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毛阿敏唱了一首童谣,将中国绝密军事基地暴露给了全世界

掘密探索家 2024-10-18 12:44:00

文/掘密探索家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原来大家从小就是情报员!

“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这首家喻户晓的童谣在大人和小孩儿的口中传唱。

时至今日,我们才懂得其中的特殊含义,这首传遍大街小巷的歌谣竟然与我国军事要闻有所联系!那么这首人尽皆知的歌谣,唱的到底是什么内容?

童谣中的秘密

相信大家在小的时候都玩过一个游戏,叫做跳皮筋,在跳皮筋的时候嘴里不约而同都会唱着一首耳熟能详的童谣“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

不过看似朴实无华又朗朗上口的歌谣,却隐藏着一个大国军事的秘密,它唱的就是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因为它的外形很圆,像皮球一样,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邱小姐“,而歌谣中的 ”小皮球“指的就是它,而歌谣里的架脚踢指的就是新疆试验场里的一座高塔。

那为什么是“马兰”开花而不是“罗布泊”开花呢?

那是由于新疆罗布泊荒漠这里十分干旱,几乎寸草不生,因此罗布泊荒漠还有一个十分恐怖的名字,叫做“死亡之海”。

可即便如此,在这片寂静的“死海”里,却有一种名叫“马兰”的花在这里顽强生长着,因此便将这里称为有了“马兰基地”,所以童谣中的“马兰”指的就是“马兰基地”。

而马兰基地就是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核试验所基地,歌谣中的“二十一”说的就是指的这里,“马兰开花”指的就是原子弹爆炸。

早在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就爆炸成功了,而毛阿敏在1992年的八一晚会上演唱了《马兰谣》。

“有一种花儿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它请西出阳关......”毛阿敏这首《马兰谣》让马兰这个令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地名响彻中国。

“马兰人”的名字依然闪耀

“一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作西行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深情驻成边关恋”这是《马兰谣》里的一句歌词,它将扎根大漠的科研工作者那披星戴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情怀体现德淋漓尽致。

1964距离今年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十年了,但是有些人的名字依然闪耀,他们就是一个个鞠躬尽瘁,为了国家事业不断奉献自己的“马兰人”。

今年是他诞辰的一百周年,让我们一回顾和怀念既是“马兰人”又是“两弹元勋”的邓稼先,他对于中国核事业可谓是鞠躬尽瘁。

一百年前的6月25日,邓稼先出生了,邓稼先的亲人,给他取名叫做邓稼先,并赋予了美好的祝愿。

邓稼先名字的含义是:根种和扎根于中华大地,并造福民众,而邓稼先也确实实现了亲人对他的美好期望。

在邓稼先23岁时,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了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的一名学生,随后,在1946年,邓稼先成为了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助教。

邓稼先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争光,于是他考上了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生,并于1948年10月,赶往美国普渡大学求学,不断充实自己。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邓稼先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他在美国普渡大学完成了学习任务,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就立马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回国两年之后,才刚刚28岁的邓稼先就晋升了,一年以后,他就和恋爱多年的女朋友许鹿希结婚了。

本以为邓稼先和许鹿希会一直在幸福里遨游,可是让人惋惜的是小夫妻甜蜜恩爱的生活还是被打破了。

时间来到1958年,当时身为主管原子能工业的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了邓稼先,并和他说了一句话“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

随后邓稼先便明白了其中的含义,接到这个任务的邓稼先对亲密无间的妻子也是滴水不漏,不论是任务内容还是任务地点,甚至是通信箱的编号都无可奉告。

对于邓稼先的回答,爱人许鹿希也明白了邓稼先这次秘密任务的重要性,也没有过多的追问,而是在邓稼先的背后默默支持着他,为他照顾好小家。

邓稼先新的工作是核武器研究所理论部,因此邓稼先的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努力研究出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

