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六月初才开过发布会,但最近,网上又开始出现了一些“苹果新品”的图片。
难道是WWDC上还没放出的黑科技产品?不过这次的“新品”,属实是有点超出科小编的预料了……
他在推文里标明了这些都是假的苹果产品。但如果这些图被人拿去其他平台发布,却不标明由AI生成,说不定还真能骗到不少人……
AI越来越会骗人了不只是库克遭开涮,国内的名人也成了被恶搞的对象。今天,话题“陈建斌多巴胺穿搭”冲到了微博热搜第一。点进去一看,科小编瞬间两眼一黑。
如果是换到没那么违和的视频里,说不定我们根本看不出是AI换脸。AI现在越来越会骗人了,网友也经常用AI换脸做一些搞笑的视频。但是AI技术的过度娱乐、滥用,会不会侵犯个人肖像权,或是引起其他问题?之前就有人用AI套上了刘亦菲、Angelababy的脸,假冒明星直播带货,效果相当逼真,很多观众都以为是明星本人。这种行为不仅是侵权,也是对观众的诈骗。可预见的是,AI必定会逐渐的自我完善,破绽会越来越少,人们识别真伪会越来越困难,以后人们也许会陷入不知道该信什么的境地。还好,改变现状的方法已经找到了。一些AI公司开始搞能鉴别AI图片的工具,期待“用魔法打败魔法”。例如Mayachitra的工程师在2021年建立了一个用以检测图片是否使用生成对抗网络技术的GAN检测器;开源社区Hugging Face上搭建有针对AI生成内容的AI图像检测器和OpenAI检测器;微软公司还曾发布过一项名为Microsoft Video Authenticator的工具,用以针对网络上用深假技术制作的虚假视频。
用Hugging Face的AI图像检测器检测“巴黎世家教皇”图像,反馈此图有62%的概率由机器生成。不过在现阶段,许多用于检测AI图片的工具,反馈的结果并不是百分百准确的。目前人类应对AI的方法还有着很多局限,但这不意味着要因噎废食,阻止新技术的发展。除了把希望寄托于技术和监管,对咱们来说,以后上网还是得多个心眼,注意判断网络上信息的真伪。毕竟现在,有图也不一定能有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