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某个时期,净居寺的比丘尼玄机经常在大日山的石窟里参禅打坐。某天,他突然动了一个念头,佛法如此深奥,原本没有来去之说,更没有热闹与寂静对应的规定修行方法,我讨厌喧哗,选择寂静处以躲避喧闹,能达到佛性通达的层次吗?
于是,她决定去拜访雪峰禅师。
看见她来了,雪峰禅师问她“从什么地方来?”
玄机回答道:“大日山。”
雪峰带有机锋的话语问她:“太阳出来了没有?”——雪峰开始斗法。
玄机不甘示弱地回答他:“假如太阳出来的话,会把雪峰给融化了。”
雪峰见其出语不凡,直到自己碰到硬茬了,接着问:“你叫什么名字?”
“玄机。”
“一天能织多少?”
“寸丝不挂!”
玄机言下之意是指自己心无挂碍,直到此时,应该算是玄机完胜了。也许玄机来拜山的,经一阵斗法,她估计有点失望,但是她还是有礼貌地拜别了雪峰禅师。
才走了三五步,雪峰突然说:“你的袈裟拖在地下!”
玄机听后,赶快回头看一下袈裟的衣角。
雪峰哈哈笑道:“好一个寸丝不挂!”
这段禅宗公案听人讲了好多遍,每次听完,感觉解读者都是站在雪峰的角度来解读,大家好像在笑话玄机师尼,因为她等于自己的矛扎了自己的盾。
仔细读对话,发现最先挑起争端的是雪峰禅师。从公案的叙述方式可以看出,雪峰禅师当时应该是修行非常有成就的人,不然,玄机也不会主动去拜访他,对于一个来访者,雪峰禅师抖出机锋,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开示玄机呢?
第一个机锋不利的时候,雪峰禅师又拿玄机的名字打趣,玄机说自己心无挂碍,没想到,雪峰终于找到了破绽,以袈裟拖地让玄机失态。
查了一下资料,雪峰禅师,即义存大和尚,唐代著名的高僧,他了不起的功绩还是因为培养了几位高徒,被后来人追认为祖师。也许因为雪峰的名,这段经历被录入禅宗公案。
禅宗自惠能南传之后,以“顿悟”为修行法门,因此,很多分支都以话术或者机锋,以引导别人达到顿悟。禅宗很多公案里,都是答非所问的,看似不成句子,可对于修行悟性极高的人,则是打开心门的钥匙。
最著名的一个话头是“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不同的修行者,对于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答案是非常不一样的。“祖师西来意”从字面理解,就是达摩所授禅宗要义。这么常见的问题,答案绝对是五花八门。石头希迁说“问取露柱去”;沩山灵祐说“与我将床子来”;赵州和尚说“庭前柏树子”;云门文偃说“久雨不晴”。都是在指东打西,禅宗自马祖道一以来,修行的终极目标绝对专注于当前一境。而一问达摩创立禅宗的要义,注意力便脱离了当前,不能顺着再说,必须截断、扯回。
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就想起来这段公案,认真读了几遍之后,突然发现,对这段公案好像有了新的认知。
你说最后是雪峰胜了,还是玄机胜了?
从明面上看,应该是雪峰禅师胜了,这段公案被记录下来,也是因为雪峰禅师胜了,可事实上呢?一个得道的高僧,应该是心无挂碍,就像玄机说的“寸丝不挂”,可他被玄机一抢白,竟然以心中的挂碍战胜了玄机的挂碍心。雪峰禅师胜了吗?
由此,我想到一个笑话,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有一天,苏东坡看佛经有所心得,便写了一首一首佛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写完以后,苏东坡非常自得,觉得自己得到了很高的开悟,于是就让童子把这首佛竭送给佛印。
佛印看了以后,批复了两个字,就让童子给苏东坡带回去。拿到佛印的回复,苏东坡很是得意,心里想着,怎么着佛印也得夸奖自己几句。可打开一看,苏东坡差点一口血吐在纸上,因为,佛印批复的是“放屁”二字。
苏东坡坐不住了,连忙坐船过江找佛印理论,看到苏东坡来了,佛印开怀大笑说“你不是说自己八风吹不动,修行境界高了吗?一个屁就把你打过江来了。”
苏东坡脸红了,马上也跟着佛印笑了起来。
好了,今天想说的都说完了,心里寸丝不挂了,别告诉我袈裟拖地啊。
近道
雪峰:你从什么地方来? 玄鸡:如来。 雪峰:太阳出来了没有? 玄鸡:你的头太亮了。 雪峰:你织多少? 玄鸡:鸟懂。 雪峰:你的袈裟破了。 玄鸡:掉个鸟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