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0万亿政策落地,不但没有刺激经济,反而市场却一片冷清?

江湖百晓生说事 2024-11-19 08:20:36

前不久,一场重磅会议落下帷幕,10万亿的化债政策如期而至!

规模庞大,但市场的反应却是异常冷清

股市、债市、期市齐刷刷往下跌,资本用行动告诉我们,政策对它们的吸引力几乎为零

那问题来了:这10万亿到底能干啥?更关键的是,为什么这么大的政策力度,大家反而觉得它没啥用?

说白了,这次政策的目的不是搞经济刺激,而是冲着化解地方债去的

现在地方的债务压力,比千斤顶压在木板上还要沉重,已经到了不解决就会爆雷的地步

可光靠发钱,真能解决问题吗?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个事。

地方债是怎么“养”起来的?

说起地方债,咱得先看看它是怎么从“一个火苗”烧成“熊熊烈火”的,很多人不知道,地方最早是不能随便发债的

1994年那会儿,《预算法》明确说了,地方没资格借钱搞项目,但2008年金融危机一来,中央一拍板,开了个小口子:地方可以用融资平台来筹钱修路建楼

这一开,故事就精彩了

你可以把地方债理解成一个“高息版借钱修家”的逻辑:地方批块地给城投公司,城投用这块地做抵押,去发行债券或贷款

这钱拿来修路、盖楼、建桥,一圈投资下去,环境好了,土地更值钱了,接着再卖地、收税,赚了钱就还债

听着挺不错吧?但这个“循环”只适用于前几年经济红红火火的时候。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土地卖不动,税收增长也慢了,地方债这锅粥一下子就熬糊了

咱随便捋一下数据:今年地方债总规模大概在90万亿左右,这还没算一些隐性债务,而光是利息,每年就得还6万亿!

想靠卖地还债?今年很多地方的卖地收入直接砍了三成,入不敷出是肯定的。

债堆成山了,这些钱都花哪了?

别以为这些钱都是白白“烧”了

大头花在了基建上,比如修公路、建高铁、搞市政建设

这些东西虽然听着很高大上,但问题是,它们大多不赚钱,反而年年需要投入维护费

比如你修了个桥,这桥是摆那的,不可能给你产出GDP,最关键的是有些地方搞了一堆“面子工程”,看着唬人,结果根本没啥实际用途。

还有一部分钱去哪了?发工资!

近几年,不少地方扩招了考公人员和事业编人员,这些人的工资福利是刚性支出,不发行吗?

所以这次10万亿政策,其中一部分就是用来解决“发工资难”的问题,先把基本盘稳住再说。

最后还有历史遗留问题

过去几年,大量的地方债是为了搞基建超前透支的,现在到还款期了

这次的化债资金,就是用来缓解这种到期压力的。

化债政策真的有用吗?

坦白讲,这10万亿的作用肯定是有的,但也别指望它能让经济立马“满血复活”

这钱本质上是用来填坑的,而不是用来建楼的,地方债的窟窿有多大,前面已经说了,这10万亿分三到五年投放,相当于一年投个1.5万亿左右!

换句话说,连补利息都勉勉强强,根本顾不上干别的。

有人会问,那能不能再多发点债,把这个坑填得更快?

理论上可以,但代价是什么?债越发越多,利息负担也越重!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90万亿地方债,每年6万亿利息

如果再发30万亿,利息可能直接飙到8万亿,到时候连还利息的钱都成问题了,更别说还本金。

再说了,化债政策能缓解眼前的危机,但它改变不了地方债模式的根本问题

之前地方靠卖地过日子,现在地卖不动了,收入自然大幅缩水,这才是核心矛盾,而不是简单的债务规模问题。

地方债对经济有多大的拖累?

现在的地方债,跟一块巨大的绊脚石差不多,不但压得地方喘不过气来,还让整个经济变得越来越僵硬

举个例子,基建项目停滞了,建筑行业的人怎么办?下游的水泥、钢铁、运输行业全都受影响

再比如,地方发不了工资,消费能力自然下降,这又会影响到本地的餐饮、零售等行业

可以说,地方债像一个“黑洞”,不断地吸走了资源,却没办法反哺经济。

更糟糕的是,现在经济处在通缩阶段,企业都缩手缩脚,不敢随便扩张

这个时候,地方的债务问题不但不能给经济添动力,反而成了拖后腿的主力。

有没有办法刺激经济复苏?

有些人会说,那就降息吧,刺激消费和投资

说得没错,问题是现在光靠降息根本不顶用!老百姓的钱都躺在银行里,不是他们不想花,而是没地方花

房子?没人买了;高科技?国内能拿得出手的产品不多;奢侈品?富人又不敢高调消费

消费市场被压缩得死死的,光靠降息,没戏!

那怎么办?其实其他国家有些经验可以借鉴,比如越南搞开放政策,印度用新钞换旧钞

说白了,就是得打破固有框架,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让资本敢进来,企业愿意发展

否则光靠货币政策,只能让债务黑洞越来越大。

再退一步讲,经济复苏还得靠创新

过去那种靠房地产和基建拉动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只有找到新赛道,才能有新的增长点

问题是,这条路不好走,需要时间更需要勇气!

未来的经济,怎么破局?

不夸张地说,接下来的经济局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债能不能稳住

如果债务危机爆发,那所有的增长目标、复苏计划全都得泡汤,但稳住债务只是底线,想真正刺激经济,还得在体制和机制上动刀子。

首先是让市场真正起作用,现在很多企业不敢投资,是因为政策不透明,赚钱风险太大!

只有建立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企业才敢“放手一搏”。

其次是让老百姓敢消费,当前消费不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产阶级信心不足,害怕未来收入不稳定

如果能通过体制改革,提高居民收入预期,那消费自然会起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得为资本提供一个“出口”

现在很多资金找不到高收益的投资渠道,结果全都堆在银行或者理财产品里,只有拓宽资本市场,比如支持科技创新、鼓励民营企业发展,资本的活力才能被真正释放。

写在最后:化债是开始,复苏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10万亿化债政策,是一场亡羊补牢式的努力,但光靠这点力度,经济很难看到快速起色

地方债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解决它需要更彻底的变革,与其盯着债务规模,不如反思模式本身;与其寄希望于短期政策,不如放眼更长远的结构调整。

未来的路并不好走,但不改革就没出路!

经济不是靠猛药就能治好的顽疾,而是得通过时间和智慧来慢慢修复

只有危机,才能催生真正的变革!

0 阅读:0

江湖百晓生说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