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鸟生商 郑有管城】系列报道
古韵新风,一座老城的超级IP之路
核心提示
《尚书》云:汤既黜夏命,复归于亳。《史记》载“汤始居亳,从先王居”。经考证,“亳”都正是中国第二个朝代商的开国之都,位于当今郑州中心城区管城。
几十年来,伴随着商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商都”成为郑州这座城市最醒目的文化标识,也是郑州丰厚文化底蕴最具典型性的代表。
当前,郑州市加快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打响“天地之中 华夏之源 功夫郑州”城市文旅品牌,树立郑州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整体形象。时值年终岁尾、辞旧迎新之际,为进一步凸显郑州本地文化特色,重点打造“商文化”品牌,本报推出“玄鸟生商 郑有管城”系列报道,深入挖掘管城历史文化资源、展现当代管城焕新登场新面貌。
商从何处,潮涌商都。她从遥远的商朝走来,跨越3600年的时光,将浓浓的商都古风氤氲进了这座城市的每一寸肌理;
她向历史的深处走去,千年古都焕新归来仍是少年,时尚现代的气息呼之欲出。
资料图 马健 摄
管城区,因春秋时期管国都城所在地而得名,是郑州市五个中心城区之一,也是郑州商代遗址主要所在地。近年来,管城区全力推动老城复兴古都新生,高起点高质量推进商代王城遗址核心板块项目建设,还遗址以尊严,展古都之英姿,树起了大遗址保护新的典范,让古城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树立大遗址保护新的典范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边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一派热闹非凡的烟火气息;而一旁的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里却闹中有静、分外清幽,四季悄悄地转换,花草变换着容颜,市民寻古休闲的热情却是一如既往。
“商都管城,郑州之根”。郑州商代都城遗址是商汤王之“亳都”所在,是商朝定都之地、王朝典制开创之地、青铜时代成熟之地、中华汉字寻根之地。
作为商王朝的开国之都,郑州商代都城遗址是中华早期文明探源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其文化内涵代表了早商文明的发展高度,在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资料图 马健 摄
据介绍,郑州商城所在区域,是郑州文化遗产最集中、分布年代最广泛、内涵最丰富的区域。2010年,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首批2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之一。近年来,郑州大力推进“郑州商都生态保遗”战略,全力推进大遗址系统保护展示和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先后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展示工程,并对修复后的城垣遗址沿城南路进行绿化,城墙周边面貌得到大幅改善。2022年12月,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正式进入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的序列。今年6月,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揭牌。
“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将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生态建设、人民群众社会文化活动空间、城市建设发展相结合,实现了文物保护与民生改善、环境提升与城市发展完美融合,树立起大遗址保护新的典范。”郑州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历史文化所所长刘涛表示,如今,这座以商代都城遗址保护展示为核心,集文化体验、教育休闲为一体的“园中城·城中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现了城垣遗址保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和谐交融,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了起来。
重塑历史脉络古遗址焕新颜
如今的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风景怡人,人们可以“一园纵览三千年”。很难想象,在十年前,这附近还坑坑洼洼,荒草丛生。古遗址焕新颜,离不开管城区只争朝夕的干劲和久久为功的韧劲。
长期以来,郑州商城所在区域是郑州市中心城区最集中的棚户区,房屋年代久远,基础设施配套不全,环境卫生脏乱差,周边产业零星微弱,城区面貌亟待改善。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环境提升和美好生活,成为党委政府的时代命题和答卷。
资料图 马健 摄
秉承着“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理念,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郑州商代遗址的发现、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管城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文物部门努力做好“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逐渐找出了一条遗址保护、展示利用与民生改善、城市发展相融合的道路。
资料图 马健 摄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片区从尊重科学、敬畏历史、注重文脉出发,以国际化视野和前瞻性理念,推动古都新生。”郑州商代都城遗址项目办公室负责人宋帅介绍说,当前,管城区正在高起点高质量推进商代都城遗址3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全域开发、全景建设,围绕“一带、一园、六大核心街区、六大协同风貌区”,倾力打造世界级大遗址保护典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和国家中心城市高品位文化主地标、城市会客厅,努力实现“文化+、旅游+、商业+、城市+”的产业业态和文化形态。
资料图 马健 摄
如今,奋力书写的答卷正在铺展——顺城街·代书胡同片区、平等街·平等街片区、管城街·衙署片区三个协同风貌区开街亮相,吸引着无数市民前去打卡;精心打造的塔湾古街、亳都古巷、阜民里等一批特色主题街区,构建“漫游深体验”全域旅游新场景。
未来,蓝图规划等待着变成现实——今年2月22日,管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明确管城区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起步区和承载区上,率先突破,做示范,走前列,坚定扛起使命担当,加速推进商都遗址保护,重塑历史脉络,打造古城新韵,开发引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行走管城读懂“古韵新风”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作为郑州市中心城区和老城区,管城回族区积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辖区文物资源200余处,4处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集中呈现郑州厚重文化、传承历史文脉的“城市之根、魅力之心”。
如何保护、传承、展示好这些珍贵的文物遗产?这是管城区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管城区委书记张艳敏介绍,多年来,管城区挖掘文化元素,加强老城保护,留住老城的记忆,保护老城的肌底,助推古都新生、老城复兴,让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速实现老城蝶变和复兴,积极导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点燃经济新引擎,持续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蓄势增能;
资料图 马健 摄
把商代都城遗址、金岱科创城、郑州南站枢纽新城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主战场、主平台,大板块高标准推进,今年谋划实施总投资约400亿元的项目113个,全力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重地、“管城经开智慧岛”和站城融合示范区;
聚焦文化创意产业,文旅消费持续繁荣,实施国际商都文化体验博览游径、休闲市井烟火游径,植入新经济、新业态、新场景,打造北庆里1926、阜民里城南印象等特色主题街区,策划“平等街上元奇妙游”“商都文化节”等文旅主题系列活动,商都文旅IP实力出圈……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行走管城,品味古韵新风。
曾经,郑州商城以惊世的考古发现,为郑州入列中国“八大古都”提供了核心支撑;
如今,管城如同一部鲜活的教科书,保留着这个城市由古及今一路走来的历史足迹;
未来,我们相信,焕新后的管城,潮涌商都,气势澎湃,将以古老与现代交融的崭新面貌,永续精彩华章!
本报记者 秦华 王思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