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济格为何被赐死?乾隆能替多尔衮和多铎平反,为啥不替他平反?

小杰说历史 2023-05-02 20:54:47

阿济格为何被赐死?乾隆能替多尔衮和多铎平反,为啥不替他平反?

阿济格为清朝太祖努尔哈赤的第12个儿子,与努尔哈赤的第14子多尔衮和第15子多铎为同母所出,其母为大妃。

清初的时候,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人在政治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顺治朝的时候,多尔衮担任了摄政王,而阿济格与多铎两个人为大清一统天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多尔衮死后,顺治就开始追杀他们,剥夺他们的爵位,阿济格也在顺治的命令下被处死。

在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不仅恢复了多尔衮和多铎的功勋,而且还恢复了多尔衮的英亲王爵位,恢复了多铎的郁亲王爵位,让两个人都成了世袭的“铁帽子王”,但是乾隆皇帝并没有将阿济格恢复为“英亲王”,也没有给他平反,这是为什么?

阿济格是个勇猛的将军,深得努尔哈赤的器重,但他没有什么谋略,所以才会被皇太极打压。

阿济格是努尔哈赤和阿巴亥的大儿子,因为阿巴亥生下阿济格时,努尔哈赤正对他青睐有加,所以阿济格从一开始就深得努尔哈赤的欢心。

阿济格在成年之后,也是一位极为勇猛的战士,他曾与努尔哈赤的五子莽古尔泰一起,攻打蒙古察哈尔部落,将察哈尔部落的酋长林丹汗击溃,然后与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山一起,攻打蒙古扎鲁特部落。

阿济格在战场上总是身先士卒,英勇善战,深得努尔哈赤的器重,很早就得到了努尔哈赤的赏识,被册封为和硕贝勒(和硕贝勒在清朝的地位与和硕王爷相当)。

阿济格因为经常与大哥莽古尔泰以及堂兄阿敏并肩作战,三人之间的感情非常好,再加上莽古尔泰与阿敏都属于那种以力破巧的粗犷汉子,阿济格在这两人的熏陶下,也渐渐变成了一个只知道蛮干,却不会动脑子的莽汉。

到了晚年,努尔哈赤渐渐发现阿济格只有勇猛,没有智慧,没有心计,于是慢慢的,努尔哈赤开始喜欢智勇并重的多尔衮,但是努尔哈赤却更喜欢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他在临死前,将自己的两面黄旗都交给了三兄弟,每个人都得到了十五匹牛,这让三兄弟在努尔哈赤死后,实力大增。

努尔哈赤死后,清太宗登基,阿济格等人控制的两黄旗,对皇太极的皇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皇太极为了表示尊敬,将两黄旗的颜色,用两白旗来代替,这就是所谓的“八旗改色”。

“八旗改色”的时候,正白旗旗主是多铎,镶白旗的旗主是阿济格,多尔衮和阿济格都是镶白旗的总管,三个人的权利看起来并不会改变多少,可是这也说明了,皇太极是打算拿他们开刀的。

皇太极这是要将三个人一网打尽,因为三个人之中,他最怕的就是阿济格这个年纪最大,功勋最大的人,那个时候,多铎和多尔衮的功勋都不如阿济格,所以两白旗都是奉阿济格马马为主。再加上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的母亲,也就是皇太极的妻子钮祜禄氏,在很久以前,努尔哈赤就发现了这一点,于是努尔哈赤逼迫皇太极和钮祜禄氏休了婚,从那以后,皇太极对阿济格就再也没有好感了。

所以,皇太极一边打击阿济格,一边拉拢多铎和多尔衮三人,分化三人。于是,皇太极便开始在阿济格身上找寻破绽,想要找个由头,将其除掉。阿济格虽然生性粗鲁,可是在战争方面,他还是很有一套的。

