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纪登奎引咎辞职,邓小平:还太早了,再等等!

江舸 2023-12-13 17:23:13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纪登奎走入了我国中央领导机构,并在此后的十余年间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更一度被毛主席视为接班人之一。

但在1980年的第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正值壮年的纪登奎却突然提出辞去了自己的一切职务,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毛主席的老朋友

纪登奎从十四岁开始便投身于革命工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场上都做出了一定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纪登奎便一直在河南地区工作。

1951年毛主席乘列车南下视察,途经许昌市的时候其找来了当地干部问话,这也促成了纪登奎和毛主席的首次会面。

纪登奎当时简明扼要地向毛主席汇报了有关土地改革,治理淮河以及抗美援朝支持工作的情况。

在他完成汇报后,毛主席开始向纪登奎发问

他先问了纪登奎有没有挨过整,是整对了还是整错了?

纪登奎表示自己曾经挨过错整。

毛主席紧接着又问纪登奎有没有整过人,是不是也整错过?

在纪登奎如实回答自己也错整过人后,毛主席问出了最后两个问题。

那就是纪登奎有没有杀过人,又是不是杀错了?

纪登奎没有隐瞒自己曾经的工作失误,坦白了曾经因为调查不足错杀好人的情况。

他的诚恳态度,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此后的十余年间,毛主席视察了河南地区十多次,每次他都要找纪登奎聊天了解地区发展情况,这让他成为了河南政坛的红人。

1967年毛主席在从南方返回北京的时候路过了郑州,他又一次将纪登奎请上了自己的专列,在见到纪登奎后,他高兴地握着纪登奎的手,和周边的人介绍说:

纪登奎,老朋友啦!

这让纪登奎得以凭借毛主席老友的身份,进入中央任职。

十年动乱时期,纪登奎凭借和毛主席的特殊关系平步青云,在林彪事件发生后,毛主席甚至一度将其作为自己接班人的候选人。

纪登奎不但在组织部这一核心部门负责人事调度等工作,还在军委担任要职,这让他成为了毛主席执政后期的风云人物。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纪登奎

在毛主席暮年,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把持了权力,妄图篡夺大权。

纪登奎作为中央高级干部,也不可避免的和他们发生了牵扯。

在最开始的时候纪登奎和江青等人走得很近,这引发了毛主席的不满。

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对纪登奎做出了点名批评,他说:

登奎有的事不和我说,也不和总理讲,却是找江青、春桥讲,政治局大多数,他都不讲,不团结多数,只找少数人,这是什么性质呢?

这让纪登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和四人帮划清了界限。

在之后的政治生涯里,纪登奎开始有意识地疏远江青等人。

在毛主席确定华国锋为接班人后,纪登奎也在第一时间表示了支持。

在毛主席弥留之际,四人帮开始积极组织篡权活动,纪登奎为此特地通知河南地区的官员干部,要注意四人帮的活动,和他们划清界限。

在四人帮被捕之后,纪登奎对于这一决定也表示拥护,这说明在毛主席批判后,纪登奎确实远离了四人帮团体。

但作为在文革时期崛起的领导干部,纪登奎在十年动乱期间提出的部分政策,还是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在1978年召开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纪登奎就遭到了陈云、万里、许世友等老领导的批评。

他们指出纪登奎在此前担任中央领导干部的时候,犯下了严重左倾错误,对于高等教育建设的破坏尤其严重。

当时纪登奎还提出了“科研是依靠 7500人还是依靠 7.5 亿人?”这样荒谬的言论,他必须要对自己的行为道歉。

另外有人指出,作为军委高级领导,他在动乱期间主动提出放宽对于枪支的管制力度,发布了“武装左派”、“枪换肩”、军队支左要“调屁股”的谬论。

这对社会秩序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各地甚至出现了激烈的械斗和枪战,对此纪登奎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纪登奎自己也知道在这些事情上做的不够好,因此他在整个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表现得非常低落,并针对自己的错误做出了检讨。

但在其检讨后老干部们的怒火依然没有平息,他们认为纪登奎的检讨存在避重就轻的问题,这促使纪登奎提出了辞去国务院副总理的请求。

邓小平的建议

除了纪登奎之外,在此次会议上遭受非议的汪东兴等人也提出了辞职。

面对这一情况,众人有了不同的看法。

部分老领导认为应该同意他们的请求,这样不但可以惩戒他们过去的错误,也能够空出这些核心岗位,让有能力的干部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但邓小平对这件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央的人“只能上,不能下”,针对纪登奎这样争议比较大的领导干部,可以让他停止履职,不再参加会议,但不能剥夺其中央政治委员的身份。

这样会让外界认为这些改变,都源于权力斗争,对于中国政府的形象颇为不利。

在邓小平的安排下,纪登奎在三中全会后只被免去了北京军区政委的职务,依然保留着国家领导人的身份,但事实上他已经没有任何领导的工作了。

1980年的五中全会上,陈云等人再次对汪东兴,纪登奎等人提出批判,他们也顺势辞去了政治局委员和其他职务,从此淡出了政府中枢。

写在最后

纪登奎作为一名地方干部,其能够进入国家中枢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也导致他的政治风格,受到了时代的深刻影响,并制定了一些存在问题的政策。

虽然恶劣的影响和他本人之间的关系并不大,但纪登奎在动乱后还是要为此付出代价,主动辞职已经是他最好的选择了。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散忆纪登奎——1978年之后的命运转折》,刊登于《中国发展观察》2015年09期。

29 阅读:12785

江舸

简介:读奇闻历史,品天下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