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后,他的心里就一直在思考一件大事,就是如何收复香港主权的问题。
1949年时,中国已具备解放香港的实力,然而为保留一个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香港被允许维持当时的现状。同时中国郑重声明,不承认英帝国通过强权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并表示会在合适的时机通过谈判来解决香港问题。
很快,这个“合适的时机”就到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明确指出,新时期的三大任务之一是“实现祖国统一”。英国政府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号,特意派遣香港总督访华,试图探寻中共中央对于香港问题的真实态度和意图。
那时,英国人仍心存不切实际的幻想,妄图延长1898年与清政府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从而继续“租借”新界,且认为香港其他地区不在谈判范围之内,理由是那些地方是“永久割让”的。但邓小平代表中国明确表明态度,1997年中国将收回包括香港、九龙、新界在内的整个香港地区。
1982年,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英国前首相希斯时表示,如果有可能,中国愿意与英国政府正式接触,通过谈判来解决香港问题,并且强调现在已经到了考虑解决香港问题的时候了。
后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她提出英国可以继续治理香港,而香港主权归属中国的方案,但邓小平坚决不接受这一主张。邓小平明确表示,在香港主权问题上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1997年中国必须收回香港。
撒切尔夫人访华离开后,中英两国迅速围绕香港问题展开了秘密磋商。然而,双方在诸多关键问题上分歧巨大,谈判持续到1983年年初,仍未达成任何共识。
无奈之下,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向英方下达了“最后通牒”,指出中国将在不迟于1984年9月以前,单方面宣布收回香港的决策以及对香港的相关政策。邓小平表明强硬态度后,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进展顺利了许多。在主权问题上,邓小平和党中央立场坚定,绝不退让。
1989年1月,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指示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刘华清召集会议,专门研究香港驻军方面的问题。经过多次深入讨论和研究,军委最终制定出计划:1992年制定出相关方案,1993年开始组建部队并开展训练,1994年至1996年完成组建和训练工作,1997年正式进驻香港。
1992年10月,刘华清带着拟定好的《解放军接防香港方案》前往邓小平的办公室,征求他的意见。邓小平仔细审阅了整个方案后,只批复了“软了”两个字。
随后,邓小平语重心长地对刘华清说,第一,军队的香港接收方案不能只有和平接收方案,没有武力接收方案是不行的;第二,1997年7月1日,香港必须收回,如果英方找借口拖延,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解放军就开进香港,坚决解决问题。
邓小平的这番话让刘华清深受启发,意识到必须做好和平与武力两手准备。
邓小平对妻子卓琳说过,自己最大的愿望是活到1997年,因为那一年香港将回归祖国,他还希望能去香港看一看。但遗憾的是,邓小平同志最终未能等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因帕金森引发的并发症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在邓小平逝世131天后,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1840年,英国凭借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中国国门,中国屈辱地进入近代,香港的割让成为几代中国人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156年后,中国以自信昂扬的姿态,从不再傲慢的英国人手中收回了香港主权,这一历史时刻将永远被中国铭记。
对牛弹琴
毛主席高瞻远瞩雄才大略!
用户58xxx92
邓公千古伟人,发家致富的人民永远怀念您!
用户10xxx25
邓公伟大
用户10xxx00
邓公伟大
大道至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霍震
邓公英明,干的漂亮!国土问题不允许谈判,更不能割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