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与起兵诸将有约”先入关中者王之“。
虽然当时秦军主力正在攻打赵国,大秦在黄河以南没有较大的机动部队,但是,在开封、荥阳、洛阳、函谷关、南阳、武关等重镇和关口,都有重兵把守,仍然实力雄厚。
此时的刘邦,所统领的是砀郡兵,不过几千人,要入关中,如探虎穴,难度极大,机会渺茫。
那么,刘邦为何到底还是能”先入关中“的呢?
盘旋四个月,充实实力而后发前208年九月,楚怀王下令:宋义、项羽、范增率楚军主力北上救赵;刘邦率部西进;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宋义、项羽去打秦军主力,刘邦的任务算是”趁虚而入“。
不过,刘邦的任务是”趁虚“,但他自己手头上的力量却更”虚“。
此时的刘邦手头上,只有砀郡兵数千人。
直接出发西进,与其说是去抢着入关为王,不如说是去抢着送死。
所以,刘邦决定先在砀郡周边充实实力再出发。
所幸的是,砀郡这个地方,陈胜、项梁都曾活动到这一带,在其被秦军击败后,有许多散落的小股部队在这附近活动。其中,有些部队,尤其是项梁旧部,还曾与刘邦有过合作。
虽然是散卒,但是,毕竟有过反秦斗争经验,总比临时加入的新兵蛋子好用。
因此,刘邦遂在砀郡及周边地区活动,收集这些散卒,
刘邦在砀郡一带一面机动作战,一面收集散卒,他们在城阳、成武一带击败了一些秦军的小股部队,也收集了不少散落的反秦小股部队。
到了前207年十月(当时以十月为“岁首”,因此,此时距离前208年九月“怀王之约”仅仅一个月),刘邦遇到了刚武侯的部队。刚武侯,也就是柴武此时有四千人。当年,柴武曾经奉项梁的命令归刘邦指挥过,算是”旧部“,因此,也加入了刘邦的部队。
此外,刘邦又拉了魏将皇欣、武满为盟军,约定共同行动。
由此,在盘旋了差不多四个月后,刘邦的实力迅速发展,具备了向西进军的基本实力。
军事行动屡屡受挫,却靠帝王的潜质拿下“第一桶金”到了二月,项羽在巨鹿干起来了。
显然,到了这个时候,黄河以北的秦军主力已不可能抽兵到黄河以南支援了,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趁虚”之时。
因此,刘邦遂启程,开始入关之路。
刘邦首战,就是要拿下昌邑。
进军途中,遇到彭越,于是,与彭越联手,一起打昌邑。
不过,袭击未得手,急切之间打不下。
所谓“趁虚”,自然是要避免攻坚,所以,刘邦不做纠缠,向西前进,到了高阳。
在高阳,刘邦遇到了“贵人”:郦食其。
郦食其献策:陈留是大地方,物资非常丰富。我和陈留的领导很熟。现在让我去说服他,你跟着我去;如果他不愿意投降,你就去打他,我做你的内应,必然能拿下陈留!
刘邦采纳郦食其之言,并在郦食其内应下拿下了陈留!
如此,刘邦拿下陈留,获得了大量财务、粮食,发了一笔财。
同时,郦食其又介绍弟弟郦商带了4000余人来参加。
如此,刘邦的兵力,由数千郡兵,发展到2万人以上!而且,占据了“天下之冲,四通五达”的陈留!
刘邦发这笔财,靠的不是军事能力,而是帝王之才!
刘邦得陈留,靠的是郦食其。
可是,郦食其为何要帮助刘邦呢?此前,郦食其在高阳,来来去去的将军数十人,郦食其都觉得这些人不配领导自己,不愿相从。
郦食其之所以追随刘邦,自然是为刘邦的帝王潜质所吸引!
1、求贤若渴。
郦食其是在一个骑士老乡的推荐下得见刘邦的。
当时的起义军中,骑兵算比较稀缺,所以骑士的地位是不低的,但也只是一个基层官兵。
刘邦多次询问这个基层官兵家乡有没有什么人才推荐,足见刘邦求贤若渴到了何种程度!
2、重视谋略,急寻谋士!
这个骑士告诉郦食其,刘邦见过很多儒生,但经常态度很差,甚至羞辱儒生,劝郦食其不要以儒生的名义去见刘邦。
但是,郦食其非要以儒生的名义去求见。
显然,郦食其看出了刘邦的真正需求!
骑士只看到刘邦见了很多儒生不用,但郦食其看到的重点是:刘邦见了很多儒生!
显然,在枪杆子为王的时代,刘邦不停见儒生,不过是要找到有真才实学的谋略之士呀!
羞辱那些儒生,不过是刘邦厌恶那些没有谋略的儒生罢了!
在靠刀剑说话的时代,刘邦如此重视谋士,难道不正是其过人之处吗?
