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岩茶奇种,似武夷茶中的老神仙。它的资历极高,代代延续,守护武夷山这片碧水丹山。
哪怕时过境迁,哪怕战火纷飞,哪怕运动斗争,在茶农们产茶做茶难以维持生计,种茶积极性不高,那些曾在岩茶史上留名的品种们逐渐被遗忘,被淹没在茫茫茶海时。
武夷山的奇种们,作为有性繁殖的群体种,依旧默默遵守自然繁衍规律。哪怕没人欣赏,秋冬季一到,也会在枝头绽出黄蕊白瓣的小花。
自然授粉后,慢慢结成茶籽,慢慢守候茶籽成长。
待瓜熟蒂落,种子脱离枝头,落入四周区域的土壤内。
落地,生长,扎根,存活。
全新的生命轮回,又将开始。
经过无数的、数不清的古老品种们不断互相授粉,血脉杂糅后,奇种们延续着先辈古老品种的基因,却又是全新个体,每一株都不同。
枝梢嫩叶有绿、有深绿、有黄绿、有嫩红、有紫红;
叶张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有圆有椭圆还有似柳叶般修长;
每年春季发芽时间也不统一,有早生、有中生、还有晚生的品种,等到多数岩茶都采完了,过了五一,才不疾不徐生长……
在武夷山,走近一片奇种地,心底总是嫌弃——杂乱无章、歪歪扭扭、形状不一、千奇百状。
将糅合了无数古老品种基因的奇种鲜叶,采下来,做成茶,在茶桌上泡开。
跟喝其余岩茶不同,喝奇种,你会感觉茶味特别多元。
每一次闻香,每一次细啜,每一处风味转角,都有打开盲盒般的惊喜。
《2》
每次泡奇种前,心底都有一个共同目标。
要认真泡,耐心泡;要多闻香,多啜汤。
一泡奇种内拥有无数古老名丛的身影,我们在泡茶时,须力争让每一道茶汤都保留原生态面貌,泡出层次多变的风味。
今年的武夷奇种,干茶照例和往年一样,条索不是那么均整,八成条索细巧,个别略粗大,但整体揉捻尚紧结。
称好8克之后,端起来闻了闻,那干茶里,植物蛋白焙出来的焦糖香不甚浓重,反而是酵香更悠扬,微带蜜感。
拉了李麻花过来闻,她的脸上也流露出诧异神色。
很特别,试了这么多款岩茶,多数时候闻干茶都是焦糖香为主,第一次在干茶里,闻到这等清晰温婉的蜜香。
从前闻岩茶干茶,焙火香最显,根根条索历经高温焙茶,植物蛋白发生美拉德反应,生出来的那些似烤焦糖、似烤瓜子、似烤坚果的香气,最浓、最足、最显。
是岩茶干茶香的绝对主角。
不似今天这般,在闻奇种干茶时,有几分蜜韵蜜甜的轻盈香气。
真真是太新鲜了。
也真正是太惊喜了。
细细沉思良久,岩茶奇种的干茶里便能闻出蜜香,只能归结为,天气与品种。
漫长倒春寒年份产出来的茶,果真,香得不流于俗。
《3》
将水烧沸,开始冲泡。
轻轻摇香,再闻一闻干茶香。
欣赏结束,再来注水。
冲泡这等条索细巧的岩茶奇种,在注水期间,比较考验技术。
这缘于岩茶焙火后,自身干度很优越,很干燥很轻盈。
注水时,水柱落下的位置固定不变,碗内有部分干茶会上浮,六成茶叶浸到了水,四成茶叶还是干的。
冲出来的茶汤,喝到的层次感,闻到的香气馥郁度,尝到的茶汤醇厚度,也仅有它们正常水平的六成。
没全力以赴,没使出100%的力气,得到的茶汤怎会精彩?
所以,当你将一泡岩茶倒进盖碗内,低头一看,发现碗内的干茶细巧轻巧时,切记“雨露均沾”地注水。
拿起烧水壶,壶嘴正正对着干茶上方,打圈注下,兜头浇下沸沸的水。
前三冲坚持环壁打圈,两、三回合下来,细巧紧结酥脆的干茶便能被润透,驯服地待在盖碗内,任凭沸水直面而下,也不会再上浮。
冲出来的茶汤里,便是完完整整的,一分也不少的,用8.3克茶叶全力泡出来的滋味。
纤秾合度,风姿窈窕,风情曼妙。
《4》
泡奇种,除了例行的快出汤外,大家别忘了检查碗底。
前面的第七冲第八冲,每当你快速冲出一道茶汤之后,别急着分汤喝茶。
先检查碗底的汤,是否沥干沥净了?
检查的方法有很多,快速倾倒出茶汤后,先放下盖碗。
而后,再拿起盖碗,重复出汤动作。
若有茶水没沥出,被盖碗内的茶叶拦住出汤通道,等放下盖碗后重头再来,便能顺利沥干。
还有,沥干的手势动作也很关键。
讲究用手腕的巧劲,将盖碗的出汤口正正对着公道杯,将手腕不停的翻,手上的盖碗出汤角度缓缓在变。
随着盖碗不断倾斜,碗底逐渐朝天之际,藏身在最底下的几滴茶汤,便一滴也不会剩,尽数落入公道杯内。
第一泡,沥干。
第二泡,也沥干。
随后的每一道茶,都如此,全部都应该沥干净。
碗底不留残余茶汤,不拖泥带水,确保每一冲泡出来的茶,都是独立完整的滋味。
避免闷在碗底没沥干的少许茶水,成为“搅局者”,它们不断浸出滋味,越闷越浓,下一道再往盖碗内注入沸水后,掺和其中。
再泡出来的茶,容易泡苦泡涩不说,喝到的滋味层次也不完整。
明明喝的是第三冲茶汤,却余有上一道的味道。
明明第二冲是奶油香、花香、木质香,第三冲会泛出凉丝丝薄荷香,以及近似桂皮香的辛锐气息。
结果,因没沥干影响,将它们都混淆在一块。
因这一小细节,毁了全局。
那些本应像徐徐拉开卷轴,次第登场的茶味层次,却自出场便乱了套。
尝入嘴里,体验到的美感美态,打了骨折,这感受,便弱逊了。
《5》
每一冲都沥干,这个方法适合所有的岩茶。
以茶味符合综合,层次多变著称的奇种,更应重点关注。
要注意,沥干的动作也要快。
快快沥出底部残留的少量几滴茶,将沥干用时尽量缩短,以免得香气飘出过多。
如此,放下盖碗后趁热揭盖闻,盖上的奶油香、木质香、花香、焦糖香等诸般美态,方能尽收眼底。
闻着错落有致的茶香,心底能升腾出满足感。
再回首,待盖碗凉透,揭盖闻尾调冷香。
余韵幽幽中,诸般滋味才下喉头,却上心间。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