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若想子女变成“人上人”,父亲需要克制三种行为

布衣粗食 2025-01-21 14:17:08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父亲恨不得自己撑起一片天,让子女一辈子都无忧无虑。

批判主义作家果戈里却说:“理智是最高的才能,但是如果不克制感情,它就不可能获胜。”

爱有尺度,一旦变成溺爱,就是过犹不及。

子女的人生路,到底需要自己去走,父亲无法取代。

因而,若想子女变成“人上人”,父亲需要克制以下几种行为。

01

子女读书时,父亲无需“强加理想”。

在电视剧《少年派》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少年,决定仗剑走天涯,拿上剑,骑上马,一意孤行。

忽然旁边冒出一个人,抱着少年,说:“我和你一起分享这段旅程。”

少年见有人保护自己,就丢掉了剑,把马也放走了,一路上有说有笑。

过了一阵子,那个冒出来的人,另有其他工作,不得不离开。而少年发现,此刻的自己,没有了剑,也没有了马,那个仗剑走天涯的梦,搁浅了。

原来,人生最惨的,不是莫名其妙地选择一段岁月,而是有人惊艳过你的岁月,然后把你抛弃。

那个忽然冒出来的人,就是父亲。他怕少年独自走,还不走寻常路线,太可怕了。于是,他想尽办法去阻扰,或者去保护,引导。但是他真的需要工作,也会慢慢变老,于是又不得不离开。

少年的路,因为被保护,因此少了警惕,失去了自我保护的能力,越发走不通。

更可怕的是,少年要学什么,发展什么爱好,都被父亲安排妥帖了。少年要上什么大学,也被父亲左右了。

少年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被遏制了。因此怎么也走不远。

就像那个“伤仲永”的故事。父亲看到儿子会写诗,马上想到让儿子写诗卖钱,变成成功人士。父亲终于让神童一样的儿子,变成普通人,长大后靠种地为生。

社会活动家费孝通说:“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孩子读书,父亲控制了前行的路线。孩子怎么也飞不高。

选择数学方向,还是英语、美术、武术等方向,这是孩子的权利;父亲不必去纠正,不要过分担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独立是最大的勇气。

02

子女择业时,父亲无需“好为人师”。

甘地夫人说过:“教育是陶冶身心,培养健全的个性,以便能够从容不迫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变化。这是从学校和课本知识中所得不到的。”

任何一个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常识,但是很多父亲却要打破这样的常识,把自己的经验都给孩子,不让孩子吃自己曾经吃过的苦。

毕竟,少走一段弯路,孩子就更顺溜。

可惜的是,父亲把所有的经验都给了孩子,不仅不管用,还让孩子变得脆弱。

在我们村里,有一个考上本科的女孩子。

女孩的父亲当过村干部,因此对“稳定”两个字,有深刻的理解。

父亲让女孩,一定要去找稳定的工作。通常,大公司、体制内,哪怕是社区,都行。

女孩听父亲的话,去了一家大公司。但是入职之后,发现各种不适应,还有过低的工资,让她怀疑人生。

一晃女孩就三十岁了,要跳槽,却屡次被父亲反对。

女孩三十五岁的时候,终于辞职了,和一班同学,去做外贸生意。虽然很累,也做了亏本的买卖,但是整体收入不错。还因此在深圳安家。

都说,父亲的格局,儿女的结局。

父亲可以顶层设计,但是父亲的建议,只能参考,不能全用。因为父亲出生的时代,和儿女出生的时代,差了二三十年,区别是很大的。

要知道,一些新兴的职业,父亲闻所未闻,何来指导?

很多人都是尝试了多种工作之后,才有了最恰当的工作。父亲就别拦着了。

父亲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当时从来不是子女最后一任老师。最后的老师,唯有子女自己。

03

子女犯错时,父亲无需“气得不行”。

父亲是恨铁不成钢,带着恨意,因此总是生气。

也有很多父亲,确实工作受委屈了,因此回到家,就没有好的脸色。孩子有什么调皮的事情,立马就把父亲的情绪激发了。

看看《红楼梦》里的贾政。

他安排儿子宝玉,做很多的功课。可是宝玉不争气,功课不太好,还常常请黛玉等人帮忙抄作业。

贾政检查作业,稍有不满意,就要动手。

官员贾雨村来做客,贾政让宝玉来见面,便于以后巴结。

宝玉摆出不满的样子,贾政的怒气就来了。

而宝玉呢?学会和贾政对着干,说:“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父子之间,也是如此。

生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让子女吓得瑟瑟发抖。当子女大了,就会躲避,或者和父亲对着干,一个家庭,就没有办法和睦了。

子女犯错,最好的处理方式,是换位思考,心平气和地沟通,让子女为错误承担责任。

04

爱默生说过:“家庭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父亲作为家里的“王”,负责大事统筹,也撑起一片蓝天,压力确实很大。

但是要让子女成为人上人,父亲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不是什么都帮助子女去做。

克制自己多余的事情,然后默默无闻地托举儿女,这就够了。

父亲做父亲,子女做子女,各自奋斗,各自成才,看起来冷漠了一些,但每个人都会走得更远。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0 阅读:12
布衣粗食

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