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千年的刘禅:稳坐江山41年,为何被称扶不起来的阿斗

阳阳说历史 2025-04-10 23:26:23

后世总有人觉得,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可你要是你仔细琢磨就不难发现;刘禅17岁接班,硬是在这三国绞肉机里,稳坐皇位41年皇位,比曹操孙权都活得要久。要说这是靠诸葛亮罩着,那诸葛死后,他还撑了29年又该咋解释?今天咱们就扒开《三国志》里那些被人忽视的细节,看看这位“史上最冤背锅侠”,是不是真的烂泥扶不上墙。

建兴元年的成都,刘备刚在夷陵送完波人头,蜀中精锐全搭进去不说,南中蛮族还集体反水,东吴也翻脸不认人。才17岁的刘禅接手这烂摊子,第一件事就是让诸葛亮开府治事。这操作看似放权,实则是顶级政治智慧。您细品《出师表》里那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摆明了皇帝和丞相共享权力。后来蒋琬费祎接棒时,刘禅又玩起分权制衡:蒋琬屯汉中,费祎守成都,董允管禁军,把蜀汉搞成三权分立的雏形。这哪里像傻子,分明是深谙平衡术的老油条吧。

刘禅对待权臣,更是透着股蔫坏劲儿。诸葛亮五伐中原时,刘禅特意派李严去给他当副手,明摆着是要给丞相上眼药。后来李严运粮误期,他借诸葛亮之手把人家撸成了平民,自己倒落个“宽厚仁君”的名声。最绝的是处理魏延杨仪内讧,这哥俩都是诸葛亮的亲信,刘禅眼都不眨一下,就把魏延灭了三族,转头又逼死杨仪,既给丞相派系大换血,还不脏了自己手。您要说这是傀儡皇帝,是不是太小看人家了。

投降这事儿,更是得掰扯清楚。邓艾偷渡阴平那会儿,姜维大军还在剑阁死磕钟会,成都城里粮草够吃三年,守城兵力少说两万。刘禅要是真怂,完全可以往南中跑路,学刘备东山再起。可他偏选开城投降,表面看是窝囊,实则算准了曹魏的内部矛盾,司马昭正愁没机会弄死钟会邓艾呢。果然蜀汉亡国后三个月,钟会邓艾全都被清算,反倒是刘禅在洛阳混了个安乐公,这波预判是不是还挺精准。

民生治理,才是刘禅隐藏的大招。诸葛亮死后蜀汉没闹过饥荒,《华阳国志》里写他执政时“米斗二钱”,这物价水平,放在战乱年代绝对算奇迹。后来姜维年年北伐,刘禅愣是没让老百姓造反,靠的就是“战时经济”玩得溜,军队屯田自给自足,商人交税换盐铁专营权,农民交粮抵徭役,硬是把二十万人的小国,整成战争永动机。您要说这都是蒋琬费祎的功劳,那为啥他们死后蜀汉还撑了十五年?

最颠覆认知的,是刘禅的装傻艺术。《三国志》里记载群臣奏事时,刘禅经常“嗯嗯啊啊”糊弄过去,可回头看他的决策:诸葛亮要权给权,李严要粮给粮,谯周劝降就降,主打一个从善如流。这哪是傻,分明是看透乱世生存法则;谁拳头硬听谁的,该认怂时绝不硬刚。对比隔壁东吴的孙皓,死扛到底结果被灭族,刘禅这波躺平,才是真大智若愚。

所以说刘禅根本不是废物,而是把“不作为”,玩成顶级权谋的鬼才。他深谙“领导越无能,团队越内卷”的真理,靠着放权制衡+精准甩锅+及时止损,硬是在三国这个高端局苟到决赛圈。后世骂他“乐不思蜀”,可人家在洛阳吃着火锅唱着歌时,司马家正在搞高平陵之变呢,所以说到底谁才是真赢家?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黑色幽默。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