当时的中国在这个领域可谓是一穷二白,没有任何依据和指导,所以,先建立起原子弹研究的理论体系是实现原子弹爆炸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最初,中国依靠着苏联,但是当我们科研人员有问题像苏联专家请教时,苏联专家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漫不经心,随口一说的数值经过验证都是错误的。

终于,在1959年6月,中苏之间的矛盾摆到了台面上,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并且撤走了233名核工业系统的苏联专家。

即使面对这样的困境,邓稼先带领众多研究人员也没有放弃,努力克服困难,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1962年9月,随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的形成,由理论转向了实战。

在邓稼先39岁的时候,邓稼先带领着科研人员,直接来到了青海的一个地点——随后,他们所去的位置就在地图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那些杳无信讯的日子里,邓稼先和同事们一起克服重重困难,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他们都坚持了下去,披星戴月、夜以继日的努力着。

他们把“发奋图强”改成了“发愤图强”,以此来不断激发鼓舞自己。

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邓稼先及各位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之下,1964年10月16日下午15点整。

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也就是马兰基地,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巨响,伴随着强烈的光亮,一大团蘑菇云直冲云霄,引入人们的眼帘。

随着蘑菇云的出现,看着自己夜以继日努力没有白费,现场人员声泪俱下地喊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中国原子弹从无到有,仅仅花费了5年的时间,可是还没来得及享受者成功的喜悦,邓稼先就立马投入到了氢弹的研究中。

终于,在1967年6月17日,在邓稼先的带领下,中国第一枚氢弹核爆炸也成功了!

然而在1979年的一次核实验中,邓稼先非常不幸遭受到了核辐射,因为核辐射具有对人类身体有害的放射性物质,后来邓稼先被确诊为直肠癌。

在1986年7月29日,为祖国核事业忙绿了一生的邓稼先在北京逝世,从此长眠,邓稼先对中国和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因此被誉为“两弹元勋”。

在生命快进入尾声的时候,他看着天安门问到:“30年后,人们会记得我们吗?”何止30年,60年100年,邓稼先值得被我们永远铭记,他的名字永远闪耀。

“马兰精神”不断传承

马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随着毛阿敏的《马兰谣》在世人嘴里传唱,马兰这个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地方开始被人们熟知。

2023年北京晚报发布了一则新闻:由汪成农、于建华、彭继超三名作者共同创作的书籍《我是马兰人》也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我是马兰人》,致敬马兰魂。

《我是马兰人》的三位作者都和马兰十分有缘分,汪成农曾经担任过马兰基地研究所政治部主任、大校军衔,于建华曾经是军事新闻的记者,彭继超曾经也在马兰基地工作30年。

汪成农说,宣传马兰精神,宣传马兰人,一直是他的愿望,但是没有机会宣传,这次凭借这本书的出版,他终于了无遗憾。

曾经在马兰基地为了祖国事业努力拼搏的人,他们不仅创造了东方巨响的伟业,更创造了“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

马兰精神在时代的洪流中不会被抹去,铭记和传承马兰精神的人只会越来越多。根据新华网2023年 8月30日发布的一则新闻我们可以了解到。

为了更好地发扬先辈的优良光荣传统,激发党员干部的爱国情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新疆和硕县组织开展了“传承马兰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党日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他们学习了“马兰”名字的由来、感受先辈工作和生活过的印记,涌动着对“马兰人”以及“马兰基地”的崇高敬意。

通过这次活动,参会党员纷纷表示,会坚决把“两弹一星”精神和“马兰精神”传承好,发扬好,为努力推进现代化和硕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马兰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在心。

参考资料:

共青团中央——人尽皆知的童谣,竟藏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秘密?网友:原来我们小时候都是情报员 2023-10-16

新华网——新疆和硕县机关工委组织开展“传承马兰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党日活动

2023-08-30

北京晚报——“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我是马兰人》致敬马兰魂 2023-3-31

0 阅读:25

掘密探索家

简介:关注我,一起探索更多神秘与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