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晚年回忆:离开家干了12年革命,“阎老西”竟没伤害我家人

粤城时刻 2025-04-01 08:59:09

1949 年初,解放战争的形势可谓是一片明朗,北平和平解放,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介石最终死心,已经决定要给自己寻找后路,这个后路,就是台湾。

这时候,远在山西的阎锡山,心里忐忑不安。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的靠山倒了,他“统治”山西的日子怕是没几天了。

他没有胆量和解放军硬碰硬,那段时间,他每天晚上睡觉都会在枕头底下放把枪,就是想在解放军攻入山西,自己走投无路的时候自杀。

阎锡山当时也想为自己找后路,于是他赶忙示意在南京的亲信徐永昌和贾景德,让他们在代总统李宗仁面前吹吹风,邀请自己去南京商讨国事。意思就是他想借此机会打探上层的决策,好在最后关头可以全身而退。

很快,他就接到了南京的邀请,阎锡山立马喜滋滋的起飞去了南京。

可他这一走,山西这边可就乱了套,解放军犹如神兵天降,趁机一举攻克了太原。直接把阎锡山的老巢给端了,阎锡山得知这个消息后,吓得更不敢回去了。可怜他的家人,一看大势已去,吓得竟然自杀了!

后来阎锡山跟着蒋介石退到了台湾,而他在山西38 年之久的权利,也就此烟消云散了。

阎锡山在山西被称为 “土皇帝”,这名号虽然不太好听,但也说明了他当时在山西一手遮天的地位。他的名声虽说真不咋地,可他在山西这三十多年,也干了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儿。

他一直奉行保境安民的政策,尽量不参与军阀混战,所以山西在当时,就因为他这一招,还真给山西重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不错的环境。

民国初期那会,军阀们打得昏天黑地,你方唱罢我登场。可阎锡山,多次拒绝参加这些混战,也正因如此,山西维持了好多年的和平安定,百姓们也能过上了安稳日子。

不光如此,阎锡山还把兴利除弊当作头等大事。他推行 “六政三事”,这 “六政” 就是水利、种树、蚕桑、禁烟、天足、剪发,“三事” 则是种棉、造林、畜牧。他还搞起了 “用民政治”,想着法子发挥民众的作用,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这可不是胡说八道,是记录在史书上实打实的“政绩”,那时候的山西,还获得了 “模范省” 的称号。

就连徐向前晚年的时候都曾透露,他离开家干革命多年,阎锡山竟然没伤害过他的家人和老乡,相反,还提供保护。

这事儿让人挺意外的,要知道,当时国民党对共产大那可是恨之入骨呀,白色恐怖时期,死了多少人,整个革命时期,国民党又是怎么对待共产党员的。

所以,就这一点,徐向前还是对阎锡山心存感激的。

初相识

徐向前是山西人五台县永安村人,有趣的是,他还曾在阎锡山创办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上过学,但是,两人此前没有见过面,直到1937年。

当时,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局势风云变幻。彼时,徐向前担任了八路军 129 师的副师长。

徐向前在军中很有名气,他曾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

众所周知,蒋介石当时是黄埔军校的校长,有趣的是,蒋介石当时并不喜欢徐向前,大概是因为徐向前身量偏瘦,总是一脸苦相,蒋介石还曾痛斥他是“没出息,此人不可用也”。

后来毛主席得知后,还说蒋介石是“不识货”。

而徐向前呢?自然也看不上蒋介石。

事实证明,徐向前用自己的实力,狠狠打脸了蒋介石。

创建了鄂豫皖根据地与川陕根据地,把国民党军队打的是落花流水,蒋介石引以为傲的猛将胡宗南都成了徐向前的手下败将。

蒋介石看着徐向前的功绩,终于承认自己是有眼无珠,后来国共合作期间,蒋介石就想着千方百计的拉拢徐向前。

终于,让蒋介石等到了机会,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了重要会议。会议结束后,毛主席有意把徐向前派到山西作战。

临走之前,毛主席还和徐向前彻夜长谈,并且叮嘱他,八路军若想要在华北地区站稳脚跟,给日本鬼子迎头痛击,免不了要和阎锡山打交道的,而且不仅要打交道,还要和他搞好友军关系。

