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悬空在宇宙中,如果地球会掉下去,它会掉到哪里去?

星空承载梦想 2025-02-14 08:45:13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深度长文,希望您能够认真看完,感谢您的支持!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古人眼中,地球有着多种不同的形态认知,天圆地方说:这是我国古代早期的一种普遍观点,如《周髀算经》记载“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古人认为天像圆形的盖子,地像方形的棋盘,天地相互配合,构成了整个宇宙空间。西方古人认为,大地是一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就位于龟背上,周围被海水环绕,天空是由许多柱子支撑着的穹顶。到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从球形是最完美几何体的观点出发,提出地球是球形的,之后亚里士多德通过月食地球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形的,进一步论证了地球是球体。不过到现在为止,依然有很多人还在支持地平说。

现代地平说协会起源于19世纪早期,由英国发明家塞缪尔·伯利·罗伯瑟姆创立。他提出“Zetetic Astronomy”体系,认为地球是北极居中的平坦圆盘。1956年,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和皇家地理学会的会员塞缪尔·申顿正式创立国际地平说协会。这个观点的核心是:地球是一个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扁平大圆盘,圆盘边界是南极的冰川,像一堵冰墙环绕,防止海水流出,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都在地球表面上方几百英里处,太阳和月亮在地球圆盘上方水平旋转,产生昼夜交替,这个观点不相信引力存在,认为人们起跳之后还会落下,是因为地球这个圆盘在高速上升,而非重力作用。不过科学家已经证明了地球是球状的。而且也有很多证据。

在1519年到1522年,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最终回到西班牙,完成了环球航行,这一壮举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人们可以沿着一个方向一直航行,最终回到原点,在18世纪的时候,法国科学家拉卡伊和拉郎德分别在不同维度测量了同一颗恒星的高度角,通过计算发现两地之间的地面存在弧度,从而证明了地球是球形,不过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进入太空,从太空中拍摄到了地球的全貌,人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地球是一个蓝色的球体,这为地球是球形提供了最直接、最确凿的证据。如果我们站在太阳系内看地球,能够发现,地球其实悬浮在宇宙中。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会产生一个疑问,地球悬浮在宇宙中,会不会掉下去?如果地球掉下去,它会掉到哪里?在地球上,我们所说的掉下去,就是指从一个较高的地方落到一个相对更低的地方,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在地球上,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所有的物体都会朝着地球质量的中心坠落,而这个指向地球质量中心的方向就是下方,相反的方向就是上方了,“一轮圆月升起来了,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这句描写月亮的句子告诉我们月亮在地球的什么方向呢?月亮在天上,当然是在地球的上方了。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和地球上空的人造卫星以及空间站是一样的,都是在围绕着地球转动的。

只不过人造卫星和空间站的轨道距离地球近一些,从几百公里到几万公里不等。而月球距离地球远一些,平均距离为38.4万公里。天宫空间站位于地球上空400~450公里。如果从天宫空间站看地球,地球妥妥地在空间站的下方。如果说空间站掉落,那它一定会掉落在地球上,这其实是因为地球的引力作用,在1687年的时候,牛顿在其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系统地阐述了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一理论的发表标志着牛顿对引力的发现和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经典力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后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爱因斯坦认为,引力的本质是时空的弯曲,物质和能量会使时空结构发生弯曲和变形,地球作为一颗具有质量的巨大物体,会使其周围的时空产生弯曲,在这种弯曲的时空中,物体的运动轨迹会发生改变,表现为受到了引力作用,比如说在一个平整的床单上放一个大球,床单会凹陷,小球靠近大球时会向凹陷处滚动,就好像受到了大球的吸引,这里的床单类比于时空,大球类比于地球,小球类比于其他物体。地球时时刻刻都在围绕太阳转动,这其实和离心力有一定的关系,离心力相对来说是一种假想力,但它却真实存在,比如说你在转动一个秋千,自身就有一种向外飞出去的感觉,这就是离心力,离心力是根据一个天体运动方式而存在的一种假想力。

离心力是由行星的运行产生的,由于地球受太阳吸引,所以绕着太阳转动,如同之前说的秋千,上面的人受秋千的引力向内靠拢,而自己向外飞出去,所以,就会产生一种力量往外推。离心力与引力成正比,所有的物体都有引力,一般来说,质量越大的物体引力越大,但也不是绝对的,小天体有小天体的轨道,大天体也有自己的轨道,它们之间形成一种动态平衡。所以说地球不会掉下来,而是在太阳周围沿着特定轨道公转。即使是地球掉落下来,那么它只会掉落到太阳上。宇宙中除了太阳、还有其它众多天体也会对地球产生引力,比如说月球,行星等。这些天体的引力会干扰地球的运动轨迹,使得地球在宇宙空间中的运动更加复杂。

