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张艺谋如何在《第二十条》里既要又要

阿獠聊电影 2024-03-01 15:40:47

难得在春节档看到这么一部严肃题材电影,但总觉得怪怪的,怪在哪儿呢?

有种分裂感。

1、故事氛围很分裂

说它是严肃题材吧,一堆小品式的妙语连珠又让影片变得无比欢乐。但在欢乐的同时又处处隐藏着悲哀。

最典型的便是雷佳音和马丽开车追上访者那段,两人扯着嗓子喊“冲动是魔鬼”的滑稽场面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下一秒骑着摩托的上访者便被大卡车撞死,之后便是上访者女儿的一段哭诉,让观众不禁泪腺萌动……

这种喜悲瞬切在电影情节里很罕见,也很不合理。我们不能将快乐构建在他人的不幸上,也不能将对他人的同情构建在自己的快乐上。

这在感情上说不通,在观影情绪上也很难调和。

可电影偏就这么拍了。

2、人物群像很分裂

《第二十条》的人物基本可以分为两拨,一拨是以雷佳音和马丽为中心的朋友圈,包括亲戚、同事甚至张译这种官司对手。他们的特点是用贫嘴打败一切生活烦恼,没有啥困难是一通贫嘴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捎上两瓶酒。

因为马丽的加入、雷佳音的捧哏,《第二十条》已被小品化,拌嘴台词量密集到观众必须用耳朵替代眼睛看电影。

这拨人虽然也有琐碎的生活烦恼,但通过人情关系与自我解嘲,总能找到化解的途径。

而影片里的受害者们仿佛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人惨话不多。为了避免破坏春晚小品的喜剧效果,导演只能安排他们通过特殊的方式表达情感——让人“无语”。比如上访者只能写文字,聋哑母女只能比手语。

因为观众正听群口相声呢,不能让他们哭天喊地的声响乱入。

这让人物关系严重割裂,仿佛一拨活在春晚舞台上,另一拨不在广电信号服务区。

可电影偏就这么拍了。

3、导演初心很分裂

以上的问题怪谁呢?怪导演?

张艺谋也在摸石头过河,蹚这条艺术与商业难分的浑水河。

谁让这是春节档呢。

看着贾玲、韩寒、开心麻花这些影坛新生代在春节档混得风生水起,国师这样的老一辈情何以堪?

必须向资本追求的票房低头吗?心有不甘。

必须为保留晚节而放弃赚钱么?心亦不甘。

导演初心很分裂,于是鼓捣出这么个氛围与人物都很分裂的怪物出来。

毕竟严肃到底的《坚如磐石》被逼着剪成亲爹都不认得的模样,张艺谋心里苦。

而像《最后的真相》《我经过风暴》这类正二八百的社会法庭伦理片压根儿没观众,放到春节档就纯作死。

怎么办?国师很捉急。

有没有喜剧元素与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作品?

有!国内的《我不是药神》,邻国的《辩护人》。

从很多角度来看,《第二十条》很像《辩护人》,都是男主角从片始的圆滑市侩成长至片终的正义坚定,以一场法庭戏收尾,改变社会不合情陈规。

叫好又叫座,商业与主旋律齐飞,站着就把钱挣了,多美。

于是去年春节档弄了部《满江红》,成了!

今年如法炮制,整了部《第二十条》,又有了!

可这真是站着把钱挣了么?这两部伪严肃贺岁片达到《我不是药神》与《辩护人》的高度了么?

显然小品相声出身的沈腾、岳云鹏与马丽们还没达到徐峥那收放自如的水平,而易烊千玺与雷佳音离宋康昊的演技也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但既要在合家欢为主的节日档捞到票房,又要在结尾来一通爱国主义教育或是现实主义思考,不启用大众喜闻乐见的XX麻花与XX社顶梁柱又如何能办到呢?

所以,初心很分裂的张艺谋选择了折中方案。经过两个春节档的试水,贫嘴张大师的幸福水片由此水到渠成。

值得称道的是,张艺谋这次玩得很开,超出预期。比如马丽提到初恋李逵,无缝链接春晚小品;又比如雷佳音和《满江红》里他饰演的秦桧同框。

我们不能诟病国师放弃理想,掺入太多迎合市场需求的笑料。毕竟存在即合理,有商业需求就有资本要求,春节档影片原本就是逐利为主。

我们只希望导演们能在这条既要又要的道路上日臻成熟,不要出现明显的割裂感,而是像《我不是药神》《辩护人》那样将商业考虑与三观输出融为一体,叫好也叫座。

1 阅读:47
评论列表
  • 2024-03-02 12:58

    你是砖家还是叫兽!出来放点气,还隐姓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