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的年轻人山顶筑起民宿梦

公信力量 2020-06-27 08:14:19

远山如黛,风轻云淡,阳光温柔。

如果不是家门口开了民宿,28岁的杨开格此时正“漂”在异乡的流水线上讨生活。“所有喂养我们身体的地方,总难滋养我们的精神”,这话要是搁以前,杨开格感触老深了,但是如今,他的“诗和远方”就在家门口,他找到二者平衡点的代价仅仅是“步行5分钟”。

“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郑州西约250公里,栾川县拨云岭村,就是杨开格的老家,属伏牛山深山区。104户人家的拨云岭村,于2019年曾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这个村,像杨开格一样的年轻人,还不止他一人。

回乡开农家乐失败,家门口民宿学经验

杨开格是拨云岭村的原住民,他家曾是贫困户,家里种植的核桃因品种一般,一年的收成只有两三千元,加上政府每月几百元的低保补助,一家四口生活十分拮据。看着年过花甲的父母,杨开格决定外出打工赚钱来改善家中生活。

杨开格去了天津。但天津人才济济,没有大学文凭的开格只能遥望着高档写字楼,而去工厂流水线做了一线工人,这样才算在这座陌生的城市留了下来。

工厂的生活很枯燥,流水线、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消磨着人的意志,每月三千多元的微薄薪资贴补家中后,便没有钱能让他走出工厂体会天津城的美好。身边同事来来走走,真心朋友没几个。

偶尔闲逛时看到繁华城市的霓虹灯下,朋友相聚、家人相伴的幸福场景,开格心里羡慕不已。空虚寂寞的开格萌生出一个想法,要在家乡创业发展,回到父母身边去。

2018年秋,开格的农家乐建成了,随之而来的是不少的经营问题。周边环境不好,夏天蚊虫很多,冬天山中寒冷,若再碰到暴雨大雪等恶劣天气,唯一一条上下山的道路便通行艰难,周边也没有成熟的景区可以带来客流。再加上自家房屋破陋,居住条件达不到游客需求,一年下来接待的客人寥寥无几。原本不富裕的家庭负担甚至更重了。

就在一切陷入困境的时候,山顶的慢居十三月民宿老板孟书军和马利得知开格的困境后,主动提出让他到店中工作,积累民宿经营的经验。

就这样,杨开格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不断提升技能,从修花园到修设备,成了后勤全能型人才,性格也慢慢开朗起来。在学明白民宿经营的门道后,杨开格说将来有机会还要把自己的农家乐开起来,圆自己的创业梦。

父母不舍“小棉袄”,家门口就业解烦恼

与开格追寻创业梦不同,95后的乔晓鸽是一个想要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大山女孩儿。

2017年从洛阳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幼教专业毕业后,晓鸽去郑州开始了两年的幼教生涯。在幼儿园每天看到孩子如花笑靥固然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一个月2000多元的微薄薪资在慢慢消磨她的热情。2000元对于一些人来说不过是两件漂亮的衣服,一套不错的化妆品,可对于晓鸽来说,却是自己全部的花销。

商场里的裙子看了又看还是放下了,喜欢的口红一支300块,相当于一个月的早饭钱……落寞委屈的晓鸽便想学习一技之长,改变生活,于是转行去美容院学习美容技能。可是半年下来,技能没学到多少,倒是被同事间为争业绩搞出来的“勾心斗角”搞得烦心不已。

因为思念双亲,晓鸽去年底早早回家陪伴父母。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断了晓鸽南下打工的路。大女儿远嫁,小儿子在外读书,晓鸽爸妈再也不忍心让自己的“小棉袄”在外漂泊了。

恰逢慢居招聘,通过阿姨的介绍,晓鸽来到民宿做起了前台服务。“这儿工作环境好,工资比郑州的高,更重要的是离家近,十分钟就可以到家陪伴父母,真的是一举两得。”晓鸽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此外,老板孟书军和马利定期对她进行技能培训,晓鸽除了工作能力提高了,待人处事也进步了。

