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儿子也要上战场

偷喝汽水哦 2024-09-10 16:32:40

每年这个时候都是酷暑之际,天气无比炎热,但是我们更加怀念长津湖的奇寒。在那场双方都不愿回忆的惨烈对决中,交战双方又面临着同一个敌人——寒冷。零下40度的极寒天气,公平地考验着对每个身处其中的军人。然而对志愿军不说,又显得极不公平,他们甚至身上没有足以保暖的棉衣,更吃不到一餐足以果腹的热饭,还要与后勤保障无虞的敌人进行对决。经此一役,“联合国军”一退千里,一直退到“三八线”以南地区,奠定了东北亚几十年的战略格局。美军陆战一师指挥官史密斯少将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在和钢铁人作战。”志愿军将士就是钢铁人,他们的肉体与精神都凝成了永不融化的冰雕,矗立在这天地之间。整个长津湖战役,因伤冻永远倒下的有4000名士兵,其中包括三个整建制的“冰雕连”。一位冻成冰雕的上海籍战士宋阿毛,于冰天雪地中写下了自己的绝笔信:我爱亲人和祖国我更爱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指挥长津湖战役的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将军,归国途中经过鸭绿江,面向长津湖三鞠躬,热泪奔流……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战争不是敲锣打鼓,不是吹拉弹唱,是要死人的,而且死的是同袍手足,甚至是亲生儿女。1953年4月,在北京中南海,一位烈士父亲握着一位烈士母亲的手说:“你失去了一个儿子,我也失去了一个儿子,他们牺牲的光荣,我们都是烈士家属。”两位烈属一个叫毛泽东,一个叫邓芳芝,他们的儿子一个叫毛岸英,一个叫黄继光。类似一幕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有所呈现,雷军长在烈士墓地偶遇梁三喜母亲,他说:“老嫂子,我的儿子也葬在这里,我也过来看看我的孩子,在这里,我不是军长,我们的儿子都是烈士,我跟你一样,都是烈属。”听闻军长的儿子也在战事中牺牲,梁母的话同样感人至深:“你是个军长,你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前线上,牺牲了。我哪怕就只看到了这一个,我总算是看到了。好啊,好啊,这样好啊,只要有你们,我们中国就能兴旺!”从将军到农村妇女,都把自己的骨肉送到前线为国尽忠,这样的国家能没有希望吗?更令人振聋发聩的是,对想把儿子调离前线的领导干部,雷军长一点都没有客气,他对赵蒙生的母亲说:“大姐,这些年,你离开战争,太久了,咱们离开人民,太远了……”“难道我们的孩子来部队当兵只是走过场,该流血牺牲的时候,就让老百姓的子弟上?这不是共产党!”2009年初春,离休多年的原160师师长张志信身体骤然垮了下来,他对老伴成翠芳说:“我又梦到儿子了,我想去广西靖西……看看他!”老伴怕他身体经不起长途奔波,劝张志信别去了,老人摇着头说:“昨晚,我又梦见儿子了。儿子还在怨我,说战前硬把他的手表留了下来,我想亲自还给他。”让张志信魂牵梦绕的,是独生爱子张力。1979年2月27日,张志信师长率部作战,独子张力在其麾下任主攻团特务连侦察排副班长。战斗中,张力火线入党,后身负重伤不治,弥留之际对战友说:请转告爸爸,儿子没有给他丢脸,劝爸爸不要悲伤,一定要照顾好妈妈……为保证战斗继续进行,张力遗体就地焚化,部分遗骸由战友带回祖国。战后组织特批张志信可以带儿子尸骨回家,但他坚定拒绝,说儿子生前没搞特殊化,牺牲后更不会搞特殊化,于是张力被葬在靖西烈士陵园。实际上,张师长对儿子只动用过一次“特权”,就是打仗的时候把他调到最危险的一线部。上世纪那场边境反击作战中,像张力这样的烈士至少有14名,他们全部是“军二代”,有的还是“将二代”,其中还有一对亲兄弟。150师副参谋长耿进福的两个儿子耿军、耿晓康全部战死疆场。

行军作战需要动员激励士气,最深入人心的激励不是什么豪言壮语,而是身体力言,率先垂范。1950年,18军进藏誓师大会上,军长张国华没有拿着稿子念动员令,也没有讲大道理,而是把自己三岁的小女儿背上了主席台。他说:“今天我把女儿带到会场,就是要表明我的态度。不但我要进藏,我老婆要进藏,就是我的女儿,也不留在内地,也要跟我们一道进军西藏。”此情此景,让官兵热血沸腾,义无反顾踏上进军高原之路。领导干部不在于讲话多么漂亮,关键看做的怎么样。战争对每一个肉身都是平等的,当将军儿子与百姓子弟肩并肩上战场厮杀,排对排躺在烈士陵园,这是一支军队最深沉的力量所在。不追网红不追星,只赞人民子弟兵。人民子弟兵可爱、可敬、可信,是足可托付信任的一群人。万里山河,有你皆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