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张培祥:两度辍学考上北大,24岁葬于八宝山,经历令人泪目

平宛谈历史 2024-09-25 08:05:2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北大是多少莘莘学子梦中的最高学府,多少考生多年点灯苦读只为进入这所大学。

而有一个人几次辍学家境清苦,却一举考中进入北京大学,那她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到底是天赋还是运气?

这个人就是张培祥,一个湖南醴陵的姑娘,她的生活就像一部充满曲折和努力的传奇大片。

张培祥的人生路可真不容易,但她靠着自己的坚强和不放弃,勇敢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成就了一段让人佩服的奋斗故事。

她家里的情况特别不好,爸爸身体很差,常年生病,妈妈有小儿麻痹,一只手几乎动不了,没法正常干活。

尽管这样,张培祥从小就特别聪明,学习能力超强,但是家里没钱,她两次差点儿就上不了学了。

第一次是在她六七岁的时候,那时她也刚刚进入校园,不过两三年,她刚刚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却被迫离开学校。

起因是因为张培祥的母亲查出麻痹病,给本就清苦的家庭更添上了千斤重担,张培祥的父亲让他辍学在家做家务。

因为家庭实在无法继续负担她上学的费用了,最终迫于现实的压力,她还是辍学了,但这两年却给她埋下了学习的种子。

她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努力再回到学校,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渴望,更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庭的情况。

几个月后,家里情况稍微变好了点,父亲又将她送到了学校,因为他知道女儿的成绩一直很优秀,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他也不会让女儿辍学。

然而没多久,张培祥的父亲因过度劳累也病倒了,家里没了顶梁柱,难道她又要辍学了吗?

这让刚上学没多久的张培祥无所适从,她不想辍学,她想学习知识。

好在幸运的是,她的姑姑和姑父听说了这件事,给予了经济上的支持,并且向学校申请困难帮助。

张培祥学校的校长罗定中了解到她的情况之后,十分同情这个女孩,当得知她成绩优秀,当即决定资助她上学。

通过姑姑姑父还有校长的资助,她才得以继续完成学业,她疯狂的汲取着知识,成绩一直在班级中名列前茅。

哪怕期间辍学几个月,但她在学习上有着惊人的天赋,很快便追上了同学的进度。

张培祥的勤奋和努力,得到了同学们跟老师的一致认可,她总是最早来到教室,最晚离开,常常在夜深人静时还在灯下苦读。

她的笔记工整而详尽,成为同学们争相借阅的宝贵资料,她的成绩不仅在班级中名列前茅,甚至在整个年级都享有盛名。

在学习之余,张培祥还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她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用她的笔尖描绘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她的文章常常在校刊上发表,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她还热心公益,组织同学们参与社区服务,帮助社区需要帮助的老人跟残疾人。

尽管生活并不富裕,张培祥却总是乐观向上,她的笑容如同阳光般温暖人心。

她的坚韧和毅力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的故事成为学校里传颂的佳话。

在一段紧凑的学习后,终于迎来了高考,张培祥凭借她卓越的成绩,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学法学院,成为了她家乡的骄傲和荣耀。

真正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她的父亲看到录取通知书时热泪盈眶,张培祥拿到通知书后,第一时间便去感谢姑姑一家和罗校长。

后来张培祥进入了北京大学,在这个学术气氛浓厚的地方,她不仅在法学方面表现出色,还取得了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还在文学创作方面展现出了她独特的天赋和才华,她以“飞花”为笔名,创作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她以小时候的经历,撰写了纪实文学作品《卖米》,赢得了北大校园原创文学大赛的一等奖。

还被誉为“可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佳作,成为了文学界的一颗璀璨明珠。

但是,老天爷却并不想放过她,天妒英才,几年后,张培祥被确诊白血病。

得知患病后,张培祥积极地接受治疗,勇敢地跟病魔作斗争,但最后还是被癌症夺去了生命,在24岁那年,她还是离开了。

她的离开让大家都很难过,当大家得知她的经历后,对这个女孩只有同情。

张培祥的离去,是北大的损失,也是这个社会的损失,为了纪念张培祥,北大在八宝山给她办了追悼会。

在追悼会上,法学院党委书记、她的班主任,以及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的著名主持人撒贝宁,都分别发表了沉痛的悼词。

他们用真挚的语言,表达了对张培祥的深切怀念和对她短暂生命的惋惜之情。

书记满怀悲伤的说着张培祥在法学院的日子,老师跟同学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向张培祥告别。

撒贝宁更是满怀悲伤的地叙说了张培祥悲惨的一生,表达着对她的敬佩和哀悼。

整个追悼会都充满了对张培祥的思念和对她生命短暂的遗憾,众人皆赞叹这个年轻而又优秀的女孩竟然就这么离开了。

她自己改变命运的梦想才实现了一半,她想带父母过更好的生活的愿望还没有实现,这让我们无不沉痛惋惜。

张培祥的一生是充满了力量,尽管她的生命历程短暂,但她的才华横溢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却深深地激励了无数人。

她离世后,她的家人遵循她的遗愿,将她的骨灰一分为二,一半留在了她曾经奋斗过的北京,另一半则带回了她的故乡醴陵。

她的父亲为了纪念她,特别为她建造了一个“怀念亭”,这个亭子成为了人们缅怀她生活和精神的圣地。

每当人们走进这个亭子,都能感受到张培祥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张培祥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传记,它更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道路。

0 阅读:0

平宛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