包括体育赛事、体育活动场景管理的辅助。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则可能对体育场地建设、体育用品制造的效益提升注入新助力。

第三道“势”,是大赛振兴之势。过去十年,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武汉军运会、篮球世界杯等国内举办的大型体育盛事,为国内体育产业生态带来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进化和优化。大型赛事不仅仅是一个体育竞赛场景,更是全面覆盖政治、经济、交通、教育、人才等领域的一个地区的综合管治能力大练兵,具有多样化的经济刺激作用。可以判断,未来各地方还会着力引入大型赛事,挖掘盛事经济。在这背景下,大赛带来的商机不仅仅在于赛事周期中具体项目的效益,更在于大赛所掀动的管治生态变化背后创造的业务新可能。正如2025年初和年底,我国分别要举行哈尔滨亚冬会和第十五届全运会两大综合体育盛事,社会各界分别看好其对东北冰雪旅游和粤港澳大湾区互融互通的积极影响。作为狭义的体育行业从业者,我们可以预期大赛推动的体育产业新发展;作为广义的体育商业活动参与者,我们更可深入探索大赛经济衍生出的复合业务新赛道。

最后,我简单提一个未来体育市场参与者要留意的管理趋势。在这十年中国体育产业高歌猛进的过程中,政策面给予的实质性鼓励力度很大,包括税收优惠、专项补贴、优惠贷款等财政金融层面的支持。而今后,在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下,政策鼓励会更多地以简政放权、政策引领、搭好舞台的方式来呈现,引导市场形成更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期待各位业界同仁在此过程中激发奇思妙想、践行求真实干,共创我国体育产业新篇章。

2025年是“46号文”提出中国体育产业实现5万亿总规模的目标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很高兴今天与大家一起站在2025年的起点,抖擞精神再出发。中国体育产业未来更恢弘的江山胜景,我们一起擘画。

0 阅读:3
体育大昇意

体育大昇意

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及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