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取代了人类的体力劳动:谁来消费商品?

戈多叹息之 2025-02-17 19:35:17

  写了一篇关于智能机器人间接剥削的扯淡文章。

  却引来了一个来自网友的问题:机器人取代了体力劳动:谁来消费商品?

  这显然是一个不存在的问题,因为,经不起归谬,如果劳动决定消费,美国人民都去上山砍柴,就会走出1929年的大萧条了。

  我们为什么要回答这个“不存在”的问题?

  因为对它的回答,揭开了劳动价值学说的逻辑底板。

  劳动价值学说的底层逻辑是劳动创造了人类,这个结论不能说错,但也会遭遇到反论,人类仅仅是劳动创造的吗?早期母系社会的劳动是狩猎、采集野果;野猪也会狩猎,猴子也会采集野果,如果这是劳动,那么,野猪和猴子以及所有的动物,在它们各自的领域内都是劳动模范。

  人与动物究竟有什么不同?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没错,这是更根本的不同,理性的代码是逻辑,人可以通过逻辑对经验做归纳,于是有了关于对象世界的规律性认知,而动物的经验只会还原于本能。

  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

  关于这一点,早期的马克思,或者说青年马克思胜于老年马克思。

  马克思与燕妮结婚后,来到了法国的塞纳河畔,那时马克思只有27岁,对人类充满了大爱,而不是充满了愤怒;他写下了一部没有完成的手稿《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即《巴黎手稿》。在《巴黎手稿》中,青年马克思已经开始构建劳动价值学说的哲学基础,也就是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不是经济学的分析,而是哲学的推演。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生产中决定性的要素,而且是唯一创造财富的要素。为什么呢?

  因为人之所以与众生不同,就在于他不仅仅可以适应环境,也可以改造环境,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切入口,后来却莫名其妙在《资本论》中被革命的激情淹没了。虽然,蜜蜂也会盖房子,盖的永远是一种房子,那只是本能;人不同,人一直从山洞盖到了平原,就差盖到天上去了,房子在科技化、智能化,人是创造性的动物,因为人把握了对自然的“内在尺度”,可以把自然打碎了,揉烂了,在量子级层上重构自然。

  这种哲学的推演,其实是重建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说。

  也就是说,人的意义上的劳动,不仅仅是去码头上扛大包,去代替驴拉磨的劳动;人的劳动是理性主义的追求,所以,人不仅可以借助自然物件去劳动,而且能创新出大自然永远自化不出来的劳动工具,劳动的本质是借助工具的生存方式。因为人有理性,因为人把握了对象世界的“内在尺度”;马克思称之为“人化自然”。

  人类不仅仅生活在大自然中,也生活在工具化的“人化自然”的包裹中。

  奇怪的是,过了四十年后,马克思却离早期的逻辑起点越来越远了,劳动在剩余价值公式中,成了朴素的动物性的动作重复,成了抽象的无差别的体力劳动,而不是被理性定义的劳动,这当然也不存在什么工程师红利,对经济毫无指导意义。这就偏离了人的理性要素,把工具对体力劳动的替代,定义成了资本与劳动,以及背后社会学的人的自我对立,又回到了他自己所批判的德国哲学的错误。

  好了,有了上面的扯淡,我们再回到话题:机器人取代了体力劳动:谁来消费商品?

  没那么可怕。

  听任正非的话,好好学习,因为人类的劳动不仅仅是体力劳动,人类生产史就是一部从体力劳动转向脑力劳动的历史,研发、管理,科学家与企业家代表着劳动文明的进程。人工智能消灭的不是劳动,而是体力劳动和复读机式的大脑。只要你爱学习,一定会有工作,经济发展史上的每一次”工具“的革命,都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好好学习、努力工作。

  2025年将是所有人借助人工智能突围的一年。

  如果你不会使用工具,那就不够”理性“,相信亚里士多德的话,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创造出你的自己的知识”奇点“。 

  同时要牢记,决定国家富裕的是资本,决定人民富裕的是权力。

1 阅读:82

评论列表

海风

海风

1
2025-02-21 18:18

估计养宠物也不会养人类

屠夫523

屠夫523

1
2025-02-22 08:49

如果连脑力劳动的历史,研发,管理都给机器人替代了呢?那人类没有存在的必要,唯一出路就是从肉体上消灭自己,把自己变成机器人

游客

游客

2025-02-22 08:35

机器人

戈多叹息之

戈多叹息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