毛主席说,因为他们两人都是山西老乡,而阎锡山这个人特别看重老乡情谊,所以,组织决定派徐向前和周恩来一起前往太原,先和阎锡山商讨联合抗日的事情。

徐向前也很乐意为革命处理,于是便跟着周恩来来到了山西,来到山西后,阎锡山给他们安排住在山西代县的指挥所里。两人来到山西第一天,阎锡山就迫不及待的要和徐向前以及周恩来见面。

因为彼时,日军在华北地区长驱直入,一路猛进,如入无人之境。这让山西“土皇帝”阎锡山是心急如焚,恨不得立马就把日本鬼子赶出山西。

而且当时阎锡山很清楚,蒋介石正在找机会拉拢徐向前,徐向前在国民党内部名气很大,再加上是山西老乡,他早就想见见了,如果能够拉拢徐向前,那可是大功一件。

很快,阎锡山就以最高规格接待了徐向前和周恩来,看到战功卓著的老乡徐向前时,阎锡山兴奋不已,当然,他的心里正在盘算着怎么才能把这个老乡揽入自己的麾下。

两人一见面,也顾不上寒暄,直接开门见山的讨论抗日战略,当时参加会议的还有傅作义,会议上,周恩来和徐向前凭借着丰富的军事经验,马上拟定出了第二战区的作战方案。

当阎锡山拿到抗日战略之后,内心更加兴奋了,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国民党病例如此强盛,武器如此强大,却还是无法消灭共产党。他还曾对自己的手下说::“共产党这边,能人辈出!”

多年后,徐向前还曾回忆起这次谈判。

当然,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态度一向恶劣,他们在谈判前也没指望阎锡山能给什么好脸色。

阎锡山虽然嘴上说的好听,说什么要共同抗日,合作起来,八路军擅长山地战和游击战,国民党是武器装备好,后勤供应及时,所以刚好可以互补。

但是,当时徐向前和周恩来提出了请国民党军帮忙补充物资,阎锡山当时答应得十分爽快,可到了实际落实的时候,却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八路军当时缺少枪炮、子弹等等各类武器装备和通信设施,但是最后阎锡山只给了些许棉衣和弹药,其他物资都最后都没给。

当然,八路军即便是肉搏,都不可能让日寇在国土上胡作非为,此后,徐向前就专注于山西战场,日本鬼子在八路军手里,就没讨到过好处。

不过,在抗日战场上,共产党和阎锡山的合作也不是一直都是一帆风顺的,因为蒋介石是不是高出一些幺蛾子,想要趁机对共产党下手,所以,徐向前和阎锡山之间,也不存在什么所谓的“老乡情”。

但是,阎锡山对徐向前的佩服却是真的,而且他试图拉拢徐向前的小动作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只可惜,徐向前软硬不吃,革命信仰坚若磐石。

“土皇帝”的另一面

后来,阎锡山打起了感情牌,这就牵扯出了徐向前的家人,有一次,两人在一起商讨对策,阎锡山借故提起了这件事,并且还提议,让徐向前回老家看看。

徐向前自然也是想回家的,毕竟革命到现在,他几乎没回国家,而且即便在山西参战,他也清楚,抗战大业才是头等大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哪怕老家近在咫尺,他也没打算轻易回去。

当时阎锡山劝他,他婉言谢绝,还是彭德怀一再相劝,他才打算回家看看。阎锡山一听他有这个心思,立马跳出来献殷勤,还派专车接送。

回到老家后,徐向前在家人和老乡哪里得知,虽然阎锡山干过不少对不起老百姓的事,但是这么多年,阎锡山的确没有为难过徐向前的家人。

那么阎锡山为什么偏偏对徐向前的家人如此“慷慨”呢?徐向前的手下说,这是阎锡山怕徐向前报复,给自己留了条后路。也有人说,这只是阎锡山对山西的政策之一,没什么特别之处。

当然,没有人会真正刨根问底的去问阎锡山究竟出于什么心理。

多年后,抗日战争结束,蒋介石迫不及待的掀起了内战,徐向前和阎锡山再次兵戎相见。阎锡山或许大概在心里无数次的庆幸,他没有对徐向前的家人下黑手。

在和徐向前无数次交战中,阎锡山终于领教了他这个老乡的“恐怖”之处,徐向前即便是带着老弱病残,和散兵游勇,也仍旧把阎锡山的部队打的节节败退。

1949年,阎锡山深知大势已去,他也曾感叹,他还是栽倒了徐向前手里。

其实别说是他了,即便是蒋介石,不也在徐向前手里,受过无数次虐吗?

参考

0 阅读:36
粤城时刻

粤城时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