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在大连进行的热身赛中,中国男足2-0击败来访的越南队,以一场胜利暂时扫走了在成都“丢人现眼”的阴霾。打进了个人国家队首球的王秋明在赛后提到了要看清球队存在的问题。那么,国足的问题在哪里?发力的方向又在哪里呢?
从比赛开始就实施前场紧逼,这已经成为国足近几年来比赛的一种习惯,也彰显了一种不想输球的态度。在这一点上,他们是不输这支越南队的。国足取得的两粒进球看似比较“意外”,都是源于对手的后场失误造成或间接造成的机会。但这也同时说明,前场紧逼的战术对于国足来说是有效果的。即便这是一种没有太多技术支撑的简单粗暴的战术。
回顾整场比赛,除了通过前场逼抢寻找机会,国足在由后及前的进攻组织上并无亮点,或者说球队的打法一直以来没有太多细腻化的改观。反观越南队,面对我们的中场绞杀则显得非常从容,往往能够三传两倒就通过中场防线。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们在进攻体系的打造上是胜过我们的,球员的脚下技术和心理素质也是要高于我们的。
当然,被零封输球的结果也足以说明,只有40%主力出战的越南队也存在明显的弱点。他们虽然能够比我们更好地推进进攻,但在关键传球的处理上,糟糕程度与我们不相上下。而在临门一脚上,甚至还不如我们的一众老将。到了世预赛,如果阮光海、阮公凤等主力都回归的话,或许他们会看到另外一番景象。特鲁西埃看上去是有信心的。
王秋明赛后提到了“球队存在的问题”这个话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随时会发生变化的话题。对于目前这支国足,主要问题还是出在进攻组织方面,拿不住球、传不好球、跑不出空当,没有明确、像样的战术打法。都说“积极出战术”“跑动出战术”,我们的球员在中前场逼抢时并不少跑,可到了进攻的时候,为什么反而都不跑了呢?
这一点从方昊一次处理球的过程中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来。当时,方昊在对手禁区右侧得球,这是国足一次不错的反击机会。方昊的面前是两名越南队防守球员中间一道约5米的空当,两边没有任何接应队友。此时,方昊的脑海里可能出现了两个画面:个人单干,没有把握;选择传球,又没有线路。最终,方昊放慢脚步“思考人生”,被回追的对手破坏。
虽然这次进攻赢得了一个定位球机会,谭龙也最终头球击中了立柱,但我们失去的是更希望看到的运动战得分机会。这次进攻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国足近年来进攻的缩影。著名的“保护性接应”也是在这种情形下产生的。
进攻没人跑、没接应,这都是国足面临的问题,也是导致进攻无力的直接因素。增加进攻中全队的穿插跑动,不但能够缓解拿球人的控球压力,也能使其获得更多的出球选择。球能够更多地向前传导起来,进攻才有活力,能够在向后防守和向前进攻时都跑起来,才是我们正确的发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