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5年3月18日普京与特朗普通话的相关信息,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俄罗斯存在“背刺”中国的行为或意图。相反,俄方在通话前后多次强调对中俄关系的重视,并明确表示不会损害两国互信。以下是具体分析:
1. 俄方对中俄关系的官方表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通话前(3月17日)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不管任何时候,俄罗斯永远不会背叛中国。”俄方还多次强调,中俄友好关系处于“历史上最高水平”,两国都高度重视这种战略协作关系。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通话后也提到,普京计划向中方通报美俄会谈的详细情况,显示俄方在关键问题上对中国的透明度。2. 通话内容未涉及对华不利议题根据通话细节,普京与特朗普主要讨论了俄乌冲突停火、战俘交换、黑海安全等议题,以及美俄关系正常化的可能性。俄媒特别指出,通话未涉及“重构全球秩序”或“新雅尔塔体系”等可能划分势力范围的内容,这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外界对美俄联手挤压中国战略空间的担忧。俄方还强调,任何乌克兰问题的解决方案必须“消除危机的根本原因”,包括俄罗斯的安全利益,而中方一贯主张尊重各国安全关切,两者立场存在一定契合。
3. 俄方的战略选择与对华依赖俄方在与特朗普的谈判中,仅同意暂停对乌克兰能源基础设施的攻击(30天),并未全盘接受美方提出的停火条件。这表明俄方在关键利益上仍保持强硬,且未因美俄对话而牺牲与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协调立场。俄媒分析称,俄方深知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中立立场具有长期战略价值,而特朗普政府虽试图推动俄乌和谈,但缺乏实质性让步(如解除对俄制裁),因此俄方更倾向于维持与中国的合作。
4. 地缘政治博弈中的俄美关系局限性尽管美俄关系有所缓和,但双方在核心矛盾(如北约东扩、制裁问题)上仍未突破。俄方对特朗普的“让步”更多是战术性调整(如暂停部分军事行动),而非战略性转向。
普京在通话中明确表示,任何协议必须“考虑俄罗斯的合法权益”,这与中方主张的“尊重各国主权与安全关切”原则一致,进一步表明中俄在关键议题上的立场协调。结论综合来看,俄罗斯在美俄通话中并未表现出损害中国利益的迹象,反而通过外交表态和行动强化了对中俄关系的承诺。俄方当前的外交策略更倾向于平衡美俄对话与中俄协作,而非“选边站”。不过,需持续关注美俄后续互动(如可能的沙特会晤)对国际格局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