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5日,香港旺角街头发生了一起引发广泛关注的事件。
当时,一对内地夫妻带着2岁的孩子逛街,因为孩子突然尿急找不到厕所,只好让孩子在街头小便。
这一幕被一位香港青年拍摄下来,还特意拍到了孩子的隐私部位,引起了孩子父亲的不满,进而发生了肢体冲突。
事情很快发酵,闾丘露薇在个人微博上转发了这段视频,并评论说:“孩子当街便溺,有路人拍照,遭孩子父亲抢走相机和记忆卡,孩子母亲打了路人一耳光。”
这番话迅速引发了大量转发和评论,但随后有网友指出,闾丘露薇的说法存在诸多不实之处。
实际上,孩子父母曾带孩子排队等候厕所,但因孩子等不及才在街头小便,且母亲用纸尿布接住了尿液。
此外,闾丘露薇忽略了港人拍摄孩子私处的情节,也未提及警方调查后确认不存在“孩子母亲打路人耳光”的情节。
网友们对闾丘露薇的评论感到非常不满,认为她不仅忽略了内地父母的无奈,还隐瞒了关键细节,误导了舆论。
面对批评,闾丘露薇在4月24日回应称,自己是基于香港媒体报道的信息发表评论,并非主观故意误导。
但她的解释并未平息网友们的愤怒,反而加深了人们对她在事件中的质疑。
同样是在这件事中,张敬轩的表现也让许多人感到失望。
事件发生后,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呼吁社会包容和体谅,但张敬轩却在Instagram上讽刺道:“如果我不是公众人物,真好希望可以到访阁下官邸参观一下,不过我有可能会随处便溺,你千万记得要包容一下,多谢你!”
他不仅嘲讽了苏锦梁的呼吁,还对事件中孩子被网暴的事情置若罔闻,进一步激化了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矛盾。
张敬轩身为从内地移居香港发展的艺人,多次在香港名人为内地说话时进行攻击。
2015年,香港立法会议员蒋丽芸因部分香港网友诋毁大陆供应的东江水而表示,香港人应感恩大陆供水。
然而,张敬轩却在社交媒体上讽刺她,称“用德国电饭煲吃饭是不是应该感谢德国”,还调侃“吃水果要跪谢李嘉诚”。
这种言论将东江水这一基于政治和民生考量的供应与普通商品交易混为一谈,进一步加剧了两地民众之间的对立情绪。
同样是2015年7月28日,香港大学校务委员会开会时,激进学生冲入会议室,卢宠茂教授被推撞倒地,膝盖受伤。
张敬轩在其Instagram上发布了一张模仿卢宠茂倒地姿势的照片,并配文攻击。
这一行为引发了网络上对卢宠茂的恶搞和网暴狂潮,许多网友对卢宠茂进行无端指责和攻击。
2014年11月,张敬轩在内地新浪微博上发表声明,否认自己是“港独”,并强调自己始终是中国人的立场。
然而,这一声明并未完全消除公众对他的质疑,许多人认为他的言论和行为存在矛盾,甚至被认为是在不同平台上采取“两面三刀”的态度。
2015年,张敬轩因被网友抵制,最终退出了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4》节目。
公众人物要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价。
这些事件反映出,在信息传播快速的今天,一些媒体人和公众人物在处理敏感问题时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客观性。
他们的一些不当言论和行为不仅未能促进两地之间的理解和包容,反而加剧了误解和矛盾。
我们应当从中吸取教训,倡导理性、客观的声音,共同维护和谐的社会环境。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媒体人在传递信息时必须更加谨慎,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同时,公众人物也要意识到自己言行的影响,避免因一时冲动或偏见而做出伤害他人感情的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两地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面对类似事件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轻易被网络上的片面信息所左右。
通过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是非曲直,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应当成为负责任的信息传播者,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理性的公共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