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清朝时候咱们中国的疆土到底有多大?要是翻开地图,从1790年到1840年这50年,清朝的地盘可不是一般的辽阔,足足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比现在还多出350多万平方公里。有人把这段时间称为中国版图的“巅峰时刻”,甚至说是最“完美”的50年,这是为啥呢?
说到这50年的开端,得先看看乾隆的功劳。18世纪末,乾隆虽然已经是个“夕阳皇帝”,但他在位时那股子雄心可没少。想象一下,他六次亲自带兵西征,目标直指准噶尔。那场面,千军万马翻山越岭,硬是把新疆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彻底归入清朝版图。
历史学家刘志琦就说过:“乾隆的西北战略,简直是给近代中国的疆域画了个扎实的框,把清朝推成了一个多民族大国的模样。”
那时候的清朝,地盘有多大?往北到外兴安岭,黑龙江和乌苏里江都成了国界线;往南一直伸到南海诸岛;西边包下了新疆和西藏;东边挨着东海和黄海。算下来,巅峰时期清朝的国土面积有1311万平方公里,这气势搁现在都让人咋舌。
可惜,乾隆晚年有点“用力过猛”,朝廷贪腐越来越严重,底下老百姓苦不堪言。1796年,白莲教起义还蹦了出来,烧了8年,搅得川陕楚豫鸡犬不宁。这动荡,也给后来的日子埋了点雷。
接棒的嘉庆皇帝,上台就碰上了硬茬——白莲教起义。这场乱子可不小,好几个省都跟着晃荡。嘉庆没慌,他一边调兵平乱,一边治贪官,最出名的就是拿下了大贪和珅。清史专家张晓霖就点评过:“嘉庆收拾和珅,震得朝堂抖三抖,贪腐风气好歹收敛了点。”
边疆这边,嘉庆也没闲着。把行政体系弄得更细致。就像给房子加固地基,边疆稳了,国家才能站得住。这么一折腾,清朝的地盘虽然没再扩张,但好歹没散架,算是守住了乾隆打下的家业。
到了道光皇帝这儿,清朝的版图还是那副完整的模样。虽说国际局势开始乱套,外国的船炮虎视眈眈,但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打响前,中国的疆土没丢一块。《清史稿》里写得清楚,道光早年对西北边疆,尤其是新疆南部的控制,那是相当给力。
再看看台湾。清朝在那儿设了台湾县、凤山县、嘉义县,还加了个彰化直隶州,管得越来越顺溜。历史学家李伯重就感慨:“从治理效果到文化认同,这50年真是中国疆域管理的顶尖时期之一。”
所以,1790到1840年为啥被夸成“完美”?在我看来,答案有三点。
第一,地盘大到极致,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土,南北西东都占全了,搁哪儿都算大国风范。
第二,治理还算靠谱,从新疆到西藏,从台湾到东北,中央的手伸得够长,边疆没乱套。
第三,这50年是清朝最后的高光,鸦片战争一打,版图就开始缩水,回头看真是“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这段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既照出了大国的气派,也映出了盛世的裂缝。你觉得这段时光算不算“完美”?留言聊聊吧!
三打白骨精
除了施琅收复台湾澎湖列岛,海战一塌糊涂
用户17xxx65
吹嘘,不实。
牧野
清政府首个不平等条约,1835年浩罕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