当初锦州一役,明军统帅满桂率领大军,在城外布下阵势,又有锋利的火枪,打得八旗兵束手无策。满洲诸王纷纷劝皇太极后撤,不必和装备精良的明军交战,唯有阿济格坚持认为,必须立即前冲,不然明军定不会让八旗轻松退去。到了后来,阿济格更是亲率八旗大军在前线冲锋,最后在阿济格的带领下,明军节节败退。阿济格是个很有魄力的人,战场上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

对于阿济格,皇太极始终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直到天聪二年,也就是一六二八年,他才有了一个理由,那就是阿济格没有经过他的允许,就代替他的兄弟多铎和阿布泰的女儿成婚。

阿布泰是阿济格的叔叔,也就是阿巴亥的兄弟,努尔哈赤在世的时候,他很得宠,不过跟皇太极的关系很不好,后来皇太极登基后,为了报复阿布泰,明令禁止满洲王族和阿布泰家的联姻,所以他才会这么做。

阿济格擅自将阿布泰之女许配给自己的兄弟多铎,却被皇太极抓住把柄,下旨剥夺了阿济格的爵位和旗主之位,多尔衮取而代之,阿济格也因此被剥夺了爵位和旗主之位。

阿济格被皇太极重新封号之后,就再也没有了旗主的位置,在皇太极的打压下,他的实力越来越弱,甚至连两白旗都没有了。皇太极在压制阿济格时,有意扶植多尔衮、多铎,以平息两白旗。

不过皇太极并没有完全相信多铎和多尔衮,在两个小家伙长大后,他就将两个小家伙的位置互换了一下,原本他还想利用这一点来离间两个小家伙,但是因为两个小家伙的关系很好,再加上两白旗都很团结,所以他的努力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再加上皇太极突然暴毙,这才让多尔衮和多铎有了机会,逼得他的大儿子豪格无法登上皇位,最后被顺治的小儿子福临登上了皇位,多尔衮成为了摄政王,把持着朝政。

阿济格是个没有政治头脑的人,经常欺负汉人,还被他的兄弟多尔衮看不起

一六四四年,京城被农民起义的头目李自成攻陷,崇祯帝朱由检上吊自杀,明军统帅吴三桂放弃山海关,归顺了清朝,企图将清军引入关内,与李自成周旋。在多尔衮的率领下,阿济格与吴三桂联手,在山海关附近的片石之战中,打败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清政府随后将首都迁往北京。

多尔衮搬到北京的时候,遭到了很多满洲王公贵族的反对,其中最大的反对者就是阿济格,阿济格看不起汉人,认为大清入关遭到了汉人的强烈反抗,就应该杀光京城和山海关附近的所有汉人,只留下八旗驻守山海关,而清军则退回盛京沈阳。

将都城迁到北京,是皇太极临终前的愿望,如果他想要满清一统天下,那么他就不得不搬到北京,可见他的野心有多大,多尔衮与皇太极有多大的相似之处,两个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而阿济格则是目光短浅,信心不足,担心满清无法一统天下,与其如此,还不如将自己的利益据为己有,还不如趁机抢夺北京,退守盛京,从这一点来看,阿济格的政治智慧和谋略都要逊色于皇太极和多尔衮,可见他是个有勇无谋的人。

多尔衮根本不理会阿济格提出的退守盛京的建议,多尔衮以崇祯帝报仇为借口,让清军将首都迁到盛京,然后发动全国范围内的军队,将李自成的叛乱一网打尽,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统天下,一统中国。

阿济格因为军功,被册封为英王,不过多尔衮知道自己的这个兄弟是个莽夫,所以一直都是和自己的兄弟多铎一起处理国事,而不是自己动手,而是将自己的职责交给自己的兄弟多铎,让他成为大清的二号人物。

阿济格不但胆大包天,而且看不起汉人,每次攻城都是大开杀戒,将满城的汉人都杀了个精光,而且对那些投靠大清的汉人也是百般刁难,要不是看在多尔衮的面子上,他也不可能在大清的政治圈子里混得风生水起。

