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甄嬛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大作,兼顾了不同审美偏好的观众口味。喜欢缠绵悱恻爱情故事的,前期甄嬛跟四郎是真的甜,两心相许的过程安排得如丝般顺滑;喜欢尔虞我诈权谋手段的,该剧里每一个角色都大有深意,哪怕就是安陵容身边的宝娟,那欲言又止的眼神都能让人思索半天,更别说还有欣赏剧中服装头饰一派、品味不同妃子宫殿布局等各种观众群体。
但尤其受人关注的,还得属探究细微末节背后深意的索隐派。对于雍正临死前拼命拉黄带子这个细节,大家一般给出的解读都是,雍正希望通过拉断黄带子,告诉外面人自己死得有蹊跷,更有心细的网友拿出原著”黄带子短,君死有疑,屋内人全部处死“的描述来解答。
可众所周知,影视版《甄嬛传》为了能将故事扣进清雍正一朝,对于书里的内容是作出了一些修整的,比如把不重要的妃子人设重合了,将皇帝自始至终都拿甄嬛当影子也改动了等,所以要想知道剧中的雍正拉黄带子啥意思,答案还得在剧中找。
结合全剧来看,雍正拉黄带子就不太可能是要告知他人,自己的死另有隐情。首先即使雍正回光返照把换带子拉断,这个消息也根本传不出去,因为他身边的心腹太监苏培盛,早已因娶了崔槿汐倒戈成为甄嬛的人了,证据就是后期甄嬛与果郡王私通的事快瞒不住时,苏培盛不仅偷偷把甄嬛带进雍正书房看信,还总能把最新情报告知甄嬛。
而苏培盛作为首领太监,他跟前如小夏子一行人都是听他的吩咐办事,甄嬛笼络住苏培盛,相当于搞定了雍正身边的所有内侍。血滴子的头夏乂,倒是只听雍正的调遣,可也被有点功夫在身上的小允子带人一板砖给拍死了,这还真是印证了乱拳打死老师傅的那句俗话,估计也是夏乂绝计没想到,在宫里就有人敢对自己动手,疏于防范了。
宫里的一众妃嫔,在雍正生病期间,就遭到甄嬛赤裸裸的威胁,除了端妃看出端倪表示不满以外,其余妃子,要不就是甄嬛一党的铁杆粉丝,要么就封号太低,根本不敢对甄嬛扎刺,所以端妃在雍正死后,立刻又恰到好处的生病了,要知道端妃的病从来都是薛定谔式的,是为躲敌人加害的示弱手法。
那么前期端妃病的颤颤巍巍是为了防着华妃,当甄嬛大权独握成为太后时又病了,只会是俩人本就不稳固的同盟关系,因为雍正的死因崩掉了。可端妃就算看出内幕,她一个人孤掌难鸣,又被甄嬛用公主威胁,也做不了什么。
由此只剩下王公大臣,一般的外臣没有特殊宣召到不了雍正的内室,他们心里怀疑也只能借由立嗣的事向甄嬛发难,可甄嬛在前朝还有一位最佳盟友,那就是娶了她妹妹玉娆的慎郡王。
剧中有剧情的王爷只有敦亲王、慎郡王和果郡王,其中两位都被雍正弄死了,那剩下的慎郡王虽然之前话语权不重,可到后期说话就很关键了,从慎郡王在灵前果断站边甄嬛来看,他心里也很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的身份已经水涨船高,不能同日而语了。
至此,不难看出到了后期的雍正,已经在甄嬛的运作下成为了一位妥妥的孤家寡人,而从他看到甄嬛不避讳就说出真相的举动,应该也能感觉到,前朝与后宫都在甄嬛的掌握之下,所以才说出这天下以后是你的了的话。
那么雍正在清楚地知道自己被困在甄嬛的手里,为何还要拉黄带子呢?大概率是不甘心+怒火攻心,雍正在宁嫔的算计下,早已服用了很久的慢性毒药,又在甄嬛跟雍正最后一次见面之前,宁嫔担心心上人果郡王的孩子暴露,从而加重了药量,甄嬛这次聊天的目的,就是激怒雍正,从而让他暴毙身亡。
其中头一个怒点,就是允礼竟然跟甄嬛是双箭头,他一生敏感多疑,仅有的一次信任了甄嬛,一半是因为看到女儿胧月聪慧懂事,想到了少女时期的甄嬛,另一半则是认清了自己的心,早已在日复一年的相处中,真诚地爱上了甄嬛,不然摩格求婚时,就能悄无声息的结果了甄嬛。
可这唯一一次的信任,却信错了人,让雍正忍不住怒火攻心。加上他证实了弘檐果然是允礼的儿子,就后怕之后的皇位会落到他手里,这就等于允礼本人在康熙一朝没战胜他,却精子革命成功,迂回抄近道还是把他得来不易的位子给夺走了。
另一个怒点,来自于得知沈眉庄也给自己扣了顶帽子,在雍正的心中,眉庄心高气傲自尊自爱,还一直身体力行的照顾太后,从来都是女德的典范,却如孙答应一般跟他人早都暗通款曲,这让雍正三观瞬间崩塌,直接想到他额娘跟隆科多紧紧抱着的童年阴影,无力的感觉自己努力提防妃嫔了一辈子,仍然跟自己父亲落了同样的结局。
生死一线间的恍惚中,他可能还想起了被他辜负过的人,比如一颗心全扑在他身上的年世兰,当时一整个后宫的人都想趁机搞死年世兰,罪名捋了好几张纸,纵使雍正舍不得,年世兰还是被甄嬛三言两语逼得惨烈自尽了,雍正或许觉得此刻被甄嬛逼到绝境的他,跟世兰很像。
其实甄嬛口口声声念叨着愿得一心人,雍正又何尝不是呢?他阴差阳错地跟真爱他的甄嬛错过了,利用了关心他的端妃、伤害了把他放在心尖上的华妃跟宜修,唯一死在爱情最浓烈时刻的纯元,也由宜修那句,你以为姐姐跟熹贵妃都爱你吗,让纯元的心思也大有深意。
所以被甄嬛杀人诛心气到吐血的雍正,他拉黄带子就跟华妃当时撞墙一样,都是气到极点的举动,只是雍正病重没力气只能拉黄带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