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战研分析指出,不久前代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帝国霸权利益的G7集团召开了外长会,在美国的授意、日本的积极鼓动下又把矛头对准中国,用各种“小道消息”渲染中国准备“卖武器给俄罗斯”,声言这种行为不可容忍,后果很严重!而G7集团本身对乌克兰的武器供应基本上已经没有限制了,甚至于把欧洲几个大国的武器库都快搬空了,这还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典型事例。
美国历史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执行严格的《中立法案》,不向任何进入战争冲突状态的国家和地区销售军火。这项法案在美国人民中是很受欢迎的,但美国的当权者证明了他们有足够的手段仍然让美国军火流向海外。二战欧洲战场燃起战火后,美国表面上试图保持中立,然而1939年11月4日美国《中立法》就被修改,这使得美国私营企业得以按“现款自运”原则出口军工产品。1940年5月31日,罗斯福实施“10亿美元防御计划”,目的是加强美国的军事能力。
1939年10月至1940年4月法国被打败为止,美国向英国和法国运送了价值5000万美元的军事装备。为了绕过《中立法》,提供给英国的大量步枪和大炮于1940年6月13日通过一家钢铁公司的船只启运,以遮人耳目,和现在运去乌克兰的军火一样鬼鬼祟祟。为了满足新首相丘吉尔的请求,罗斯福紧接着又向英国提供了50艘驱逐舰。作为交换,英国把它在加勒比和纽芬兰的基地租借给美国,为期99年。基于这些和其他一些因素,巴西驻华盛顿大使卡洛斯·马丁斯在写给若·瓦加斯总统(的信中得出如下结论。
他说中立已经无法为美国领导人提供保障,他们正极力弥补的军备依旧不足,这才迫使美国依旧保持克制。“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他们高喊美国应该把欧洲从德国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口号,像十字军远征一样参与到古老大陆的战争中去”。通过德国与拉美国家之间双边协议展开的贸易问题可能是促使美英与德国对立尖锐化的一个因素。德国与巴西的贸易变化并非个案,它在拉美的贸易攻势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纳尔逊·洛克菲勒对德国在拉美的影响感到忧心忡忡,他请求罗斯福发起一场宣传反击战。
德国纳粹政权也进行了舆论反击,指出为了“犹太侵略者”的利益,华盛顿不惜使用残酷手段。柏林还指出,“在中东国家生活的阿拉伯人显然没有向罗斯福先生抱怨德国的侵略,但却在向全世界发出呼吁,谴责英国持续镇压热爱自由而且只想捍卫自由人民,并伴随非常野蛮的手段”。罗斯福发给希特勒的电报表明,美国坚定支持张伯伦向波兰做出的保证,并隐晦地表达了美国直接卷入欧洲可能发生的战争的意图。
卓颖
G7为什么卖武器给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