最终,阿济格羞辱了汉人,逼迫前明大同统帅江陵反抗,在清军攻占大同的时候,多尔衮将阿济格交给了江陵,江陵也被派去帮助阿济格。可是阿济格来到大同后,不但欺负了姜瓖暴杀,还强抢了姜瓖的女人,姜瓖找到阿济格,想要将她的女人交出来,却被阿济格打了一顿,然后被赶出了家门。

顺治五年(1648年),多铎病逝,多尔衮伤心欲绝,卧病在床,蒋氏趁机召集手下,准备造反。

这个时候,阿济格不但没有怀疑姜垚,反而给多尔衮写了一封信,让他代替多铎,帮助多尔衮,但是阿济格却一口咬定,多铎死得太早,自己的儿子还太年轻,不适合参政,郑王子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亲外甥,而自己作为努尔哈赤的亲兄弟,是多铎、多尔衮的亲兄弟,是顺治帝的亲舅舅,应该和多尔衮一起参政。

病怏怏的多尔衮看完阿济格的信后,整个人都不好了,济尔哈朗虽然是努尔哈赤的亲侄子,但却是一个谦逊谨慎的人,在政治上也是一个有远见的人,如果让一个没有远见的阿济格代替济尔哈朗,那么多尔衮一定是因为生病而失去了理智,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于是,多尔衮写了一封信,狠狠地训斥了阿济格一顿,而就在多尔衮训斥阿济格的同时,姜瓖也在磨刀霍霍,突然带着自己的老部下冲进了大同英亲王府,阿济格猝不及防之下,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阿济格打得落花流水,最后仗着自己的勇武,翻墙而逃。

阿济格逃走后,姜瓖迅速攻占大同,以讨伐清朝为己任,迅速得到了周边十一个州所有投降的明朝官员的支持。

阿济格逃到王都后,多尔衮知道是他挑起了姜瓖的叛乱,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从那以后,多尔衮禁止阿济格插手朝堂上的事情。多尔衮一边训斥阿济格,一边给姜瓖写了一封信,想要说服她再次归顺。

但姜瓖不肯降,多尔衮只好派遣八旗大军前往大同镇压叛乱,而且多尔衮还特地将阿济格交给了他,让他带兵讨伐叛乱,为的就是将功赎罪。但是阿济格却在战斗中节节败退,多尔衮不得不带着华北的八旗军队前往大同,以平息叛乱。

最后,姜瓖反清的计划落空了,因为他被多尔衮的大军包围了。在阿济格带着他的军队进入大同,击杀了姜垚,然后下令屠城,阿济格的军队立刻将大同的平民和平民全部斩杀,这就是“大同之屠”。

姜瓖的叛乱原本可以避免,但阿济格对姜瓖的打压太狠了,导致姜瓖的叛乱,导致满清不得不收回大同市,从那以后,多尔衮就对阿济格死心塌地,而阿济格在满清的声望也一落千丈,最终被贬为闲职。

多尔衮一死,阿济格就开始自掘坟墓

顺治七年(一六五○年),多尔衮在一次打猎中驾崩,在临终前,多尔衮找到了阿济格,商量了一下自己的遗愿,当时阿济格还想要接替阿济格的位置,但多尔衮在临终前却一口回绝了多尔衮的要求,直截了当地说,以阿济格的智商,根本不可能插手朝政。

但多尔衮过世之后,阿济格并没有放弃,执意要取而代之,所以阿济格就动用了武力,迫使顺治同意自己当上了多尔衮的摄政王。

多尔衮去世后,阿济格下令所有人都不要为他哀悼,并且让他的儿子劳氏暗中调集军队,阿济格打算等军队集结完毕,就以多尔衮的棺木为借口,将顺治帝押到京城,然后用军队将顺治帝从多尔衮的棺木中救出来,这样他就可以将顺治帝也一并拿下了。

