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在渥太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用前所未有的决绝语气宣布:“加美传统盟友关系已终结”。

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特朗普,在3月26日签署的行政令,对所有进口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加征25%关税。这项政策精准打击了加拿大经济命脉,因为汽车产业是加拿大制造业的支柱,每年向美国出口价值约500亿美元的汽车及零部件,占其汽车总出口量的93% 。
卡尼直言这是“对加拿大工人的直接攻击”,但更让他愤怒的是,这项决定完全撕毁了美墨加协定(USMCA)的互信基础。就在关税令签署前,安大略省省长道格·福特曾透露,美方私下承诺对含50%以上美国零部件的加拿大汽车豁免关税,但最终公布的方案却将豁免门槛提高到75%,这种出尔反尔彻底激化了矛盾 。
所以这场决裂绝非偶然,过去两年间,特朗普政府累计对加拿大钢铝产品加征50%关税,将乳制品进口配额压缩40%,更在公开场合多次戏称要让加拿大成为“第51个州”。
白宫办公室悬挂的地图上,加拿大领土被直接划入美国版图,这种赤裸裸的主权羞辱让加拿大民众的民族情绪达到沸点 。就连传统亲美的《渥太华公民报》都刊文称:“特朗普把盟友当殖民地对待,我们必须觉醒。”
这种民意压力迫使卡尼政府采取强硬立场,其内阁会议记录显示,官员们已达成共识:“继续妥协等于政治自杀。” 他宣布对298亿加元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重点打击佛罗里达州的柑橘、肯塔基州的波本威士忌等特朗普关键票仓产品 。

另外还要切断对美电力供应,加拿大每年向美国东北部输送的电力占该地区需求的15%,寒冬将至之际的断供直接导致纽约电价单日暴涨47% 。除此之外,加拿大还宣布暂停向美国军工企业,采购F-35战机零部件,转而与法国达索公司合作升级CF-18机队,这项价值120亿加元的军购转向让洛克希德·马丁股价应声下跌5.2% 。
值得关注的是,卡尼上任首周就打破传统,将首次出访目的地定为法国和英国,而非华盛顿。在巴黎,他宣布加入欧盟“地平线2027”科研计划;在伦敦,与英国达成人工智能联合研发协议。这些动作被《金融时报》解读为“脱美入欧”的战略试探 。更值得玩味的是,加拿大突然加速与华为合作开发6G通信标准,并修订《外国影响力透明度法》限制美国媒体在加传播,这些举措直指美国科技霸权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公开声援加拿大,宣布启动“跨大西洋供应链安全倡议”,计划在汽车、芯片等领域建立排除美国的产业联盟
。五眼联盟内部也出现裂痕:澳大利亚暂停与美核潜艇合作,新西兰退出“印太经济框架”,英国工党要求重新审查英美特殊关系 。就连美国传统铁杆盟友日本,其经济产业大臣也在G7闭门会议上直言:“特朗普的贸易战正在摧毁二战后建立的经济秩序。”
加拿大85%的出口依赖美国市场,但过度依赖反而成为被勒索的软肋。卡尼政府正在推行“痛苦但必要”的经济转型:设立200亿加元产业基金推动汽车业电动化;在安大略省建设北美最大稀土加工中心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间接依赖;
甚至考虑重启1970年代搁浅的“国家能源计划”,将油砂资源开发权收归国有 。这些举措被《经济学人》称为“加拿大版的改革开放”,但其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打开欧洲和亚洲市场替代美国需求 。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不仅砸向对手,也挥向盟友,这种“无差别攻击”正在瓦解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加拿大皇家银行测算显示,若美加爆发全面贸易战,加拿大GDP将萎缩3.2%,但美国五大湖州份的损失可能高达4.5% 。
类似“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疯狂举动,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已陷入战略焦虑——当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加速赶超时,美国却把精力消耗在压榨盟友上 。

历史总是充满讽刺。1940年8月,罗斯福与麦肯齐·金签署《奥格登斯堡协定》,确立美加军事同盟关系,共同对抗法西斯威胁。85年后,同样是8月,卡尼宣布在北极地区组建快速反应部队,直言“加拿大必须有能力独自捍卫主权” 。
这场决裂给世界留下深刻启示:当霸权主义取代合作共赢,再牢固的盟友关系也会土崩瓦解。正如卡尼在记者会上所说:“21世纪的国际关系不该是主仆游戏,每个国家都应是平等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