从宏观角度来说,地球也可以说是在众多引力的作用下不断地调整其“坠落”的方向和路径,只是由于各种引力的综合作用以及地球自身的运动状态,才保持了在太阳系中相对稳定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从更加广泛的宇宙角度来看,整个太阳系也在银河系中运动,受到银河系超大质量黑洞等天体的引力影响,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被称为是人马座A*,是银河系中最大的黑洞,从真实拍摄的银河系中心黑洞照片来看,它的漆黑本体附近存在大量橘红色光晕,那就是它的吸积盘,所以虽然黑洞本身看不见,但是我们能够通过拍摄吸积盘来衬托出黑洞的存在,事实上银河系中心存在很多黑洞,因为那里存在球状星团,里面全都是大质量老年恒星,它们超新星爆发后留下的恒星级黑洞,也在围绕人马座A*公转,这就是银河系中心为什么看上去如此明亮的原因。

整个银河系若干条旋臂加起来4000亿颗恒星,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绕银河系中心公转,就是因为中心引力非常强大,我们的太阳系正在朝着银河系中心坠落,银河中心黑洞位于距离地球约2.6万光年的地方,是目前已知的最大质量黑洞之一。根据科学家的估计,它的质量达到了太阳质量的40亿倍以上。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把太阳系放到黑洞中心,那么整个太阳系都会被黑洞吞噬。太阳的公转速度大约为250千米每秒。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太阳系围绕着银河系中心一圈需要2.5亿年左右的时间,根据目前的估算,太阳系到达银河系中心所需的时间需要亿万年之久。即使我们考虑加速度等因素,最快也需要二十万亿年左右的时间。而据推测,太阳的寿命只有五十亿年左右。这意味着,在太阳灭亡之前,太阳系可能还没有到达黑洞附近。

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太阳会被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吞噬,而且银河系和周围众多大星系也在朝着一个神秘的巨引源运动,在距离我们大约1.5亿光年的宇宙深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引力异常区域,它就像是一个无底的深渊,大约4亿光年的所有星系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包括银河系和周围的大多数星系都被它强大的引力拖动,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要产生如此强大的引力,其质量至少是整个银河系质量的1万倍以上,到现在为止,科学家还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只是把这个引力异常的区域称为是巨引源。科学家推测,巨引源可能并不是一个超大质量的东西,而是一个象征吸引力中心的地方,它就像是盆地的底部,是重力范围内所有星系和灰尘最终聚集的地方。

既然银河系周围的星系都在朝着这个神秘的巨引源运动,那么这些星系会不会碰撞在一起?根据宇宙大爆炸模型,我们在宇宙正在加速膨胀,这可能是暗能量导致的,在宇宙学尺度上,暗能量表现出均匀且不结团的特性,其压强为负,与普通物质和辐射的正压强相反,产生一种排斥力,推动宇宙加速膨胀。其能量密度在整个宇宙中几乎是均匀的,且不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改变,不会因空间膨胀而稀释。暗能量不发射、吸收或反射光,也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电磁相互作用,因此很难被直接探测到。科学家通过宇宙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测量结果表明宇宙接近平坦,要使宇宙平坦,质能密度须等于临界密度,但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光谱测得的宇宙物质总量仅占临界密度的30%左右,意味着存在额外能量形式来占剩余的70%。

这额外的能量形式可能就是暗能量,在暗能量的作用下,宇宙正在加速膨胀,虽然银河系朝着巨引源方向移动,但是加上宇宙膨胀引力的退行速度,我们实际上是在远离巨引源,从整个宏观宇宙角度来看,引力只能够在一亿光年的范围内生效,这也是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大约在40亿年后发生碰撞的原因,对于光年超过一亿的巨引源来说,暗能量产生的排斥力远远大于天体之间的引力,所以巨引源的天体密度会变得越来越小,不仅如此,从理论上来说,在暗能量的推动下,几亿年后,所有的星系都可能在暗能量的作用下相互远离,最终崩溃。这对于人类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这意味着人类永远都无法飞出太阳系。

即使是宇宙中存在其他文明,那么在宇宙膨胀的作用下,文明之间的距离也会变得越来越远,这意味着不同的文明之间不可能相见,人类将会被锁死在太阳系内,目前科学家也在想办法突破这个限制,小编认为,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人类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虽然现在人类还无法飞出太阳系,但是只要人类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未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说不定人类能够解开宇宙中更多的奥秘,到时候我们就能够知道宇宙到底是如何诞生的?小编希望人类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1 阅读:220
星空承载梦想

星空承载梦想

本人爱好天文,擅长写科学领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