同时,阿济格也逼迫两白旗的官员听从他的命令,因为多尔衮在世的时候,曾经对两白旗官员说过,阿济格并不是最好的人选,所以两白旗官员并没有听从阿济格的命令。

这个时候,阿济格那令人叹为观止的政治智慧再次发挥了作用,他看到两白旗的官员都不愿意臣服,于是他决定用武力强迫他们臣服,他派出军队将两白旗的官员团团围住,摆明了就是要让他们臣服,让他们臣服。

于是那两个白旗的官员在阿济格的威逼利诱之下,决定“以皇帝的名义行事”,将阿济格所做的一切都禀报给了顺治。所以,大学士刚林抓住这个机会,从北方逃了出来,他策马狂奔七百多里,回到京城,向顺治、太后孝庄、郑亲王济尔哈朗三人报告了多尔衮之死的消息,报告了阿济格想要兵临城下的计划。

虽然顺治只有十三岁,在多尔衮的威胁下,只能做一个傀儡,不过顺治也是一个有能力的君王,他或许奈何不了多尔衮,但是对付阿济格这个没心没肺的家伙,却是轻而易举。所以顺治立刻命令关上京城九个大门,并且在阿济格回京的德胜门附近布下了重兵把守。

与此同时,顺治在阿济格父子抬着多尔衮的棺木回京的时候,亲自出来迎接,他先是装出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在大庭广众之下痛哭流涕,接着又对阿济格父子为多尔衮的棺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时间,阿济格父子都有些不知所措,但是阿济格却突然下令,让禁军将阿济格父子连同他们的士兵都抓了起来。

于是,这个年轻的顺治,轻而易举的就抓住了他的舅舅阿济格,阻止了一场混乱的爆发。事后顺治也没有将阿济格的罪行公诸于众,只是因为阿济格是自己的舅舅,所以只是把他关了起来。

事实上,顺治这么做,也是为了安抚多尔衮一系,然后他就开始对付多尔衮和多铎,废掉了他们的瑞亲王、豫亲王的爵位,当然,阿济格也不能幸免,他当众宣布阿济格有罪,剥夺了他的爵位,关进了大牢。

顺治就这样把阿济格给惹恼了,阿济格被关在了监狱里,口出狂言,说什么只要他能脱困,他就会亲手干掉顺治。之后顺治又查出阿济格私自藏匿了军火,并打算掘一条通道逃走。

所以顺治也不能就这么算了,所以他才会在议政王的会议上,对阿济格的所作所为进行了一番的讨论,然后由那些贵族来决定,该怎么处理阿济格,所以阿济格并没有受到太多的责罚。虽然是集体讨论,但所有人都知道顺治要杀阿济格,所以议政王和他的儿子一致决定处死他,让他和他的儿子一起死阿济格。

阿济格在顺治八年(一六五一年),随三子劳亲自杀,时年四十七岁。顺治赐杀了阿济格,剥夺了他的嫡系血脉。可以说,阿济格在多尔衮去世之后,就一直在自掘坟墓,他的智商并不高,却执意要当上摄政王,结果被年轻的顺治活活弄死。

结束语

阿济格叛国,多尔衮和多铎都没有叛国,乾隆陛下可以在四十三年(1778年)将多尔衮和多铎恢复到原来的地位,而不能将阿济格的地位和名声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就连乾隆也说:“英王子阿济格居心叵测,追捕流寇,谎报死讯,私自到边境索取马匹,又向总督交待公务,实是罪大恶极。上一次的功劳虽然不大,但也不能抵消他的罪过,革职是他自己的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乾隆陛下说阿济格是罪有应得,就算他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无法弥补他所犯下的罪行。

阿济格这是自寻死路,明明没有什么脑子,却偏偏要往上爬,连自己的亲侄子顺治都比不上,更别说成为摄政王了,如果让他成为大清的摄政王,用不了多久,他就会被赶出大清。

1 阅读:526

小杰说历史

简介:感谢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