“将来有条件自己开一个小店,也知道该怎样打理了,我还年轻,在未来各种机会来临之前,我要做好准备。”晓鸽对未来充满希望。

远嫁女回山中,焕发事业第二春

目前在餐厅服务的娜娜是慢居的“元老级”员工。

娜娜

年近三十的娜娜是村里远嫁的姑娘,2014年嫁到偃师后一直在家相夫教子,靠着做小手工贴补家用,日子倒也过得去。

但安稳的生活被父亲的一场病情打破,年迈的母亲既要打理家中的核桃树,又要照顾术后卧床的父亲,实在力不从心。而父亲因心脏手术欠下的数十万的外债,仅仅靠家里卖核桃的几千元的收入实在难以偿还。

照顾父母、上班还债,成了压在娜娜肩上的重任。而离家距离不超过200米的慢居便成了娜娜工作最好的选择。

孟书军和马利得知娜娜家中情况,便给了她一万元缓解家中窘境,又把她安排在店内做服务员。

由于从小在村里长大,很少接触到大量的陌生人,娜娜面对顾客十分内向,不知道要做什么,很难适应,甚至想打退堂鼓。但是孟书军和马利没有因此放弃她,而是想尽办法帮助她,先是让她到后厨帮厨刷碗,慢慢适应,后来又专门请来培训人员进行集训。

娜娜的服务能力提高了,成了餐厅负责人,同时也成了一个爱笑的姑娘。就这样,一个家庭主妇在慢居迎来了事业上的春天。

年入百万IT精英,大山里筑起“小江南”

帮助杨开格、晓鸽、娜娜的平台是一家叫慢居十三月的民宿。像他们三人一样,创建这所民宿的80后孟书军和马利,也在逐梦前行。

两人原本是郑州年入百万的IT公司老板,2016年一个冬天的雪夜,二人小聚痛饮,酒后谈起梦想,在山上建高端民宿的想法一拍即合。此后一年,两人住遍了全国大大小小的民宿上百家。

回河南后,豫西层峦耸翠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着他们,而栾川潭头镇的拨云岭村,未经开发的绮丽景观更是让两人坚定了把慢居建在这里的想法。

孟书军(右)和马利

其实当初拨云岭的基础设施并不好,上下山都是土路,下雨下雪泥泞不堪,车子根本上不去,村民吃水用电都难。此外年轻人外出务工者居多,村里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是典型的空心村。但是两人没有退缩,决心要靠慢居带动村里的旅游业。

开民宿听起来美好,但其过程之艰辛外人体会不到。俩人卖掉房子,把数百万的身家扔在了这里。

路不好走,车上不来,他们就用小推车一车一车运沙石;他们不懂设计,曾花了80万更换设计,几个月的心血眼睁睁地看着一下下敲掉;后期维护一年一百万的花销,他们深感压力巨大。就像为一棵树苗浇水施肥,几百个日夜守着它精心打理,当这民宿落成,就如花开时刻,孟书军和马利觉得一切都值了。

慢居建成后,他们没有只顾着自己的营生,而是号召年轻人回村,在家门口解决就业问题;他们帮村民收山货,打开销路,增加村民收入;逢年过节他们给贫困户家中送粮油,替在外未归的孩子照顾他们家中年迈的父母……

现在慢居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一个生意,而且把文旅助力乡村振兴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

“未来我们要在河南把民宿文化推广起来,号召更多像我们一样有着民宿梦的‘孟马组合’在河南的大小村落追梦。我们相信,将来一定会有更的‘慢居’在河南的山野中开花!”

6月19日,拨云岭细雨蒙蒙,山风送爽,游客在慢居房前的草坪上玩耍游戏

0 阅读:2
公信力量

公信力量

做有价值的信息,增强社会公信力,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