3、刘邦能够鉴别好人才、好谋略。
郦食其要求骑士告诉刘邦:我是一个60多岁的人,别人都说我不过是一个狂生,但我自己觉得我不是一个狂生!
郦食其之所以如此说,其实也是在“面试”刘邦。
刘邦不“人云亦云”,想要寻找真正的人才,自然要见郦食其!
见郦食其后,刘邦不但态度傲慢,而且张口就骂郦食其是腐儒。
但是,当郦食其直接指出刘邦“待士之道”有误后,刘邦一改态度,虚心请教。
二人谈论六国纵横之术,刘邦乃信服郦食其!
由此可见,刘邦能够鉴别好人才,识别好谋略,这样的人,才为郦食其所追随。
郦食其为了追随刘邦,不但自己相从,还出卖友人(陈留县令),并把弟弟郦商及其家底全部掏出来了!
由此来说:刘邦以楚将的身份“先入关中”,靠的不是将才,而是帝王之才!
避实击虚不久,消息传来:项羽已破王离,解了巨鹿之围!
如此,大秦剩下的唯一主力章邯所部,为项羽所吸引,大秦再不可能派强大机动部队南下阻击刘邦了!
刘邦遂决心继续西进,直取关中!
但是,以刘邦的实力,要攻克重镇,仍然是不足的。
果然,刘邦先袭开封,见秦军有备,坚城难下,遂继续西进。
随即,在白马,刘邦遭遇了秦军在黄河以南少有的机动部队——杨熊所部。
碰到坚城绕着走可以,但是遇到机动部队如果还绕着走那就要腹背受敌了!现在不是“避实”的时候了,刘邦遂激励三军,奋力一战!
杨熊似乎是战国末期秦将杨端和之子,也算名将之后,但秦军精锐悉数在与项羽对阵,这支部队战斗力不是很强,遂连续在白马、曲遇为刘邦所破。
杨熊败走,为秦二世依军法诛杀。
刘邦没有继续直接进攻坚固的荥阳(荥阳是秦军在关东驻军最多的地方,当年吴广正是顿兵荥阳而兵败),而是转入当时比较空虚的颍川郡,并一举夺取。
在颍川郡,刘邦遇到韩王和张良,刘邦帮韩王略定韩地。
不忘“卡位”可以说,刘邦此行,一直在避实击虚,机动作战。
但是,机动之余,刘邦还认识到一个“竞赛”的问题:我要“先入关中”。
此时,刘邦得知:除了我刘邦之外,还有一个家伙也在想要“趁虚而入”呀!
原来,赵将司马卬这时也想要从河内出发,趁虚入函谷关,做“先入关者”。
想和我刘邦抢“先入关”?
刘邦遂向北攻占了平阴,控制了赵军渡河通道,“卡位”,不让他渡河!
随即,刘邦继续入关之战。
巧取南阳,开创“宛城模式”。刘邦先攻洛阳,在洛东与秦军作战,吃了亏。
于是,刘邦退到阳城,然后向南阳推进。
在向南阳推进前,刘邦提出请求:咱们现在打下韩国不少地方了,请大王您留在阳翟,希望大王能让张良随我一起行动!
刘邦帮助韩王略定韩地,这个人情还是有的,于是,张良遂跟从刘邦!刘邦再得一顶级智囊!
进军南阳之战,野战中,刘邦击败了南阳守军,但是秦军据守宛城,刘邦攻之不克。
于是,刘邦继续“避实”,引兵西去。
此时,张良指出:宛可是不应该“避”过去的呀!否则,宛的秦军会攻您后路,到时候您就危险了!
刘邦恍然大悟,遂乘夜换道隐秘杀回,拂晓前突然抵达城下,围困宛城!
樊哙、曹参发起猛攻,先等陷阵。
南阳郡守吕齮见形势不妙,准备自杀!但是,舍人陈恢却说:还不到死的时候!我去解决!
于是,陈恢越墙而出,找到刘邦,指出:您要攻下宛城,恐怕还要付出很大伤亡,也要付出很多时间。现在南阳官吏士兵都认为投降必死,所以坚决抵抗!如果您能“约降封守”,让南阳郡守封侯,然后留守宛,您带着军队再西去,那么,其他城池也必然不会抵抗,您就可以畅通无阻如咸阳!
刘邦答应了此策,与吕齮“约降封守”,承诺赦免百姓军士,并给吕齮封侯。
如此,吕齮开城投降,刘邦入宛城。
刘邦不只是得到了宛城,而且,南阳郡其他各城,纷纷不战而降,刘邦军迅速平定南阳周边,为进入关中消除了最后的障碍!
此战中,在刘邦紧急返攻后,樊哙、曹参在突然性的加持下先登陷阵,南阳郡守吕齮都准备自杀了。
可见,刘邦的突然进攻下,攻下宛城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这种情况下,陈恢找到刘邦,说什么刘邦还需要顿兵数日,付出重大伤亡,其实是虚张声势而已!连郡守都知大势已去,刘邦攻取宛已经没有任何悬念!
