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最扎心的提案!靳东提出成立国家遗嘱库,揭开了3亿老人隐痛

梨花雨纷粉 2025-03-28 12:23:28
在2025年举行的全国两会上,靳东所提出的“国家遗嘱库”这一提案,精准地触及到了中国社会的痛点之处。根据数据表明,到2024年年底的时候,我国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已然突破了3亿这一巨大的数额。在这些老年人当中,拥有一份合法且有效的遗嘱的人少之又少。

并非他们不愿立,而是不知立的方法,也不清楚该往何处立。于是,每年都有许多家庭由于没有立下遗嘱而陷入纠纷之中,兄弟姐妹在法庭上相互对立,子女之间也变得水火不容。更令人痛心的是,由于遗嘱失效或者遗失,一些老人一辈子的积蓄最后被国家收缴,子女也因此失去了继承权。面对这种状况,靳东到底提出了何种整治举措?这些举措又会给3亿老年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靳东提案在2025年召开的全国两会期间,靳东提出了一项备受瞩目的提案:构建国家遗嘱库。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司法统计数据表明,在近些年所审理的遗产继承纠纷案件里,有多达70%的案件当事人在生前未曾留下任何形式的遗嘱。更令人感到无助的是,即便部分老人认识到订立遗嘱的重要性,并且花费时间和精力订立遗嘱。最终大概有60%的遗嘱会由于形式不合法、内容存在争议或者见证人资格不合规等因素而被法院判定无效。

在这些毫无温度的数字背后,存在着一个个让人心碎的家庭悲剧。2024年7月,在山东济南出现的一起遗产纠纷案件一度闹得满城风雨。有一对兄妹,都已年逾半百,为了争夺父亲遗留的遗产,从法庭一路争执到街头。兄妹二人相互指控对方侵吞父亲的财产,不但于法庭之上激烈争辩,还在社区当中大打出手。

既破坏了兄妹之间的情谊,又让整个家族被阴影所笼罩。这样的惨事,每日都在全国各个地方发生着,部分案件由于历史方面的因素而变得越发繁杂。同年10月,浙江杭州的王氏四姐妹便遭遇了一个极为棘手的难题。当她们着手继承父亲的遗产时,竟意外得知父亲于1945年的第一段婚姻里有一个儿子。

依照《继承法》的相关规定,这位从未见过面的77岁同父异母兄长同样属于合法继承人。可是,因岁月太过久远,这位兄长的踪迹已无从查考。要是没有这位哥哥或者他的继承人签字,四姐妹就没办法办理房产的过户手续,父亲遗留下来的银行存款,她们也无法支取。

这个“寻人难题”让原本简单的继承流程变得格外棘手。这些事例仅仅是沧海一粟,然而却反映出我国当下遗产继承方面存在的众多问题。尽管当下在我国已经存在像中华遗嘱库之类的机构来提供相关的服务,然而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各地的遗嘱库相互之间信息并不相通,其服务网点的数量较少,覆盖的范围也比较低,而且操作流程繁杂,这让老年人不敢轻易尝试。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人依旧觉得立遗嘱是件“不吉利”的事情,对此避而不谈。这诸多因素相互叠加,使得我国遗嘱的立法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要低得多,这也为将来的遗产纠纷埋下了祸根。在此情形下,靳东于两会期间提议构建国家遗嘱库,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构想。

国家遗嘱库设想国家遗嘱库能够构建为一个全国联网的统一平台。如同身份证系统那般,使民众在全国各地都可便捷地处理遗嘱事务。平台会运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信息安全,避免遗嘱遭到篡改。与银行、房产、证券等系统相连接,以保证遗产信息的准确与完整。

在服务这一板块,会组建专门的法律团队深入社区开展咨询指导工作。能够开发手机APP以供年轻人使用,与此同时,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平台还特意为不识字的老人打造了语音转文字的服务,从而使他们能够便捷地表达遗产分配的想法。独生子女家庭会被提供专门的遗产托管服务,以此来保证遗产能够被妥善保管。

在立下遗嘱之后,如果有修改的需求,平台同样会提供方便快捷的更新服务,从而使老年人能够随时对遗嘱内容加以调整,切实达成省心、放心的效果。这一提案的可行性已然获得了实践的有力支撑。拿当下运营状况良好的中华遗嘱库来说,到2024年初,其于全国设置的60个分库已经为将近48万人给予了专业服务,还保管着31万份合法有效的遗嘱。

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有着无数家庭避免陷入遗产纠纷的温馨故事。部分于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老人曾感叹:“过去老是觉得订立遗嘱是不吉利的事情,如今懂得了这是对子女负责的一种体现。”上海的张先生有着更深的感触,他说道:“父亲在遗嘱库立下遗嘱之后,我们兄妹三人心里都特别踏实,再也不必担忧日后会因遗产而闹得不愉快。”

这些切实的反馈表明,规范的遗嘱管理不但能够防范家庭纠纷,而且能够给予老年人精神层面的慰藉。要是这种服务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构建起统一的国家遗嘱库,那必然会给无数家庭带来幸福。不过,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争议。国家遗嘱库这样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提案,也遭受着社会各界的质疑与担忧。

质疑与规划隐私保护问题处于首要位置。有人担忧,这般巨大的个人财产信息库是否会沦为黑客攻击的对象呢?遗嘱的内容有没有可能被泄露出去,乃至于被不法之徒所利用呢?在这方面,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士提议,能够参考银行业在数据保护方面的经验,运用多种加密手段,同时构建起严格的分级授权体系。

唯有遗嘱人离世之后,相关的继承人才能够在提供死亡证明且经过身份认证的情况下,对遗嘱内容进行查阅。运营成本是另一个备受广泛关注的问题。有经济方面的学者提出,构建并维持如此巨大的系统得有巨额的投入,那么这笔钱应由谁来担负呢?针对这一情况,有人提出了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方案:能够采用以政府为主导、由市场来运作的模式。

标准的制定与监督管理工作由政府负责,而具体的运营事务则交予市场主体承担。同时制定合理的收费准则,针对低收入群体实施费用减免政策,以保证服务具有普惠性。在靳东的构想里,国家遗嘱库的建设规划能够分成近期与远期这两个阶段。

在不久的将来,会把北京、上海、广州这类经济繁荣的城市选定为试点地区,构建起严格的效果评估体系。远期目标更为宏伟,规划在五年之内,也就是到2030年时,达成国家遗嘱库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靳东委员曾表示:“期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订立遗嘱能够如同110、120那般,成为被所有人熟知并且能够轻松获取的公共服务。”

遗嘱并非仅仅是一份文书,其更是维持家庭和睦的重要纽带,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石。国家遗嘱库的构建,会助力无数家庭避开无谓的纷争,使老人能够安然度过晚年,使子女免遭烦扰。让我们转变思想,踊跃参与,一同促使这项造福众多家庭的民生工程早日实现。#春季图文激励计划#
0 阅读:17