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8月1日至3日,河北省数字经济联合会组织全体成员赴四川泸州,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红色研学活动。

泸州是中央红军长征入川第一站,是“四渡赤水”战役的主战场,是毛泽东军事生涯“得意之笔”的挥洒地,中央红军在这片土地留下了丰富的革命事迹和红色遗迹。

8月1日,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中,全体成员庄严肃穆齐唱国歌,开启了本次红色研学之旅。

四渡赤水是红军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彻底扭转了战略转移中的被动局面,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四渡赤水教育馆,重温了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传奇经过。一渡赤水,摆脱强敌;二渡赤水,避实击虚;三渡赤水,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乘隙而进。中央红军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指挥下,摆脱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化被动为主动,创造了战争指挥史上的神话和奇迹。


“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微党课中,授课老师声情并茂地向大家讲述了朱德总司令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担当的一生,深刻感悟朱德之“德”。

太平渡是红军二渡、四渡赤水的轴心地区和重要渡口,河边一座刻有“老鹰石”的石头,便是当年红军搭浮桥时用来拴篾索的。太平渡渡口的纪念碑前,全体同志鞠躬默哀,敬献鲜花,绕纪念碑一圈,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绩,传承弘扬革命精神。


赤水河边,一个长长的院坝中,一张课桌,几条长凳,构成了一个简易的讲堂,在这里,大家聆听红军后代胡敬华老先生讲述红军四渡赤水过古蔺的故事:“1935年初,红军来到太平一个叫走马坝的地方,又累又饿,就挖了几个萝卜,然后在每个萝卜坑里放了一枚铜元。红军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让大家感受到了这支队伍真的不一般……”

中央红军从一渡赤水进入古蔺县境,到四渡赤水离开古蔺县境,辗转54天。在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通过一段段文字记录、一幅幅史料图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段段影像资料,大家再次深入了解了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艰难历史,深刻体会到革命道路的漫长曲折和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


太平镇古街道的清代民居建筑保存完整、鳞次栉比,充满了古朴的韵味。红军走过的马蹄石阶依旧,住过的青瓦木屋如昔。拾级而下,一幕幕还原历史的场景映入眼帘。

结业仪式上,河北省数字经济联合会会长吴显国为大家颁发结业证书,并以“大方向与小目标”为主题,对本次研学活动作了总结。他表示,此次红色研学活动,不仅是对长征精神的深入学习体验,更是对党性教育的关键实践,要将所学所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先要坚定大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形成的。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其次要制定小目标。如果说“坚持大方向”是仰望星空,那么“制定小目标”就是脚踏实地。联合会每一位同志的小目标都要具体:读书、运动,事业、家庭都要兼顾。将小目标细化到每日、每周、每月,通过持续的努力和自我提升,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进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三天的研学活动让大家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启迪,意志得到了锻炼。大家纷纷表示,四渡赤水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力量,一种激励我们不断前进、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力量。今后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努力。

在泸州老窖党群服务中心参观了解党建发展历程、企业文化
研学期间,大家还前往泸州老窖集团参观调研,学习交流党建经验,深入了解了泸州作为中国著名酒城的独特魅力,以及泸州老窖集团公司在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方面所做的贡献。
责任编辑:吕鹏程
审 核:田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