然而,陈恢的言论,指出秦军守城吏士多是因为担心投降必死才坚决抵抗,如果给与厚待则能瓦解其抵抗意志的说法,无疑给刘邦指出了一条新的“模式”。
刘邦没有杀红眼,果断采取“约降封守”的模式,如此,不但顺利解决了宛城问题,而且,这种模式也可以复制到其他城市,“宛城模式”为刘邦减轻阻力,迅速进取关中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杀红眼而保持理智,能够从全局出发找到更优的解决办法,这是刘邦区别于项羽之处,也是其“帝王之才”的表现!
峣关平定南阳郡后,刘邦顺利突破武关,进入秦境。
此时,赵高杀秦二世,派代表与刘邦谈判,提出分王关中的意思,但还没有谈好,赵高就被子婴所杀。子婴杀赵高后,紧急调兵往峣关,抵御刘邦。
刘邦准备强攻,被张良劝阻,张良提出,虚张声势,然后让郦食其却有诱降秦将!
此时,“宛城模式”取到了很好的效果——秦将答应了,而且,还表示要与刘邦一起共取咸阳!
不过,张良提出:此时,秦将虽然投降,但是秦军士卒未必愿意,如果士卒不愿意,咱们就很危险呀!应该趁其不备立刻攻击他们!
张良确实是谋略大师!
与南阳不同,此时,峣关的秦军,是秦军最后的抵抗力量,士卒多是秦人!
因此,即便秦将愿意投降,秦军士卒确实不大可能都同意“卖国”。
能够借助“宛城模式”,但又不死套“宛城模式”,张良不愧为谋略大师!
刘邦采纳其策,趁秦军因为议降守备松弛,绕过峣关,从背后袭击秦军,打破秦军于蓝天以南!
随后,进至蓝田,又与秦军激战,再次击破秦军!
如此,秦军再无应战之力!
取咸阳出砀郡时,刘邦不满万人。
一路进攻一路发展,此时,刘邦的军队已经达到10万!
10万大军进驻灞上,大秦已经无力抵抗!
子婴素车白马率朝中官吏出降,秦灭亡了!
其实,此时,咸阳虽危,但是,大秦如果坚决抵抗,仍然可以西去,动员起来,仍然有不小的力量可以坚决抵抗。
如此时打过来的不是刘邦,而是刚刚坑杀秦军20万的项羽,那么,子婴及大秦吏士恐怕不会投降,或西逃陇右,或南下巴蜀,继续干下去!
正是因为刘邦禁止掳掠,纪律严整,而且,刘邦有过“宛城模式”的经验,子婴等人才愿意顺利归降!
百战百胜的是项羽,霸王之才;不战而胜的是刘邦,帝王之才!
对于刘邦先入关中,议者多认为主要是因为秦军主力为项羽所破的缘故。
这一点,无可辩驳,必须承认,但也不应只单纯论此一点。
刘邦入关中,确实是”趁虚“。
但是,项羽在杀宋义后,所统的是楚军主力;刘邦所统的,是”偏师“。
项羽、刘邦伐秦,是以主力对主力,以偏师对偏师,不算特别“不公平”。
何况,刘邦开局时不过数千郡兵,欲连续突破众多重镇险关,其难度未必在项羽战章邯之下!
观刘邦入关中的过程,仅仅就用兵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整个过程,避实击虚,机动灵活,但没有项羽“破釜沉舟”那样的惊人之举。
刘邦之所以”先入关中“,靠的是其帝王之才。
靠军事实力打,打昌邑打不下,但因为注重招收、吸纳人才,得了郦食其,于是巧夺陈留,兵势大振。
靠军事实力打,打宛城能吃力打下,但因头脑冷静,没有杀红眼,果断“约降封守”,开创“宛城模式”,使许多地方不战而降,加速胜利进程!
刘邦当时是楚将,士卒多为楚兵。“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与秦与刻骨之恨!
但是,刘邦军在逼近关中时,能节制军队,克制仇恨,严明军纪,秋毫无犯,赢得秦人之心!
在反秦斗争中,项羽战无不胜,威震天下,风头出尽;不过,在“先入关中”的游戏中,刘邦是胜利者。
那么,在楚汉战争中,在另一场游戏中,项羽同样连战连胜,威震天下,但是,最后的胜利者,仍然是刘邦!
赢一次,您可以说是侥幸“偷”的,那么,连赢两次,难道也是侥幸“偷”的吗?
刘邦与项羽的竞争,是帝王之才与霸王之才的竞争。帝王胜霸王,自然之事!
祝君在自己的赛道上,也展现帝王之才,成为自己赛道中的帝王!
祝君胜利!
王者和帅才都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手下精兵也是越打越多!反例就是光头和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